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地方政府治理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地方政府治理创新需要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精准扶贫脱贫强调精确识别、精准帮扶和精确管理,与大数据技术与平台展现出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态监管能力和数据互通共享能力的特征高度契合。同时,作为国家重点综合治理项目,精准扶贫能够集中展现出地方政府的综合治理水平。文章通过选取贵州运用大数据推动精准扶贫治理创新的案例,分析在精准扶贫中对大数据运用的成效以及待完善之处,以此为借鉴提出对地方政府利用大数据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国家标准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认监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标准化工作助推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美丽乡村和有机产品认证等为抓手,以精准扶贫大数据标准化建设为突破,促进扶贫产业做大、扶贫产品做优、扶贫企业做强,提升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益,发挥标准化在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指导意见》指出,开展标准化工作助推精准扶贫是运用标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27):4-6
本文阐述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大数据和扶贫数据,通过Html5、Arcgis Server、.Net等互联网技术和WebGIS技术建设精准扶贫管理系统,把扶贫数据精准空间定位、落到实地。通过地理空间大数据的手段,实现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帮扶措施、作战部署、脱贫成效五个方面的精准展现,是测绘地理信息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和发展,在金融、物流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将其有效应用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存在人口识别的精准度不高、数据不准确、资金使用情况不透明等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等优势,能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精准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各方协作,改变理念,攻克难题,多方合作共同促进区块链技术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文章结合安徽精准扶贫工作,从区块链视角对金融精准扶贫创新工作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攻坚战的环境下,中央政府对于打赢扶贫攻艰战确立了坚定的信心,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帮扶的政策,在推出精准扶贫政策之后,中央相继将县级项目的审批权下放,财政扶贫资金的运用成为了县级财政局支付中心的重点工作。在推行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如何落实精准二字,如何将优先的扶贫资金运用到扶贫工作中是当前县级财政局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扶贫资金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资金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优化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16):79-81
楚雄州南华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有"中国野生菌之乡"和"中国核桃之乡"的称誉。但由于当地居民思想较为保守,扶贫成效不大。自2013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以来,南华县加快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基于楚雄州南华县2016年度的脱贫数据,分析南华县精准扶贫的具体模式和成效,为其他省市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识别贫困人口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提出减少贫困人口、为贫困县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工作,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必须言必信、行必果。脱贫攻坚已作为政府重点突破的工作之一,而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分析各类扶贫数据,制定有效的扶贫策略,对提高政府脱贫攻坚成效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机器学习分析贫困户数据的方法,旨在为建设扶贫攻坚大数据分析平台及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陈中耀  杨敏 《价值工程》2019,38(29):49-50
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将脱贫攻坚上升到新的政治高度,各地区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渝东北地区渝是国家重点支持精准扶贫区域之一,实用技术、就业等扶贫培训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渝东北地区扶贫培训工作面临着培训项目交叉重贴、实用性不强、资源整合不到位、培训效果评价欠缺等问题,本文基于渝东北地区产业特点,从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的角度对培训项目管理和资源整合进行研究,为完善扶贫培训项目管理和提高项目培训质量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25):89-91
随着大数据新兴技术的发展,传统扶贫开发模式正面临着技术落后难以开展有效的精准扶贫的发展困境。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我们,应该运用大数据思维,用全体数据代替随机样本,让数据发声。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精准扶贫的背景,其次探讨了大数据下的扶贫管理机制,最后借助陇南市的案例分析大数据精准扶贫的实施对策以及未来所面对的挑战,从而真正实现精准定位,做到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0.
武庆福 《现代企业》2023,(1):148-150
作为企业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良好的财税管理不仅能实现资金良性周转,还能有效规避各种风险与损失。但在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财税政策的逐步改革下,给企业财税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日渐增长的财税管理需求,相关部门开始将信息联网、金税三期系统等技术应用其中,实现了对税源的精准控制,提升了税收监管水准,降低了企业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率。对此,为最大程度配合国家的财税工作,企业还需建立更为完善的财税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在确保自身经济和经营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国家税务部门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背景下,论文设计开发大数据精准扶贫服务平台,强化贫困问题的科学分析以及个性化推送服务技术,针对农产品的销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根本上帮扶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精准扶贫能有效地解决精准扶贫中存在的信用风险等问题。精准扶贫政策自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但也面临扶贫对象遴选机制不成熟、动态监测缺失等问题。论文从区块链技术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资金投入以及法律监管方面还存在问题。论文提出政府大力支持多方协作攻克技术难题、积极培养研发与应用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法律制度等策略,以期推动区块链技术助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以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论文通过对宁夏地区扶贫政策支持力度、脱贫效率、脱贫效果和全面发展能力的调查研究,期望总结出脱贫示范点的成功脱贫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宁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现脱贫,为防止返贫现象产生,打好脱贫、防返贫攻坚战,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及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阐述了我国脱贫工作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州是贵州省连片贫困的典型地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区域。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黔西南州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精神扶贫”领域,黔西南州在“扶智”“扶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还存在对“扶智”“扶志”认识不足、投入不足、主体错位,缺乏“扶智”“扶志”的文化自信等不足,这是持续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扶贫的伟大胜利,返贫问题成为新的关注点。针对返贫现象形成的原因、阻断机制和对应建议,论文采用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湖南一些扶贫地区展开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造成返贫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自然环境、重大疾病、文化程度和思想桎梏。论文提出其阻断机制为: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系统、建立针对性的健康库、组织乡村培训和展开科普教育。论文对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村脱贫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20是脱贫攻坚的决胜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最后的攻坚战役号角已经吹响。回首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工作一路走来成绩颇为亮眼。丰硕成果的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及全国上下汇聚的合力,凸显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势。中国一定能够如期打赢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有巨大意义的伟业。  相似文献   

18.
扶贫先扶志是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举措。贫困生是学校的弱势群体,其除了面临经济压力之外,还易产生因自身条件而自卑、因压力过大而焦虑等心理贫困现象。因此,在精准扶贫战略下高校必须立足于贫困生实际,帮助其“经济脱贫、心理脱贫”。  相似文献   

19.
泰国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国家,对外资和进出口贸易的依赖性很强。近年来,泰国的引资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章主要考察泰国近年来的税收激励政策,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政策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帮助泰国高效、合理地利用外资,从而使其快速地从危机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Recent years saw the outpouring of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exploring the nexus between gender and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which provide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examines the conceptual basis for a gender-focused approach to poverty alleviation; reviews the relevant empirical studies and data, drawn principally, but not exclusively, from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public policies to redress gender disparity. The present review argues that the conceptual basis for many gender-focused policies is far from well-established. The empirical foundations of many conventional wisdoms as well as of popular policies remain fragile due to the dearth of reliable gender-segregated data and rigorous empirical studies. The paper underscores the need for more careful empirical analyses as an input to formulating sound public policy with regard to gender and pover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