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中产阶级消费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正在形成的中产阶层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文化和价值观.笔者认为中国当前中产阶级在消费心理上有三大冲突: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浪漫伦理与现实理性的冲突;品位区隔与品味追随的冲突.消费文化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趋同性特征:新消费理念正在形成;对外国品牌与文化的崇尚,品牌与模式的身份区隔作用不断增大;生活的实际需要正让步于消费欲望;从追随模仿型消费逐步转向形成风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一些现代艺术家正在忙于使自己的艺术快速"现代化"、"国际化"追随西方文化节拍邯郸学步时却忽视了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更忽视了艺术要创造和谐精神家园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作为高端消费文化类的全球奢侈品牌在中国布局的分析,来探究中国城市系统高端消费文化层面的联系和城市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运用网络分析的方法,分析了2013年世界奢侈品牌100强中31个奢侈品牌在中国城市中的分布数据。结果发现:北京、上海和香港处于奢侈品牌消费文化领域的中心地位;在奢侈品牌视角下中心性指数排名靠前的城市主要位于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在高端消费文化领域,城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城市网络分析呈现了中国城市网络的等级镶嵌结构。  相似文献   

4.
王麦成 《经济师》2005,(6):51-52
消费活动中的文化意味愈来愈重,消费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消费行为与文化的互动作用,不仅使消费者的物质生活受到冲击,而且促使消费者通过对消费文化的追随来改变观念与生活;这样,也就使消费文化滋生的意义逐渐超出了市场的范围,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消费的伦理冲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淳 《经济经纬》2003,(5):132-135
近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与中国传统消费伦理观念产生冲突。这一冲突过程同时还交织着中国与西方消费观念、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理性非理性消费行为之间的伦理冲突。这些伦理冲突由于缺乏相应的消费伦理道德规范的引导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提高人的文明道德素质产生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消费不足产生的背景及条件与西方国家的消费不足具有很大不同,是多种成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四种基本形态:一是消费抑致形成的消费不足;二是购买力低下形成的消费不足;三是消费倾向降低形成的消费不足;四是国际市场萎缩形成的消费不足。对于这四种形态的消费不足,应采取分类治理的办法,确定适当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7.
全球贸易自由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形成的规模经济、国际大市场,带来了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经济环境;现代消费从对实用功能的消费正在过渡到对意义消费的发展趋势.这使商务竞争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与文化的整合;商务文化呈现出商务文化化与文化商务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周云 《经济师》2007,(12):17-18
在中国企业向世界跨步发展的过程中,跨文化的品牌传播是不可回避的一个步骤。同时,各国的品牌也不断地涌入中国,它们在中国体现着品牌经营的国际化,这些品牌一方面是利用自身所代表的强势经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性地改变,另一方面,也因跨文化的冲突而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着有机的融合。文章从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开始,以跨国品牌经营的角度解释了品牌跨文化管理中的认同论与交叉论,最终解释了品牌跨文化传播的一致性问题的发生根源与管理原则,着重讨论了隐藏在品牌跨国传播背后的跨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9.
品牌发展是北京着眼建设世界城市战略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提升品牌集中度、升级商业区域规划、促进自主品牌发展、成立北京品牌协会……北京正在行动。在品牌发展方面,北京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北京拥有全国最具吸引力的品牌消费空间:北京连续两年成为所有中国城市中最大的消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的大市场,但是中国奢侈品贸易依赖于进口。这是由于中国缺少本土奢侈品牌,并且中国消费者大多选择国外奢侈品牌,甚至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去境外购买奢侈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对国外奢侈品品牌的依赖。而中国消费者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呈同步增长状态,不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因此要发展中国奢侈品贸易,需要中国奢侈品走出去并进行自我品牌培育,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要了解奢侈品的消费心理,其次要了解奢侈品品牌的内涵和特征,再次最重要的是在中国的烟、酒、高档服装、珠宝、化妆品和皮具行业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打造本土品牌。  相似文献   

11.
向显湖  魏涛 《经济与管理》2012,26(1):13-16,38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保险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为中国保险企业提供了跨文化的经营环境.鉴于中国企业文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中外保险文化也各具优劣成份,中国保险文化的重塑,应通过中外保险文化的交汇、碰撞与冲突,走跨文化融合创新之路.中国保险文化跨文化融合创新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平等互助,合作共赢;以国际化战略为导向,与本土文化相兼容;短期求同存异,长期相融共生;以诚信为根本,以综合竞争力提升为导向.  相似文献   

12.
李齐驰 《广东经济》2012,(11):42-43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与56个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使我国拥有众多民间节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西文化逐渐交融,情人节、圣诞节等具有浓厚西方色彩的节日,也被年青一代视为潮流而倍加青睐,使我国的节日更加丰富多彩。放量集中的节假日消费,形成了独特的节庆消费现象。所谓节庆消费,是指以某个特定节日为消费主题背景的消费行为。其特点是指向集中、重点突出、爆发力强,同时具有羊群效应和从众心态。节庆消费可以形成消费热潮,  相似文献   

13.
西方近代文明的冲击,是形成新文化运动的外部压力和现实影响。中西文化冲突毕竟要受到中国人文传统自身演进的内在规律的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内在增长的批判理性,是构成新文化运动的内部动力和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和文化霸权对中国文化安全体系的威胁和挑战,中国的文化安全必须实施强有力的发展战略,其主要包括:①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②冲突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持久动力;③创新是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核心。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中国文化安全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民众对西方文明挑战引起的三种冲突:侵略与反侵略的冲突,两种文化心理的冲突,新学与迷信的冲突。爱国反侵略运动,却以尊王卫道的陈旧观念为思想武器,这是不成熟的时代产生不成熟的民族自救意识的结果。近代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只有使自己的生存方式与飞跃发展的世界同步,才能永葆共同体内经久不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Shaun  Rein  高雅编译 《财经文摘》2010,(11):94-95
中国的自主品牌正在崛起,劳动力成本和二线城市的消费能力也在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7.
受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传统社会习俗、习惯心态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行为被嵌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框架之中,呈现出独特的媒介化、符号化和夸示性等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特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张力中的消费主义悖论表现为经济结构对消费能力的抑制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在厘清资本扩张型消费模式与可持续型消费模式界限的前提下,通过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提高劳动者的消费能力、稳定消费倾向和支出预期,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消费能力与生产能力之间良性循环和相互协调,进而超越生产与消费二元对立经济增长框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浅议市场营销中的品牌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牌文化是兼容于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能在企业和社会消费群体间产生共鸣,并使消费者从消费产品过程中获得某种强化的社会价值观念、信念、行为操守原则和精神。其本质是特定产品的消费文化。文章认为品牌文化的效用在于使品牌与消费者的价值理念诉求之间建立起操作性条件反射关系,并依据这一原理,提出了具体品牌文化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庭收入-消费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家庭刚性消费对凯恩斯消费函数进行拓展,得到家庭刚性消费函数,并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推导出家庭资产和收入约束条件下,基于家庭消费欲望和积累财富欲望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转型期中国家庭的结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异,低刚性消费需求和高未来消费不确定性预期决定了中国家庭较低的消费—储蓄比率。  相似文献   

20.
在可控、理性的"新常态"的经济模式下,城市居民时尚消费是社会理性选择的结果,呈现出传统意识与现代观念碰撞的时尚消费性别差异、阶层认同与身份建构表达的时尚消费惯习区隔,以及社会资本与生活网络影响的时尚消费文化多元等新特点。而城市居民的时尚消费的解释研究发现,性别为女性,社会性别观念越传统,阶层认同越高,社会资本越高的城市居民时尚消费观念越强,行为越多。树立积极健康时尚消费观念与行为,应从性别文化、社会政策以及道德教育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