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如何利用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是当前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区域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将促进资本在区域内的有效聚合生长,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金融资本同区域内产业资本的融合,最终实现区域内经济与金融的联动发展。对于资本形成能力匮乏的泛北部湾地区而言,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应是推动泛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立足于泛北部湾区域各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现状,结合区域金融合作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中国参与和推动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策略。同时,本文还就广西如何参与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中,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实现资本在泛北部湾经济圈的自由流动和资金的高效融通,是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促进泛北部湾区域的金融发展,从而实现资本在泛北部湾经济圈的自由流动和资金的高效融通。这需要建立区域金融合作的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共同的区域金融政策。本文探讨泛北湾区域金融合作的模式,建立金融机构系统内部的区域服务联动机制;建立投资基金,以资金的优质分配促进区域内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制定配套的区域产业政策。另外,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中还应关注的三个问题,区域金融合作中心的选择与确定,区域内各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文化上的整合问题,金融风险的扩散与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长三角金融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果,但是在资金跨区域流动、金融机构互设、金融市场融合以及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仍存在若干问题。应重新审视长三角金融合作模式,建立市场主体合作的成本——收益安排机制,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推动货币资金的跨地区流动,建立区域性金融市场和长三角地区的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金融合作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几年,亚洲区域金融合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导致这些进步有多种原因,但最主要的因素是,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叽使决策者认识到,建立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自亚洲金融危叽以来,区域金融合作在以下三方面得到了强化:首先是加强了流动性安排,其次是引人了定期的政策对话和监督机制,第三是齐心协力推动区域债券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光溪 《新金融》2012,(3):9-13
2010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云南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其结算业务快速发展,境内银行和企业认同度不断提升.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面临着与周边国家间的金融合作不够、人民币结算退(免)税范围缩小,与境外人民币资产相关的市场尚不成熟等问题.要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必需加快深层次制度创新,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推动建立与周边国家金融监管合作机制等,探索加大地方自主权,允许其探索与周边国家的金融交流与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区域金融发展非均衡性趋势愈发明显,当前应加强宏观层面顶层设计的实际作用,促进各省级单位的金融合作,完善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合作制度,从而推动我国金融系统在政策制度方面逐步完善.在各省区经济差异逐年扩大的实际情况下,应该积极促进各区域金融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交易双方的范围,增加交易角色,以此来改善我国整体的金融生态环境.各省区还应尽快建立起各自的资本市场,以改善区域内金融市场结构为突破点,优化地区资本积累不均的现状.同时应大力发展移动金融,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各区域金融内部的信息化资本有效流动.  相似文献   

7.
推进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泛北部湾区域开展金融合作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契机,但在具体合作领域的拓展中面临着区域内金融供给能力不足、区域内经济金融发展非均衡性明显等障碍。因此,在区域内成员多为发展中国家的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推进中,方向的确定和路径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古诺模型的推论,提出建立泛北部湾区域开发性银行以改善区域金融环境和福利条件;同时,要重点推进泛北部湾中国经济区特别是广西经济区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步伐,形成重点突破和极化效应。此外,应建立泛北部湾清算同盟,适度扩大开放泛北部湾区域资本市场,构建泛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议事机制。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东北地区振兴规划》,首次将呼伦贝尔市等蒙东地区纳入东北振兴规划范围。本文从区域金融合作的视角通过个案研究认为:区域金融合作是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实体产业转移对资本要素流动的必然要求;由于经济转轨阶段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跨行政区域的横向金融合作无论外部条件和内部机制仍然存在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9.
区域金融嵌入区域科技,实现科技金融的高度融合,推动区域科技与经济较快发展,"嘉兴模式"已成为全国地市样本;本研究以嘉兴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为例,探析2014年以来,嘉兴市在创新区域科技金融工作机制,构建和完善科技金融政策扶持体系、科技金融信贷支持体系、科技金融资本市场体系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模式,期望能为国内其它地市区域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探索区域经济合作下的广西金融创新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区域合作经济框架下广西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金融应当积极服务于区域经济合作和满足本地经济增长需求.受到金融资源短缺、配置效率低下、金融非均衡发展、合作不足、市场化滞后和金融基础设施欠缺等因素影响,金融创新成为解决金融抑制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可行路径包括创新资源配置体系和资本运作方式,创新、完善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机制等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推动建立区域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在刻画全球金融周期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包含调节效应的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有效协调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金融周期处于高波动率区制,即市场风险厌恶水平较高时,资本流动水平较低,浮动汇率政策能够有效缓解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反之,浮动汇率政策调节效果减弱。因此在推进金融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要充分关注全球金融周期波动状况。  相似文献   

12.
芦东  周梓楠  周行 《金融研究》2019,474(12):125-146
本文研究了管理浮动汇率制下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稳定效应。首先,本文从实证层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非对称影响。接着,本文构建了包含银行部门与货币错配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重点分析了在面对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包括对汇率的反应)和宏观审慎政策(对外债的逆周期调节)的配合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结论表明,如果缺少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反应将导致产出、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等经济金融变量的波动增大。在存在宏观审慎政策的前提下,相对于完全浮动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从中长期看能进一步促进产出和外债等核心变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6年美国加息事件为背景,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资本流动、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小国开放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本文梳理了美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具体传导渠道,发现国外利率升高后,资本流动具有外部性,导致国内资产价格下跌,其通过金融加速器进一步使国内投资下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从而使得国内资产预期回报进一步下降,加剧资本外流。基于政策和福利分析,本文发现资本账户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国外利率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同时会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但也会影响国民财富的最优配置。因此,最优的资本账户管理应同时兼顾宏观审慎和效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经济合作出发,对当前区域货币合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货币合作既存在有利因素,也面临一定障碍。我国应以制度性安排推动货币合作,合理选择合作国家(地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范畴。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已进入多重均衡状态。在给定货物贸易和直接投资累计较大顺差、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的情况下,市场预期变化仍有可能对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走势产生巨大影响。这也可以解释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特点和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随着国际收支平衡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境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演变,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16.
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已成为高层共识,前景光明,并已取得初步成果。它与内地的金融改革是协同推进的,有助于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促进东亚经贸繁荣。来自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以及与大陆金融市场在利率、汇率等核心金融指标上的差异,是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的重要挑战。展望其发展,有如下建议:采取适当的财政货币手段化解离岸与在岸市场的利率和汇率差异;循序渐进、逐步完善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货币功能;打通人民币"回流"和"外循环"的通道,支持香港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的交易、清算和定价中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货币交易媒介职能会促进中国金融风险的增长,人民币计价单位职能则使金融风险能得到一定抑制,而人民币价值储藏职能会降低中国金融风险。因此,中国应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加大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稳步、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和金融的对外开放,同时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政策,构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框架,增强对金融风险的预警功能和干预职能。  相似文献   

18.
国际游资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为有效防范国际游资的冲击,各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资本管制、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以及重视加强对国际游资监控的国际合作。面对国际游资冲击,中国应进行政策调整,扩大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单向预期,加强资本管制,坚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的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主要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通过国际投机资本预期这一渠道,资本项目管制能深刻影响浮动汇率运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中的资本项目安排问题,本文将先进国家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形成的看法是:在缓和汇率波动方面,资本项目管制意义不大,在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和防范货币危机方面,资本项目管制有重要作用;鉴于货币危机威胁在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过程中会持续存在,资本项目开放对货币政策自主性的阻碍不能低估;在汇率制度弹性化改革前,资本项目管制应该进一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以来,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已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对话协作的重要议题。中国与中亚国家不仅具有地理毗邻、资源互补、贸易频繁与协商顺畅等优势,而且拥有强烈的金融合作愿望与需求。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潜在挑战。对此,中国与中亚国家需要不断改善金融合作外部环境、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民币结算与构建区域性金融市场,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