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差异。从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来看,中部、东北和东部地区省份的效果比较明显,而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对于资本投入相对不足的西部地区,要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移;对于资本积累充足的东部地区,要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西部区域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货币政策可以解决宏观经济波动问题,但是由于不同区域各方面的情况不同,同一货币政策对各地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最优货币区理论两方面出发,分析了西部与东部。的相关经济金融差异,得出了货币政策在西部存在区域效应的结论,并就平衡其区域效应提出了一些政策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忽视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从而可能会出现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以及脉冲相应函数,采用1978年至2007年的年度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来研究区域效应,从而提出顺畅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减缓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幕于向量自同归模型(WAR)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东部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响应速度最快,敏感度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地区的敏感度最低;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远低于东、中部地区,且对西部经济的影响呈明显的滞后性.文章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西金融研究》2009,(4):75-76
李茹兰、张晶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撰文运用面板模型,分别针对1984—1997年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1998—2004年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展开区域效应差异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不仅具有显著的区域影响差异,而且在紧缩和扩张时期的区域效应差异也存在明显不同:东部地区经济受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幅度和反应速度上相对于中西部地区都偏弱,  相似文献   

6.
最优货币区视角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中国还不是最优货币区.按照外贸依存度和人均CDP把中国经济区域分为A、B、C三个区域,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定量检验得出,中国确实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来看,汇率渠道是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解释力不强.  相似文献   

7.
企业负债率:形成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果差异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平 《上海金融》2006,(8):25-28
在我国区域经济层面上,存在“高(低)负债率、低(高)信贷增长”的现象。东部沿海发达省区企业负债水平较低,信贷增长却较高,而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情况则相反。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以信贷渠道为主的情况下,各区域经济的企业负债水平差异,会通过对当地信贷投放的反向制约机制,致使全国统一的货币信贷政策产生不同的区域效应。降低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负债率水平、改善其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果,关键在于提高该地区企业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区域差异有关。因此,要采取以加强中央银行区域金融调控为重点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昕 《时代金融》2008,(5):32-34
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东北、中部、西部逐渐减弱。文章认为,在确保统一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建立充分反映地区差异的灵活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减少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吴军  黄丹 《西安金融》2007,(3):24-26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差距不仅反映在经济总量上,还体现在经济金融结构和发展水平上。由于地区间的经济金融差异,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会出现不同的传导效果。因此我们首先得出这样的推断:第一.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更敏感。第二,货币政策在各地区的传导和作用存在差异性效果。最后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检验各地区货币政策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1985~2009年相关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在我国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东部地区货币渠道发挥作用更加显著;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信贷渠道;中部地区则主要依赖货币渠道,信贷渠道作用极其有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区域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及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以及总部经济效应的影响。因此设立区域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及省域资金流动监管机构、协调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区域化择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区域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货币政策渠道中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之一的托宾Q效应途径,收集了2006年至2015年广义货币(M2)的发行量、托宾Q比率、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I)等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当代主流的统计研究方法,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托宾Q效应传导的路径与效果开展长期静态分析和短期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托宾Q效应渠道的有效性较低,该途径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对于研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文章通过数据的聚类分析和模型设计对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传导效果最为显著。对此文章阐述了地区差异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在开放宏观框架下检验欧元区单一货币政策冲击给各成员国带来的区域非对称效应。首先,通过考察欧元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检验区域非对称效应的产生机制;其次,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IRFs)检验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程度;最后,运用分时段VAR模型检验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内生性。结果表明,欧洲单一货币政策对各成员国产生非对称冲击,且非对称效应未出现收敛性,欧元区宏观政策协调的成本和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化进展的视角》张龙清著本书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入手,分析论证了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流观点、货币传导渠道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方法以及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点和研究现状;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包括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情况对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汇率渠道、预期渠道以及货币传导机制整体效应的影响,以及金融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整体影响情况:最后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就金融市场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对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影响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货币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结构调整型区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并维持货币政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机构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领域的冲击必须通过金融机构来进行,目前我国各区域的金融机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金融机构种类丰富齐全,分布密度大,而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分支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贷款权限较低,我国金融机构区域分布的差异必然使货币政策传导出现区域差异化效应。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是从中介目标至最终目标的调控阶段.区域差异使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容易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我们应该加强建立区域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体系,同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金融》2013,(5):58-69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各国货币当局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也始终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国内研究大多借用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基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假设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但我国金融市场建设还不健全,导致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表现出和成熟市场经济不一样的特征。本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进行了中国化的探索,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协整检验方法对不同传导渠道各个传导环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信贷渠道最为顺畅,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存在一定阻梗,汇率渠道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及其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必然要影响到股票市场的发展.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ADF)、协整检验(Johansen)、因果检验(Granger)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的利率渠道和货币供应量渠道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