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场空前的金融海啸横扫世界经济。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多种弊端的深刻反思,在危机的过程中全球兴起了改革或重建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争论。很多政要和研究者认为,本次金融危机是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过度依赖美元所致。改变这种均衡的体系对提振世界经济增长是必要的。美元的衰落需要新的国际货币替代。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日高,中国应该抓住机会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在赞成和期待中,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收益与风险。  相似文献   

2.
2008年的金融海啸横扫世界经济引发了各国对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多种弊端的深刻反思,在危机过程中全球改革或重建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各国在寻求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不断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重要的有利条件。本文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由低到高分为初级、中级、成熟、高级四个阶段,并分别从基本特征、国际收支、矩阵条件三个角度来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改革,在货币调节与汇率浮动管理上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现状分析,论述了目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若干问题.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阐述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相关措施,以强化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动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波动与东南亚经济体货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相关性明显提高,区域内汇率联动性加强。通过对东南亚经济体汇率参照货币实际构成与权重的计量分析,人民币已经成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经济体汇率的参照货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需要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并加强区域汇率机制的协调。  相似文献   

5.
郑伟 《中国外资》2012,(14):205+195
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改革,在货币调节与汇率浮动管理上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基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现状分析,论述了目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若干问题。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阐述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相关措施,以强化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动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6.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将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一起构成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加入SDR是对中国经济地位、金融体系改革深度化的认可,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肯定。本文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式,分析人民币入篮带来的利弊,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且越演越烈,呼唤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全新的制度性安排.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发挥亚洲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构建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新格局显得非常急迫.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可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在今后一两年内,从参照一篮子货币逐步向盯住一篮子货币过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东亚区域合作框架均对促进本币使用进行了讨论和研究。EMEAP通过合作与交流,推动本地区金融体系建设和加深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间的关系;ASEAN+3财金合作机制推动了建立区域资金救援机制、区域债券市场发展、短期资本流动监控等领域的合作。随着区域金融合作的强化,以及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推进,人民币在区域经贸和金融合作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贬值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的价值有严重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我国可以维持货币的稳定能力、货币的自由交换和完善的金融体系等几个方面论述人民币国际化在短期实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费新 《上海金融》2005,(9):37-38
根据特别提款权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定值方法及其过去几年的汇率变化,人民币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对美元的浮动幅度会加大,而对欧元和日元的浮动幅度会减小。为此,企业应该做好汇率风险防范,进行产品创新,增加欧元、日元等货币的使用,以化解人民币升值和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框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是人民币先成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再成为投资和交易货币,最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及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作为结算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储藏手  相似文献   

13.
周鲁  田静 《云南金融》2012,(2X):95-95
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汇率波动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对外开放度日益加大,外币业务占比也在逐步提升。本文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研究对象选择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商业银行,通过对其风险管理现状的描述,研究汇率风险的影响途径,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女士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简称SDR)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入篮。毋庸置疑,"入篮"意味着人民币获得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平起平坐的地位,共同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发挥"压舱石"的作用。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踏上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征程,对我国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是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风险的担忧。这意味着国际投资者将慎重考虑是否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2009年至今的短短几年,人民币已迅速成长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并正在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后致力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外汇风险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汇率波动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对外开放度日益加大,外币业务占比也在逐步提升。本文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的背景下,研究对象选择在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商业银行,通过对其风险管理现状的描述,研究汇率风险的影响途径,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邱云波 《证券导刊》2010,(24):16-16
中国人民银行6月19日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即正式改变2008年7月以来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回归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竞争压力指数为参照系指出人民币具备亚洲关键货币的潜力,同时拟合一国货币成为关键货币的“一国经济规模、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及其为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出口的能力,一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一国货币在区域内被接受的程度,一国政府货币金融政策的国际公信力及其同本地区其他成员的政策协调能力,一国货币所面临的内外制度环境”等条件,人民币具备成为亚洲关键货币的条件支撑,为此,我国应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人民币获取亚洲关键货币地位,包括优化经济结构,建立健全与国际金融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在两岸四地之间建立货币联盟,继续加强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建立汇率互挂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同时具备国际支付结算、国际储备等功能,而要实现这几项功能则需要建立境内货币流出机制和境外货币回流机制。在人民币流出机制建设中,需要通过以人民币支付结算的货物和服务进口贸易以及对外投资等手段,来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经贸和金融投资活动中的计价货币。随着境外人民币规模的迅速膨胀,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成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回流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但若不及时加以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也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中国边境地区贸易的日益深化与成熟,在港台地区及周边国家,人民币不仅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普遍接受,还开始充当边境贸易计价、结算工具,开始表现出承担区域货币职能的趋势。客观地讲,人民币的这种在外流通与使用是自发形成的,与真正意义上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尚有很大差距。但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扮演准区域货币角色,相信人民币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