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特别是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演变的1994年的财政分税体制改革,其成效是巨大的,然而它仍然是一个过渡中的体系,有很多问题有待完善。本文拟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角度,就现存财政体制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进一步论证中国的公共财政体系关键在于政府问的财政体系,最后是对未来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的财政税收制度进行改革,需要从本质上进行缺陷的修正,如果只是流于形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导致原有的问题恶化,对于中国财政税收的健康发展不利.在中国财政税收的改革中,如何选择改革的步骤,明确其逻辑顺序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只有解决了核心问题,才能真正让财政税收制度在市场化和国际化方向上健康成长,真正提升中国财政税收对经济形势和状况的反映作用,促进自身的市场稳定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不仅是现代社会公民知情权的要求,而且是公众参与财政决策、监督政府财政活动.实现良好政府治理的前提。本文试图分析中国财政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提高财政透明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财政分权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财政分权理论述评为基础,文章构建了支出法财政分权度衡量指标,计算并分析了中国总体和分省财政分权度.研究发现:中国总体财政分权度已接近或达到最优水平;东、西、中部财政分权度依次递减;财政分权地区差异较大,西部地区财政分权不均衡现象尤为严重;各地区财政分权度缓慢收敛.文章较客观完整地反映了我国财政分权状况,指明了我国未来财政分权化改革的方向在于局部分权程度的调整而非整体分权程度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论民生财政     
民生财政是当前财政的热点话题,但理论界对于民生财政的研究仍然很不系统。本文认为,民生财政是中国特色语境下的财政运行模式表达方式,民生财政体制的构建要与当前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相联系。民生财政体制改革要注重制度化,致力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深层次问题,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带动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6.
《财政研究资料》2004,(27):20-23
2004年7月10日至12日,中国财政学会财政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财政史研讨会在大连市举行。来门财政部财政科研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省财政厅及财政科研所、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天津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财政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面向新世纪中国财政改革的深化,必须遵循依靠改革推动、突出科技驱动、坚持内需启动、强化管理带动、注重外向联动的改革思路;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划清财政职能边界,解决财政活动范围错位、财政职责范围越位、财政管理范围缺位的问题,尽快完成财政体制转轨、机制易轨、政策接轨、分配并轨;必须树立政府理财的发展观,在结构调整、财政体系、投资机制、财政后备制度等方面努力实现财政体制、模式、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财政》2015,(2):78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财政》将紧密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立足于财政中心工作和重点改革任务开展宣传报道。一、科学认识新常态下的财政形势,做好新常态下财政工作1.各级财政部门准确理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科学分析新常态下财政领域的趋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效率问题是一国财政整体有效的重要基础。提高地方公共财政的效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地方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中国地方财政效率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治理体系,不是西方财政理论的简单借鉴,而是对中国历史理财智慧的时代性转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调适、西方经济学的本土化融合而形成的独特治理体系。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创造性转化了中国历史上“邦国大本”“养民为先”“礼义秩序”等传统理财思想,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人的立场”“生产再循环”与“真正共同体”的政治经济学学说,创新性发展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经济理论,从而在实践上生成了独特的财政治理体系。基于古今中外财政智慧的创造性转化视角解构新时代中国财政治理的创新现象,或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索建立一个既能融合中国话语和体现中国特色,又能涵盖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财政治理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1.
财政分权在中国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制度安排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对整个经济的健康进步以及国家的稳定安宁存在着制度的保证。中国式财政分权属于"行政性一致同意"型分权模式,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进行的非常强制的制度的更改就是由中央政府进行领导的,所以,动力是来自上层的政治和财政还有官员的本身的激励机制来推动的。而"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缺失、法治基础薄弱、标尺竞争压力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变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文中介绍了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并且介绍了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财政教育投资的总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中国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时期。知识的重要性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与知识经济、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的就是教育,然而教育的发展需要财政经费的不断投入,这就注定了教育和财政的密切关系。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政府已不再是教育投入的唯一买单者,但是在我国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框架逐步过渡的过程中,财政无疑仍然要对教育承担必要的责任,这不但是由政府财政本身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由教育的功效和责任所决定的。本文力图在公共财政的大框架下,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财政的教育投资总体状况做出分析,希望能够对财政教育投资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42年的财政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其它领域一样,走过了一条既有胜利喜悦,又充满了艰难险阻的道路。总的目的是在于寻找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必由之路。这种情况从七十年代末到整个八十年代的12年改革时期,由于致力于发展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几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城市改革扩大了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也明显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财政经济活力和实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姜维壮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财政学家和教育家,是新中国财政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在财政研究领域深耕一生,为新中国财政理论和政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亟需构建中国财政学自主知识体系来指导财政实践,这就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姜维壮宝贵的财政学术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持续推动中国财政学理论创新。本文梳理了姜维壮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并阐明其对新时代中国财政理论创新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政治理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财政理论在论述地方财政职能时,都隐含着资源可以在各辖区间充分流动的理论前提,在此前提下,地方政府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再分配方面的作用有限;但是,新近的一些观点对此提出了挑战,而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地方财政的实际职能也充分地印证了这些新的观点.从长远来看,中国地方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有赖于中央和地方之间合理地划分事权.在此基础上,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地方财政职能才能不断优化,财政支出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蔡法复 《财政》1990,(10):49-50,47
财政执法监督检查是上级财政机关对下级财政机关执行财政法规的情况进行的督促、检查。它是财政行政逐级监督的基本形式,也是上级财政机关对下级财政机关工作实行领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加强财政执法监督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财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财政执法水平,促进财政执法活动合法、高效,保证财政法规顺利施行;同时还可以积累经验,为健全和宣判财政立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财政》2015,(2):79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财税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预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入反映财政发展改革成就、及时传递各级财政部门心声,在征询读者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我们对《中国财政》半月刊的栏目设置进行了部分调整,新开设"改革强音"、"县乡财政"两个栏目,以突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宣传,突出对基层财政的反映和宣传,更加"接地气"。新的一年,我们将做好重点栏目的选题策划,努力打造精品栏目,突出刊物特色,更好地服务于财政中心工作与财政发展改革大业。现将具体栏目设置情况做一  相似文献   

18.
论财政属性     
正确认识财政属性,是揭示财政本质的逻辑前提,财政既属于经济基础,又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共同载体,同时也是“经济与政治”的共同载体。在研究财政属性过程中,还必须结合财政分配活动的范围和方式,研究财政的自身属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现状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是国家的综合职能部门,财政体制改革在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谈三个问题,第一是对中国财政改革的基本看法;第二是谈谈我国财政改革运行所面临的问题;第三是今后财政发展战略目标和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欣闻中国财政杂志社三十周年社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作为《中国财政》杂志的老读者,在此我谨表示最诚挚、最热烈的祝贺!屈指一算,我与《中国财政》杂志结缘也已超过三十年。三十年来,从求学到工作《,中国财政》杂志一直伴随着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