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亟需大力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本文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金融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各省区在探索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的主要政策措施,进而总结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各金融机构很早就涉足绿色信贷业务,发展至今已形成较大规模,成为我国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的发展使金融机构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金融手段实现社会资源更有效地向绿色、环保、低碳领域配置,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是绿色金融改革示范基地,绿色金融发展对江西省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关键性作用。根据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绿色金融发展对江西省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提出相关策略,以加快江西省绿色金融发展和文化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促进绿色发展,我国出台各项政策确保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基于中国在2017年实施的第一批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利用中国上市A股公司数据研究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色金融有效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并且这一促进作用对企业具有异质性,对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碳中和目标是我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也是指引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导向。本文以碳中和目标为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存在化学品过量使用等问题,而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随着"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国家政策出台,绿色农业成为农业发展趋势。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首要难题。分析了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状况,讨论了金融支持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发展绿色农业的金融手段,提出了我国金融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具有积极意义。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西北地区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测算区域绿色金融与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西北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就整体发展水平来看,西北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呈2010—2016年下降、2016—2022年上升的“V”型趋势,其中2016年为拐点,最低值0.0128;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整体呈平缓变化趋势,2011年为最高值0.0186,2018年为最低值0.0124。(2)绿色金融对经济生态化发展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呈现正向作用,且绿色金融与经济生态化发展的滞后一期对经济生态化发展也存在影响。(3)控制变量中,财政支出占比对经济生态化发展呈现正向作用,外贸依存度与公路通达强度对经济生态化发展水平呈现负向作用。文章基于外部性理论、资本信号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式,评价了西北地区绿色金融与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变化趋势与影响机理,并在实践层面丰富了绿色金融对西北地区经济生态化发展产生的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西北地区应在完善金融市...  相似文献   

8.
绿色金融即代表金融领域在参与绿色环保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新理念、新手段和新方向,也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生产、绿色发展与传统行业、绿色生产与固有消费等矛盾关系之间新的逻辑枢纽。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社会责任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还存在增速不稳、落地不足以及联动欠佳的问题。因此,本文认为我国绿色金融在新阶段发展中应更加增进理解、博采众长和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9.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还面临着绿色金融意识不够、产品创新不够、法律制度不完善及专业人才稀缺等发展困境,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齐心协力、各司其职,针对困境逐一进行打破,为绿色金融创造一个公平安全、有序规范的发展环境,以更好地鼓励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其中,推...  相似文献   

10.
闫怀艳 《农业经济》2022,(5):110-111
中国政府为加快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出台了很多有关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在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阐述了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现阶段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介绍了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的定义,紧接着在分析绿色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绿色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现状,最后,提出我们应通过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支持机制、完善投融资渠道和加速金融创新等措施,积极促进支持循环经济的绿色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迅速发展,这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江苏在绿色金融实践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本文根据目前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业经济》2020,(2):127-129
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对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总结出我国绿色金融目前的发展状况。根据目前的发展前景指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缺陷,结合区块链等新技术和思路展望了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从提高参与度、监管资金流向和规范市场角度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首先梳理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机制,接着分析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原因,最后根据绿色信贷的影响机制和原因,针对性地给出了政府如何发展绿色信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对其2007-2017年的绿色金融效率进行静态及动态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绿色金融发展静态效率整体水平不高,时期波动较大,空间差异明显;(2)绿色金融发展动态效率保持较高增长,技术进步是其关键因素;(3)全样本模型中,教育投入、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作用于绿色金融效率的提升;(4)分阶段模型中,金融化程度在观察期内表现为抑制绿色金融效率提升,而教育投入、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染治理投资在不同时期对绿色金融效率的影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经济》2021,(2):96-98,110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作为截污减排的重要经济手段,绿色金融应运而生。而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兴起,互联网化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大势所趋,在新的技术背景下绿色金融面临着新的机遇与风险。通过分析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技术背景,提出了当前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魏春华 《农业经济》2023,(4):111-112
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在碳中和目标下,探索我国农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多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开展有益探索。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绿色金融服务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18.
李丽  柏宏繁  叶鸿雁 《山西农经》2023,(21):184-187
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必由之路。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文章梳理近年来甘肃省绿色金融支农工作进展,分析制约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五方面问题,即绿色农业标准有待统一和规范、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绿色金融支农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农业融资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及缺少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通过调研分析提出农业主管部门统一和规范绿色农业标准、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优化激励政策和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和培养绿色金融全能型人才等各部门协同合作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必须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加强银行业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发展绿色担保和绿色小贷,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大力发展绿色债券,开发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培育各类绿色机构投资者,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发展绿色项目PPP模式,积极发展绿色保险,支持碳金融发展,支持开展环境权益交易和融资创新,建设绿色金融功能区,建立绿色项目储备机制,发展绿色金融科技,普及宣传绿色金融知识,大力培养绿色金融人才,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加强绿色金融协同监管。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对绿色金融产品展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找出绿色金融产品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