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依据实地调查数据,从福利认同视角评价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缴费水平、 自评健康、 慢性病、 整体评价以及有门诊报销等显著影响农民对"新农合"的福利认同,而教育程度、 收入水平、 是否参与其他保险、 是否患过大病、 应住院未住院、 有住院报销和门诊住院报销经历等变量则不显著.这表明不同个体的不同经历既存在显著差异性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如何在解决制约农民满意度福利认同的关键因素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获得感,目前的政策重点应是合理确定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新农合"的风险共担机制,增强农民的健康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制度吸引力,推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NCMS)自2003年试点并逐步推广以来,成效显著。在绩效审计中发现该制度推进过程中面临着筹资水平低、保障程度不高、报销比例设置不合理、农民受益面窄、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依然严重等问题。需要尽快完善新农合的法规体系,强化农民参合意识,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稳定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加强新农合监管机制的建设,完善新农合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改革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布局,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加快新农合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促进新农合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地区实行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惠及8亿农民的农村公共服务制度。由于新农合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社会资源配置低效率,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农合的推广及有效实施,因此,解决新农合信息不对称问题,是让新农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4、2006、2009和2011年数据,利用集中系数和指数分解方法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自付医疗支出筹资的影响,以及新农合对农民自付医疗支出不平等改善的贡献.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地区自付医疗支出筹资方式存在不平等,但不平等程度逐年降低;在对影响自付医疗支出公平性的因素分析中,新农合制度显著减少了参合农民的自付医疗支出,对自付医疗支出不平等的改善贡献率由2004年的0.31%增加到2011年的4.21%.该结论对全面评价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是否能有效缓解农户的因病致贫?缓解作用程度如何?哪些因素又会制约新农合对农户因病致贫的缓解作用?厘清这些问题是完善新农合制度、保障新农合目标顺利实施的前提。 方法/过程 基于生存分析视角,采用1991—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微观数据,对新农合的贫困缓解效果及其异质性展开研究。 结果/结论 新农合对因病致贫的缓解作用因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医疗服务供给状况而存在差异: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及医疗服务供给状况较好的地区,新农合显著降低了农户因疾病陷入贫困的风险;而在道路状况较差、没有公共汽车站、医疗床位数和医务人员数较少的农村地区,新农合对农户因病致贫的缓解作用不显著。以上外部环境因素对新农合反贫困效果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6.
新农合可通过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诱导需求来影响参合农户医疗消费。当CHNS调查数据排除掉新农合逆向选择问题时,道德风险和诱导需求则共同决定了参合农户医疗消费,那么,系统地研究新农合道德风险对参合农户医疗消费的影响,就可以间接推导出诱导需求对参合农户医疗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农户因参加新农合而降低了健康保健与疾病预防,导致患病率略有上升,医疗服务需求小幅上升;另一方面,农户因参加新农合而能够及时就诊,其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所降低的医疗消费量,相当于农户因新农合承担部分医疗消费而增加的医疗消费量,由此可知,参合农户增加医疗消费的幅度较小。因此,大幅上涨的医疗消费归因于医生诱导参合农户消费更多医疗服务,并且诱导需求主要发生在医治小病(门诊治疗)领域。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建相对贫困家庭的医疗经济风险预期对家庭医疗负担反应差异的面板门槛模型,发现相对贫困家庭的灾难性医疗支出标准为医疗支出占除食品、教育及居住等其他支出的21.02%;继而建立空间计量Tobit杜宾模型和空间Tobit杜宾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实证检验了灾难性医疗支出以社会网络为媒介在相对贫困家庭间的空间传导机制,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空间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通过社会关系影响转移性支出压力和社区家庭健康水平,灾难性医疗支出可以在相对贫困家庭间的传导,但是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有效缓解相对贫困家庭间转移性支出压力和提高整体家庭健康福利,从而阻断了灾难性医疗支出在相对贫困家庭间的传递.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2008年辽宁省统计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与健康"调查数据,考察"新农合"与医疗服务利用的关系及其对医疗服务利用平等性的贡献。本文认为收入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农民是否发生医疗支出的关键因素,但是否拥有"新农合"与医疗支出发生没有必然联系。而一旦发生医疗支出,"新农合"还是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尤其是促进了健康状况不佳者的医疗服务利用。值得关注的是,"新农合"正在改善医疗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现状,虽然与收入相关的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仍然存在,但"新农合"正在改善穷人的医疗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9.
新农合制度的运行困境与突破——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新农合主要面临农民参与、筹资、监管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完善监管机制,改善农村医疗设施,加快新农合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合参合率极高的状况下,新农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对近300份问卷,采用压力—状态—回应概念模型分析,得出结论:在多种因素的促进下,农民高度参合具有可持续性;但是,新农合同时又面临明显的压力,农民在医疗服务质量、住院收费名目等方面很有意见。应从合理配置基层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新农合的认知度、透明度、信托度;对新农合管理机构实施结构治理等方面入手,促进新农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农合对农民不确定的未来医疗支出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降低了农民医疗服务的价格,报销比例越高,农民自付医疗费用就越少,因此对农民的消费将产生正向的激励。运用2007年—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民消费的影响。为了检查检验结果是否具有稳健性,引入抚养比、文盲率、性别比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等控制变量做了进一步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新农合对农村人均消费、人均医疗消费、人均非医疗消费、食品支出和日常生活及其他消费都会产生影响,但在目前的筹资水平上,影响的程度有限。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不断提高筹资水平,提高报销比例。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在国务院转发卫生部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文件明确指出新农合必须坚持农民自愿参保的原则。在制度实施初期,自愿参保的模式对新农合制度在农村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新农合制度也逐渐成为农民看病的最主要负担者,但随着制度的逐渐深入,自愿参保造成"逆向选择"也违背了"大数法则",强制参保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但制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在调研中发现新农合制度较高参合率的背后是农户对制度较低的接受和认同程度。因此,对于农户参加新农合制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欠发达地区存在开放程度低、农户收入少等问题,因此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参加新农合制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就具有了短板意义。本文通过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参合意愿及改善参合能力的解决办法,以期能使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并保证其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英国在卫生保健方面,建立的是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即“贝弗里奇”模式的医疗保障制度.该模式以高度的公平性和福利性闻名于世,在为国民提供全方位的免费医疗服务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从而成为当今世界典型的医疗保障模式之一.研究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制度理念的嬗变及其对实践的影响,能为我国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新农保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一项新酝酿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重点取决于农民对于前期保险制度的认可,尤其是新农合的效率与对农民的实际回报是最关键的.但从当前情况来看,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有所减慢,我国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保险机构、医疗机构等中观层面的具体配合运作.因此,及时发现中观层面在新农合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解决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的基本途径和策略以来,新农合已在全国全面推广开来.通过此次对寿光市西范村的调研可以看到,新农村医疗改革提高了农民看病就医的报销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另一方面,也发现新农合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度瓶颈和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农合积极作用的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实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范振宇 《大众商务》2010,(10):32-32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解决农村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的基本途径和策略以来,新农合已在全国全面推广开来。通过此次对寿光市西范村的调研可以看到,新农村医疗改革提高了农民看病就医的报销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另一方面,也发现新农合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度瓶颈和漏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农合积极作用的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实施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0年和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及倍差方法,以参合农民为作用组、非参合农民为对照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福利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增加了对医疗服务的利用,但对净医疗费用(扣除合作医疗补偿后的费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起付线、保障率和封顶线是新农合补偿制度的三个要素,其设定不仅决定新农合制度是否能起到合理引导病人就医的作用,而且对新农合基金的安全也存在着重要影响。寿光市的实施情况显示,在参合农民中依然存在着实际补偿率较低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补偿制度的不合理和管理理念的落后,应该通过灵活设置封顶线、改革总额预付制度以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农合建设等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国内消费需求过低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现有研究往往将消费需求过低的原因归结为消费能力不足.将递归效用函数引入Lucas原始模型,并以此拓展模型为依据,使用转型期中国城镇七等分收入组居民消费数据测算不同收入群体消费增长的差异化福利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收入水平高低,消费增速加快对消费者经济福利的提升效果显著;第二,消费增速加快的福利效应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性.同质性偏好假定下,收入等级越高,消费增速加快的福利效应越小;考虑消费群体偏好异质性后,促进消费增长对富人经济福利的提升效果更明显.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不仅要健全社会福利制度,以推动中低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的增长,也要关注高收入群体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