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瀛 《英才》2012,(6):62-63
经济危机之后,回归制造业成了很多国家的共同课题。当欧美国家复归"再工业化",试图重振制造力时,中国却在资本逐利中迷失着"传统优势项目"。正像美国曾经的经历转变,从"工业化社会"过渡到"服务性经济",这种演变趋势是合乎规律的,但随之而来也不可避免的导致制造业走向"夕阳产业"  相似文献   

2.
《英才》2016,(4):90-91
如果没有强大而极具创新性的制造业体系,以及它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一个经济体可能实现繁荣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一直以来,制造业都被认为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的经济体,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提出"再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先进制造业的价值,提出了回归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美国再工业化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更是立足于保持长期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举措,这将极大地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对美国经济本身和中国经济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为将美国再工业化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国应从延伸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拉动内需、推进加工贸易转型以及促进人力资本快速积累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院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美国经济,传统宏观调控政策已对过度“去工业化”的美国经济“失灵”,“重振美国制造业”成为应对政策.文章运用序列DEA-Malmquist 指数方法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生产率变化,可检验“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效果.结果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国制造业总体及其各细分行业的TFP 提升是由技术进步主导,TFP 降低是由技术效率主导;“重振美国制造业”政策推动耐用品制造业增长但对非耐用品制造业的效果非常有限.美国政府应针对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提升TFP 提升方式的不同推出更加详细的刺激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为重振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机会,纷纷实施"再制造化"战略,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重塑制造业优势;新兴经济体和东盟等周边国家则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机会,加大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力度,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两头受压的困  相似文献   

6.
后金融危机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深刻意识到,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实体经济,将产生泡沫积聚的风险,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重新回归实体经济,重塑制造业优势。并以此为背景,频繁制造国际贸易摩擦,阻碍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强化外资控制,此举严重影响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未来,为应对这一战略的挑战,必须强力构建技术创新制度平台,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大力扶持中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发展,加快中国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变。  相似文献   

7.
胡伟凡 《英才》2012,(10):124-125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回归实体经济成为一种主流思潮,而此前在中国制造业上蛰伏的外资也有回流欧美市场的迹象。那么这一现象会对中国制造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制造又该如何重塑全球制造业的龙头地位?创新为王杨万胜:企业要想摆脱困境,首要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没有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8.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经济惨遭重创,奥巴马政府于2009年底启动"再工业化"发展战略,意在通过大力发展国内制造业和促进出口达到振兴本土工业进而保证经济均衡运行可持续性的目的。美国经济发展战略由战后的"去工业化"向"再工业化"的现实转变预示着,经过这轮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发展秩序和世界对外贸易格局将再次发生巨变。反思美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内在原因,前瞻这一转变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美国重回制造业和东南亚制造业的崛起,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挑战,长期以来形成竞争优势正在褪去。在中国工业增加值出现滑坡的境遇下,中国必须未雨绸缪求新出路。美国重振制造业,中国面临严峻挑战与中美伦敦奥运会金牌之争一样,中美大国竞争,特别是中美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同样在现实生活中延续。8月16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在俄亥俄州建立一所由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出资的制造业创新研究所,以扶持美国制造业和鼓励企业在本土投资。这是美国在扶持制造业发展方面的又一大手笔,建立这样的创新研究所,有助于联合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力量,发展尖端科技和培养制造业技能。自工业化以来,制造业一直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二战后,美国制造业在与日、德等国的竞争中,经历了"绝对强大——渐次衰落——重塑优势"的过程。期间,美国各界对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达成了共识,即无论什么时代,制造业都是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创新的重要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0.
正制造业是一国综合竞争力的来源和基础。自178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后的200多年以来,制造业就一直以不可替代的角色推动着每次产业革命。美国、德国、日本先后通过强大的制造业实力,一举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经济中奠定了领先地位。当前,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推行"再工业化",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大力布局新兴产业,试图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制高点。我国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体上大而不强。借鉴美国推行"再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及德国、日本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对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积极参与新一轮产业革命、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创造”的溉念不知不觉中已成为新的口号。“创造”取代“制造”似乎已是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美国在2009年下半年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曾经的虚拟经济倡导者在回归传统经济模式的路上率先迈步。而中国的“创造”之路刚刚起步,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进而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美、英、欧盟等一度"去工业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纷纷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制造业的地位再次受到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动向将可能对我国工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我国深入研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美国制造业生产率与创新联盟组织最新季度报告显示,在对27个主要制造业部门进行分析后,预计随着2011年下半年美国经济逐渐转暖,美国制造业增长达4%,2012年将增长3%,2013年将增长4%。可以说,上述增长趋向的出现,与美国半年来为推动重振制造业而出台的若干举措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彭银 《中外企业家》2012,(8):58-59,119
制造业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有"世界工厂"的地位,但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再工业化的政策,目前出现了其制造业回流的迹象,本文试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美国制造业的回流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并揭示其原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谢泽锋 《英才》2012,(8):94-95
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如果中国不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将错过提升竞争优势的"时间窗口"。"再工业化,再制造业化。"这是美国的经济复苏口号。与中国意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美国选择了一条中国曾经走过的道路,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美国重新开始动工。有分析称,随着美国再工业化的推进,中国劳动力成本和地价成本却在提升,一些制造业可能会流回到美国。而这些制造业搭载的3D化模式以及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将导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更难以超越。美国知名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他将这种新型的工业形式称作"第三次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外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东南亚国家低成本优势的双重挤压;内部面临着制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瓶颈日益凸现、原有比较优势逐渐消退等矛盾。加快推动制造业战略转型,实现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升级,是保持和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是衡阳市经济发展的根基。衡阳市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运用好正式被纳入长株潭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的战略机遇。培育本土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优化制造业整体产业结构,大力优化衡阳市营商环境,从而实现衡阳市制造业的再次崛起。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欧美国家逐渐开展"再工业化"战略,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该战略使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有制造企业做出的贡献,国有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进步,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之后,国有企业应该随之做出相应调整。但是国有企业沉淀成本比较高,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相对落后,这些问题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文章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渠 《中国企业家》2013,(Z1):103-109,13
research conclusion{研究结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高于多数人的预期工人劳动力成本在制造业决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低,而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开发出更符合本地区喜好及文化特征的产品的权重则越来越高,因此区域化制造正在成为未来趋势之一高技能人才短缺而非劳动力价格才是美国制造业的瓶颈,教育是未来制造业竞争的关键,提升学生对制造业的兴趣、放宽对海外人才的移民限制是重振美国制造的核心环节美国和墨西哥区域合作的深化有可能成为中美制造业分工的一种替代方案美国制造业的潜力和其它发达国家迥然不同,因此美国制造回流可能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中的一个特例全球金融危机留下的最深刻教训之一是,实体经济是经济的根本,虚拟经济无法长期脱离实体经济自主运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强健的制造业是抵御海啸的堤坝,刚刚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小,而发达国家中,制造业大国德国损失也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富国之基、强国之本。推动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核心战略,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一、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核心战略1.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的重大调整已拉开序幕。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