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背景下,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地方经济剩余,并由此引发了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其结果是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导致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影响预算收支的真实性。这是预算执行审计的外部环境,也是预算执行审计应当关注的重要内容。为探求税收竞争环境下的预算执行审计规律,本文从税收竞争的起因、国内外的现实状况、我国政府间税收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相应的审计策略等几个方面对基于税收竞争的预算执行审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价格随机游走来衡量资本市场有效性的逻辑前提是股价要正确反映上市公司信息。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声誉链为分析框架,将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划分为政府干预和市场声誉,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治理的角度解析对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干预和市场声誉机制作用的差异是影响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制度根源,非市场化因素导致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3.
经济集聚视角下合理引导地方税收竞争对促进我国出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地方税收竞争和经济集聚影响企业出口行为的理论机制,利用2000—2019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进行空间模型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税收竞争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行为,在时间趋势上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动态变化特征。经济集聚关联效应表明,经济集聚可以显著降低企业出口行为对地方税收竞争的敏感度,有效缓解地方税收的“逐底竞赛”,且在东部沿海地区更为强烈。因此建议合理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采取竞争性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资本、技术和人口等空间集聚,以促进中国企业出口。  相似文献   

4.
财政分权使我国地方政府实际上获得了某种程度上的财政自治,地方税收转移违背了来源地的征税原则,完全相悖于受益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税收的横向税收分配机制和纵向财政转移机制。总的原则是,由政府定价背离市场价格而产生的地区税收转移,应逐步通过资源性产品的市场化价格改革予以解决;清晰的、可识别的地区税收转移应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通过横向税收分配妥善解决;不清晰的、难以识别的地区税收转移则应由中央政府掌握,通过纵向财政转移机制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方式可以分为税收竞争、基础设施竞争、制度创新竞争、人文环境竞争,而这四种竞争手段都可归结为公共物品竞争.地方政府竞争具有双重效应,这些竞争方式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必须从省、市、县三级政府层次出发才能深入理解,这有助于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弊端,也可从此角度出发提出规范地方政府竞争秩...  相似文献   

6.
产能过剩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不仅是一种企业行为,也是一种政府行为。文章应用企业型地方政府理论来从机制上剖析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GDP增长作为绩效考核的机制下使得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投资补贴造成了企业预算软约束,降低了市场进入门槛,致使大量企业涌入从而出现产能过剩。因此,需要改进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改革地方财政税收体制、加强监督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等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7.
国际税收竞争俨然成为当下全球经济的焦点,国际税收竞争是国家利益之间的竞争,影响着各国之间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和税制改革。本文从多个角度切入分析国际税收竞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讨如何应对国际税收竞争带来的冲击。国际税收协调是国际税收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应对国际税收竞争时最为重要的是积极参与国际税收协调。  相似文献   

8.
税收竞争对地方经济转型的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设计反映地区税收与经济转型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京津冀区域1995-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拉格朗日乘子检验以及豪斯曼检验,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税收竞争影响京津冀经济转型的假设命题进行判断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京津冀区域内的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经济转型有显著影响;第二,京津冀区域内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经济转型的正面效应有待提升;第三,制度安排以及合理的税负水平对经济转型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税收竞争角度对京津冀经济转型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在我国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央政府的部分权力向地方政府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行政和经济权力得以扩大。地方政府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成为辖区内经济的真正剩余索取者和控制者,地方经济利益逐渐显露。地方政府实质上成为区域经济调控主体,充当准市场主体的角色,直接或间接介入地方的经济活动。地方政府往往将促进辖区内的经济发展作为行政目标,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展开经济资源和利益的争夺。一方面设立开发区,使用土地、税收优惠等手段吸引外部资金,同时抑制资本外流,实施市场…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制度分析的方法论出发,资本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混沌状态、市场化改革时期的迅速发展和全面形成、21世纪初以来的继续强化3个阶段。本文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系统地研究了资本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的形成机理,发现资本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政策主导者综合运用经济资源转化机制、阶层再生产机制、合法化机制等一系列机制的过程和结果。治理之策为:改革政绩考核机制,抑制政府"傍富"动机;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监控,抑制地方政府的自利行为;加强规制,铲除滋生"强势经济集团"资本异化的土壤;推行阳光行政、遏制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基础设施项目市场化融资中,由于地方政府与民间资本之间签订的特许经营协议为不完全合同,导致双方均倾向于专用性投资不足。为了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融资的健康发展,本文利用"拿住"理论,对专用性投资不足进行分析,并从完善政府监管体制、加强特许经营协议管理等方面提出解决专用性投资不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政府支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非合作竞争均衡条件下政府的最优税收和公共支出政策。在理想状态下,政府对租金收入的征税税率应为100%,而对资本的税率应为0%。但在现实情况下,政府对所有租金全部进行征税的难度很大,因此不得不对资本进行征税;与此相对应,政府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的比重偏低,而吸引资本的公共投资支出的比重偏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部门之间加强合作,在税收和公共支出的政策上进行协调,避免恶性竞争,保持适当的税率水平,逐步削减政府在公共投资上的支出,增加社会福利支出。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国际税收政策在各国的政策体系中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的一面。在国际经济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均在不同程度上在国际税收政策上实行了趋向一致的变革,国际税收竞争行为也随之而生。本文提出国际税收竞争现象的存在有其内在合理性的观点,分析认为:国际税收竞争存在对资本课税税率不为零的均衡点,过度竞争问题可以通过税收协调加以解决。最后,本文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税收竞争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对于"营改增"试点,地方政府应不仅仅局限于试点本身,而是要深刻诠释试点背后的含义。"营改增"试点对地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会增加部分企业的税收负担和国税部门征收管理的负担,使地方政府缺乏主体税种的预期增强并产生地方税务机构如何走向的忧虑,也会造成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将制约成本下降等负面效应,一定程度上减少地方财政收入。下一步改革应在试点范围扩大的基础上争取税率的调整权,探索征管机构改革的新举措。地方政府应做好"营改增"试点范围继续扩大的准备,探索财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审计市场出现市场分割,进而引发事务所之间降价竞争,从实质上来讲主要是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造成的.文章通过对审计市场分割原因及降价竞争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进行分析,以期审计市场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化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6.
英国地方政府预算的编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实行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组成的高度集中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几百年来,中央与地方政府职能和权限发生了多次巨大变化,演变至今,英国现已形成一套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清晰、运行顺畅的财政管理体制。虽然一直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政策是英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今地方政府财政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都显得尤为突出。由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行使议会授予的权力并承担义务,包括提供住房、教育、社会服务、警察和消防服务等;地方政府的收入来自非家庭财产税收中分拨的款项(一项从商业及其他非家庭产业中征收…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数字化的发展,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进行流转。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公布。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很多供应链企业也成立了专门的数据与算法部门,并且这一部门已经从成本部门发展为生产力驱动部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苏南经济模式的衰退,温州经济模式也同样面临着GDP的相对下滑,资本、产业的外流等困惑。让有识之士不无担心,本文对此加以分析,并试图找出相应的对策。一、温州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困惑(一)温州经济模式的特点温州经济模式的特点从它的发展来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一是民营特色。温州有三个100万:有100万人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有100万外地民工在温州打工;有100万人在全国各地当老板。温州全市现有个体工商户  相似文献   

19.
一、国际税收协调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制止恶性税收竞争。国际税收竞争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与加拿大就开展了大规模减税运动,此后不久发达国家便掀起了一股减税浪潮,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效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种为了把国际间的流动性资本或经营活动吸引到本国,从而采取对这种资本或经营活动实施减税措施或优惠政策的活动,已成为一种典型的国际税收竞争手段。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经济主体在世界范围套取税收利益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不可避免地会使相关国家的经济效率、税收收入及税制公平产生影响,导致国际间的税收竞争愈演愈烈。对一国政府而言,税收主权是至高无上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我国地方政府隐性、或有债务余额已占全国GDP的33.93%。如此巨额的隐性、或有债务是在我国经济转轨政府成本、政府公共职能成本支付的制度安排,政府隐性担保与道德风险,以及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缺陷等原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因此,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隐性、或有债务,关键是要加快市场化改革、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体制和推行责权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防范新增隐性、或有债务的形成。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方式,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隐性、或有债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