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县级行政机关是我国最低层次的宏观管理机构,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不断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目前由于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管理与服务脱节,官僚衙门作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改革县级行政机构,转变职能势在必行,特别是涉农部门的改革更应该先行,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行政职能上,强化管理、服务职能,最终实现“小政府,大服务”,形成一个廉洁、精干、高效、务实、创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有生机的政府机构。  相似文献   

2.
13.如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必须相应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由过去的乡政府和当地农民集资办学,改为由县级政府举办和管理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并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县级政府对教师管理和教师工资发放的统筹职能,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管理上收到县,由县级财政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各省级政府要参照改革前农村中小学校的实际公用经费,核定本地区标准和定额,扣除学校适当收取的杂费,其余部…  相似文献   

3.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既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因素,运用这一因素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县级外协工作的重要课题。1992年以来,我们立足于思南县县级经济的主体——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原平县在综合体制改革中,从干部分流、机关消肿、职能分解、编制管理等方面,对县级机构改革进行了前期性的探索。从进展情况看,实现了积极稳妥,运行正常,达到了阶段性目标。机构精简取得突破性进展。县级党政机构由原来的57个减少为27个,精简53%。其中,县委工作机构由原来的11个精简为6个,政府机构由原来的46个精简为21个。机关人员分流取得突破性进展。县级机关(不含公、检、法、司、人武部)人员由原来的916人减少为578人,精简36.9%;机关在编的578人中,到农村和乡镇企业挂职的40人,项目包点的60人,在岗实有人数478人。精简的338人中,转入工商企业、三产企业和财政全部脱钩的163人,转入半脱事业单位的142人,转入全额事业单位的4人,转入乡镇的2人,其余离退休。以强化服务为  相似文献   

5.
为使县级农村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就必须坚决改革那些已成为历史惰性力的管理方法,认真推行目标管理方法。 一、县级农村经济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县级农村经济目标管理,是指县级农村经济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目标的确定、分解、实施来取得预期的结果和通过目标考评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并达到自我控制的一种现代  相似文献   

6.
一、从1985年开始,全省十个地市将陆续开展地市级的农业区划工作,这是继县级区划工作之后我省农业区划工作的又一件大事。地市一级的农业区划,是全国农业区划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县级区划相比,具有更高的宏观性、综合性和战略性。它主要为地市级党政领导机关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和科学指导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和振兴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的改革已经从单一的领域拓展到各个领域。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应当把搞活县级,作为牵动整个农村改革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部位,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一、为什么说搞活县级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既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进农村商品经济不断高涨,也迫切要求农村经济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轨道相衔接,特别是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交融互促,同步运转。因此,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势必走向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多重相关因素的系统工程式改革。海城市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所提供的经验,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供销社办成农业综合服务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促进和繁荣农村商品经济,已成为供销社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一、农村社会化服务的现状1983年,党中央提出要以供销社为依托逐步办成农村供销、加工、储藏、运输、技术等综合服务中心的改革目标以来,各级供销社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按照"加强县级,完善乡级,发展村级"的发展思路,积极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摸索出一整套以科技为先导、以供销社为依托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  相似文献   

10.
正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东岸,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是全国首批县级文明城市、全国百强县。自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县以来,当涂县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坚持把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盘活农村资源、释放农业活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十分重视农村发展,故而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带动农村全面发展,应当积极开展农村"三变"改革,改善农村发展现状,促使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农村"三变"改革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式,采取资源资产登记制度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增长与发展。对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理论条件及农村"三变"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这几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比较突出,涌现出一批持续稳定发展的县,对全省农村起了带动和推动的作用。这些县的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首先是县级决策正确。同时,省里的正确领导,也为县级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山东省委、省府对县一级的领导的确下过一番功夫,形成了一套做法,同其它省、自治区相比,有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全面启动“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时间为2009年3月至2010年底。“结对共建活动按照”转变机关作风、推动农村发展、帮助群众致富、加强基层党建"的要求,帮扶主体以县级机关为主,省、市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参加。  相似文献   

14.
县级体制综合改革是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体制改革的必然延伸。同时,在以域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县城和县级市也面临着改革的任务。下面就县级体制综合改革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财政包千是改革的物质基础 长期以来,对县一级财政采取“收入上交,支出下拨”的统收统支体制,加上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领域完全被国家统死,这样,县一级几乎完全失去了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改革户藉管理制度,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首先,户口管理应通过立法,统一规范户口管理,避免各行其是。其次,改变户口管理方式,使户口管理机关仅确认、登记和提供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第三,县级及县级以下城镇实行自由迁移的户藉制度。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降低农民进入城镇成本一是推行土地股份制。二是实行土地反租倒包。三是允许土地转让。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力量,农村产权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通过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发展进行分析,希望对促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国民经济就象上足了燃料的火箭,正处在腾飞的前夜。县级经济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没有县级经济改革的成功,就没有国民经济的改革成功;没有县级经济的腾飞,就没有国民经济的腾飞。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是管理和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也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和促进力量。县级金融部门既是县级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县级经济发展和腾飞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发展。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有两个观点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我国农村十余年多方位成功的改革实践则表明,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坚持和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农村改革,需要从不同层次上消除妨碍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各种体制性因素,坚持农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巩固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搞好县级改革以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并发育农村市场从而为商品经济发展创立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农村工作者也要转变观念、重新学习,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山垂泪,江河呜咽。一代伟人,溘然长逝。在这令人揪心的日子,任何语言,难表绵绵思念;任何文字,难述依依深情。农业发展银行4万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方式寄托着自己的哀思。从总行机关到新组建的地、市、县级机构广大干部职工,都满怀深情地回忆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给金融部门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组建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是成功的。大家一致表示要珍惜改革的成果,要化悲痛为力量,做好农发行各项工作,完成国家赋予的艰巨而光荣的时代重任,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为规范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促进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障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2008年,扬州市委农工办与工商部门联合开展专题调研,本着改革、创新、发展的原则,起草了《扬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商登记指导意见》,并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工作中我们选择一些经营项目与高效规模农业紧密结合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参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的规定,在县级工商部门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颁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