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某系某高校1998年本科毕业生,1998年3月及7月刘某与上海某建设有限公司分别签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和《大学毕业生招聘协议书》。后一份协议书第五条约定:“某进公司六年内,不能申请对外流动或自费出国留学,若出现违约,需支付违约金2万元。”1998年8月双方又签定《劳动合同》一份,约定劳动合同有效期自1998年8月1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毕业季来临,多家网络论坛近期频现高校毕业生"被就业"问题的曝光帖。发帖网民多称,自己所在的高校为"刷高"就业率,无论是否实际就业都要求学生尽快寻找公司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并要求"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书",否则就不予毕业。  相似文献   

3.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史上最高的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从各地传来的消息看,应届大学毕业生签约情况不容乐观。有报道称,截至四月底,北京上海的签约不过一半,安徽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签约率45.32%。另据新华社报道,一份针对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本科毕业生为35%。没有签约的大学生毕业后将进入就业市场。面对史上最多的高校毕业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强力推进。  相似文献   

4.
6月12日,吉林省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区工作现场会举行。吉林省将以6项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全省新毕业的高校毕业生8月末签约就业人数将超过11.2万人,签约就业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5.
李妍  刘智聪  粟臻 《中外企业家》2013,(9Z):189-190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当前高校毕业的大学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毕业生的急速上升。有关数据表明:截止2013年1月份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00万,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导致学生就业问题逐渐不容乐观。就业趋势虽然不好但是有很多学生慢慢开始自己尝试创业,为此很多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  相似文献   

6.
《中外企业文化》2006,(9):58-59
2006年夏天,又有413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而去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中,还有很多人没有找到工作。“2006年全国近百所高校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截至5月底,大学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签约的占49.81%;尚没有找到工作的为27.25%;6成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将月工资定位在2000元以下,甚至有1.58%的毕业生愿意以“零”工资就业。2006年,两个词汇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一个是“跑场”,专指手持简历,在招聘会挤来挤去的情形;一个是“考霸”,专指那些虽然屡次失败,但依然屡次报考公务员的考生。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招考的职位有10282个,而报名人…  相似文献   

7.
数说     
《中国就业》2013,(3):13-13
2500万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会达到2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99万,再创历史新高。另外还有700多万名中专、职高、技校的毕业生也将进入人才市场。四成"腾讯-麦可思2013届应届大学生毕业流向月度跟踪调查"近日发布,截至1月份,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签约率不到四成,均比去年有所下降。就业专家分析,毕业生签约进程明显偏低是受企业用人规模普遍缩减的影响,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不断演变,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到2014年已成功突破700万大关,据麦可思《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3届就业签约率最高的专业的最终签约率就在93%左右,这证明了相当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后是处于待业状态中的,无论是在家找工,还是"在家啃老",明显地,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人数不可小觑。高校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虽无直接责任,但高校应当承担起部分的社会责任,要构建起就业毕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就业》2011,(9):17-18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加强合作,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并做好高校毕业生毕业前后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南通市从2009年开始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开放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手段,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平台的功能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日,华商报联合大秦网向应届毕业生发出就业调查问卷。截至昨晚,近3000人参与调查,其中750人已签约,占26.08%。(5月25日《华商报》——调查称25%毕业生不满薪酬超半数月薪不足3千元)近来,多有报道"今年大学生就业最难",说的是今年高校毕业生699万,比去年多出19万而成为历史最高,且目前宏观经济仍在下行。笼统地说"大学生就业难"是不准确的,不妨我们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不能正确区分就业协议书的性质与劳动合同的性质关于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学术界莫衷一是,有人主张就业协议书就是劳动合同,有人主张就业协议书是一种意向书,不具各合同的法律效力。教育部于1999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就业协议中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双方权利与义务等也没有明确规范,但我们如将探讨就业协议法律属性的视野置于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结合《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相关条款的规定,就能够理解就业协议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  相似文献   

14.
进入2006年以来,我们不断看到“就业形势及其严峻”、“大学生预期薪酬降至1000”等相关新闻见诸报端。中科院专家此前表示,2006年中国就业压力达到峰值,据人事部《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调查分析》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15,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愈212万;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和413万,分别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2006比较之2005年又增加了22%。  相似文献   

15.
《企业导报》2004,(3):41-41
<正>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应届大学生毕业的第一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02年净增67万人,总数达212万人,6月份就业率为50%;到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有70%找到了工作,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5%。2004年,全国将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刘传平  周杰 《中国就业》2009,(10):26-28
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难就业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据权威部门估算,今年全国仅返乡农民工和毕业需就业的大学生就高达1260万人。就云和县而言,今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形势较为严峻。2009年,全县高校毕业生有500余人,加上往年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预计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00人,而有效需求增长不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大。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教育厅(局)、财政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管理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以下简称《意见》),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供需见面,尽快实现就业,现就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积极做好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建设工作。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疏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渠道、改善基层人才匮乏现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总理在总结2005年政府工作和部署2006年工作任务时,就提到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随着高校招生逐年扩大,毕业生人数的逐步上升,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是现实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毕业生大都是通过与所在院校、将来的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就业协议》来实现就业的。实际上,从就业协议签订到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这段时间是大学毕业生的一段“空白期”。此时,如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20.
一、巨大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个人信用不良的客观原因 高校自1999年大幅度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在2003年毕业,2003年开始了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也是就业高压年,就业难现象成为高校扩招后社会一个热点关注问题,一部分高校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也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