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硕士论文库为检索源,通过对2001-2009年国内关于旅游生态位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以基于生态位的旅游地竞争力研究为主,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对旅游资源生态位、旅游地生态位、旅游产业生态位和区域旅游生态位的研究.未来旅游生态位理论可能成为区域旅游竞合分析和演化机制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及数据分析)的重要理论,研究的关注点将旅游地生态位转向区域旅游竞合分析,与博弈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结合将是该领域研究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是从区域旅游文化角度出发,多因素、多角度予以评析,谋求整体旅游文化良性发展和总体水平的提高,实现区域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依据旅游文化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构建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从旅游文化资源维、旅游市场维、社会经济环境维、社会人文环境维四个方面共20个指标构建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三层评价体系。基于测评结果,研究发展策略,实现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目的地的品牌构建是一个地方或区域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旅游目的地品牌,既要结合旅游地优势资源来构建旅游目的地品牌载体系统,又要规划旅游目的地品牌支撑系统,还要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通过对旅游目的地品牌相关理论的分析和对常州旅游产业的调研,本文给出构建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系统要素和常州发展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城镇化不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周边的生态敏感地区日益成为建设开发活动的热点,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需要加以协调。以乌鲁木齐县南山山前地区为例,提出了保护式旅游开发策略,并从限制性要素分析、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及空间分区管制、生态环境修复、村镇建设调整、旅游发展引导和景观风貌塑造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空间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5.
严春艳 《价值工程》2011,30(4):166-167
东源县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然而,东源县周边县市也有一些比较独特的旅游资源,且由于开发较早,在当地已形成较高的知名度。这些旅游地与东源县在空间上近邻,对东源县旅游发展造成巨大的挑战。文章从东源县和周边县市旅游资源分布出发,论证了东源县与周边县市同类旅游资源之间的竞争特点以及东源县内部异类旅游资源之间的互补关系;认为东源县旅游发展还需从大区域的角度进行合作,做到:(1)加强区域联合,与周边县市建立旅游协作关系,(2)通过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区域性旅游产品,共同开拓旅游市场,(3)共同完善旅游交通。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协作态势下的承德市旅游空间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涉及的内容复杂,从剖析旅游地之间的关系入手,指出区域旅游要实现"共赢"的发展局面,必须走区域旅游竞合发展之路.承德市地处环渤海区域,随着"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形成以及环渤海地区旅游协作的进一步发展,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承德市区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必将发生变化.从区域竞合态势、市场需求特征、区位特征、交通条件的角度,分析了"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对承德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重新构建了承德市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地区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其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现旅游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持续扩大或发展持续不平衡都将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增强,影响区域旅游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最终将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以生态位态势为研究视角,在对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以及生态位态势与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市场结构的演变,旅游品牌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本文从品牌生态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引入品牌生态位宽度和品牌生态位重叠概念,从品牌资源、品牌环境、品牌创新和品牌认知四个维度构建旅游品牌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十三个区域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各地区的区位条件,分析各旅游品牌发展现状及相互之间品牌的竟合关系,优化桂林旅游品牌发展模式,旨在提升桂林国际旅游品牌综合竟争力。  相似文献   

9.
姜营 《企业导报》2013,(10):211-212
本文着重研究旅游地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相关素质,同时研究桂林旅游地在旅游竞争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表现出来的外部性。以提升旅游地竞争力为目的,对于旅游地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提出教育、能力提升、人员培训等策略,以期对桂林旅游地的发展及保持竞争优势作出思路创新。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地品牌经营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作为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已进入品牌时代.随着旅游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品牌日益成为旅游主体竞争力的构成因素,旅游品牌的应用领域已经由最初针对某一产品上升到包括旅游地区域在内的整体系统,以旅游地为载体的区域品牌战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AHP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优劣直接影响旅游地开发。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首先是对被开发地区的旅游资源作出价值评估,为旅游地性质的确定、旅游地开发规模的确定提供依据。文章运用AHP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作定量评价,从而较为客观和科学地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现状,弥补该地区以往缺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综合结果,丰富该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湖南湘西州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初露端倪。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目的是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的和谐共生发展;研究旅游产业集群及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是区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后发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旅游地居民生活福利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武广高铁对沿线都市圈可达性影响及旅游空间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铁"时空压缩"效应将使都市圈旅游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利用GIS空间技术分析方法测度武广高铁对武汉、长株潭和珠三角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可达性影响,结果表明:武广高铁开通前,武汉、长株潭和珠三角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各等时圈基本上呈同心圆状,且连续紧凑;高铁开通后各等时圈由同心圆状变为带状,表现出稀疏性和不连续性。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一日游"所辐射范围的城市数量由高铁开通前不足一半到高铁开通后超过一半;且只需在4~5h以内辐射到三大都市圈的最远城市。以都市圈为基本空间结构单元,通过确定大尺度区域重点旅游发展点、旅游发展轴和旅游地系统,依据"核心—边缘"理论和"板块旅游"空间结构原理,构建不同等级的旅游板块,最终建构武广高铁旅游带,进而实现高铁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深化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增强整体竞争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目前,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在产业、科技、房地产、旅游、生态环境和交通等领域合作,但在合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鉴于北京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区域比较优势资源和发展需求,应从经济--生态合作机制、总部经济、旅游、转化基地和农业等途径深化合作,建立区域...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科学手段确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是当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景观连通性指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重力模型等方法构建广东省肇庆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确定其国土空间亟待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提出修复策略。研究表明:肇庆市生态源地面积10273.02km2,占肇庆市总面积的68.96%,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地区;生态廊道总长度1358.74km,以中部分布为主;生态节点10个,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通过构建肇庆市生态安全网络,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域,制定修复措施,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肇庆市生态安全格局,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何龙斌  凌自苇  齐光文  李芬  邵晖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8):中插19-中插23
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系统开展生态空间评估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难点之一.以广东省珠海市为例,针对区域特征形成生态安全目标体系;围绕目标体系搭建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方法,开展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对生态空间现状和城镇开发边界初步方案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珠海市域范围内可分为生态极重要区生态重要区、生态协调区和生态提升区四类分区;识别生态干扰点41处,主要包括历史遗留矿山、裸土和建设用地等问题;识别城镇开发边界初步方案与生态空间冲突区域16处.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提出生态空间修复建议和城镇开发边界调整建议,为研究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借鉴钻石模型,结合熵值法和生态位理论构建竞争力评价模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6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位最强的城市是烟台和潍坊,建议通过"走出去工程"和"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工程"与周边城市联动集群,打造"胶东文化",以实现区域整体竞争力最大化;淄博和德州生态位居中,发展较为平稳,建议通过打造"文化名城"和工业园的方式进行产业融合,以实现稳中求升;生态位较弱的是东营和滨州,建议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和对教育与旅游产业的投入以增强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黄河口文化"以实现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地的形成与演进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旅游地发展进程曲折的区域,旅游地发展及运行机制更是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文章通过对广西旅游地——乐业的分析,从旅游地利益相关者驱动旅游地发展的思路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为今后旅游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间将出现三个趋势:区域一体化、信息化与知识化、生态文明趋势。在此三个趋势的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必然要进行空间重构,其进行空间重构的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区域一体的流动空间体系,构建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五个支撑网络;构建以生态基础设施为空间分割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实现区域等级空间结构的扁平网络化,实现要素流动的无阻隔。在上述三个趋势及措施的指引下,长株潭城市群将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已实现其作为中部重要增长极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历史遗存类旅游资源的特点,总结了历史遗存类旅游资源的竞合特征,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构建了新的历史遗存类旅游地空间竞合模型,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