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35)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人民币币值趋势保持稳定,促使人民币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本文通过阐述人民币国际化含义,分析了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相关人员对于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含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以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戴月 《商业科技》2014,(15):17-18
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出发引出对外贸易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相互关系,剖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总结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自开展人民币国际化项目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深度,与多个国家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来加强贸易,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等战略,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但由于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国内金融市场国际标准化不足,已经人民币国际化容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等阻碍因素,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这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阐述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简单描述人民币加入SDR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跨境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清河 《商业研究》2012,(4):143-148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更加凸显。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该业务的稳健发展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尤为重要,及时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对保障我国经济金融稳健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和路径的基础上,考察了四种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诗瑶 《商》2012,(14):75-76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则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发展趋势这个论点出发,在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的大背景下,分析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优势以及试点现状,并提出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初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与路径的多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向前发展,仍然是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助推器,且人民币在有关国家和地区得到认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被寄予厚望。从人民币国际化条件、路径方面分析,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一定坚实的条件,也具有多种实现路径,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从人民币境外流通量,双边货币互换等方面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进而通过列举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在初级阶段和深化阶段所遇到的困境,提出离岸市场能够在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当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即深化阶段时,此时资本账户开放将成为人民币进一步金融国际化的障碍,而离岸市场通过业务发展倒逼内地资本账户开放从而促进人民币金融国际化。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离岸市场开放度对国内金融开放范围和资本账户开放范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从走向国际化趋势开始,最终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具有国际货币职能的世界货币。中国经济的崛起奠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中国经济国际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依据,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和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保障。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际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失衡问题。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我国抢占世界经济的制高点,并从中得到诸多实际利益,还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形态和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许恩铭 《中国商论》2020,(9):24-26,29
从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我国政府正在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保持汇率稳定至关重要。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破题,分析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八大因素,阐述汇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传导影响,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可行性政策建议及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币也面临着升值以及国际化的局面,人民币稳定的升值能够促使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而人民币要想实现国际化也必须要求人民升值的稳定和坚挺。人民币的升值与人民币国际化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双重的影响,本文就对人民币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金锐 《现代商业》2012,(23):39-40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本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重要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并发展成为世界货币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电子货币、信用货币普遍使用的今天,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基本上是通过银行系统实现的,人民币国际化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剖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现状下的中国商业银行发展及现实影响,有针对性地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人民币国际化趋势背景下如何积极应对挑战、抓住发展机遇提出了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决策层和国内外理论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必备条件作为基础理论,继而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优势,发展机会及前景展望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张露婷 《商业科技》2014,(16):20-21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也带来了诸多影响,其中我国受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外贸企业。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外经贸发展程度是密切关联的,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能促进外贸发展;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又会使国内经济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因此,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就应意识到本国的外贸实际状况并做出充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货币国际化可带来诸多收益,人民币国际化既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也是维持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升金融监管水平,建立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推动资本账户的开放,降低"美元体制"对人民币国际化造成的影响,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的人民币国际化刚刚步入初级发展阶段。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并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给我国带来了收益,但也存在着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甚至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目前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现状,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几大障碍,并从宏观政策角度与城市商业银行角度分别提出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的国际化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早已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问题。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人民币国际化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主要从货币国际化的利弊、对弊端的解决对策及综合考量方面来分析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带来了机遇。采用VAR模型选取人民币国际化为被解释变量,贸易规模与物价指数为解释变量,构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实证模型研究。贸易总额大小对境外人民币存款规模产生正向影响效应,"一带一路"背景下,沿边国家或地区的贸易规模增加会促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产生正向拉动作用。物价指数变化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影响是不确定的,短期会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发展,长期可能会阻碍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民币国际化正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本文在货币国际化要求的基础上,归纳出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瑞琛  刘洋舟 《商》2014,(38):167-16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但是整体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大国地位并不相称,这客观上要求我国要重视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措施破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阻碍,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本文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全面阐述,在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阻碍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