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经过近一年的股市调整,曾经欢乐的基民都已疲惫不堪,财富不断缩水,于是他们开始自嘲成了“饥民”。或许没有发展到挨饥抵饿的程度,但“基民”奈何变成了“饥民”?这从我的投“基”经历中或许能窥探一二。  相似文献   

2.
田野 《时代金融》2007,(11):29-30
股市中的大亮点 2007年以来,中国股市的大亮点是什么?或许有人认为是指数连续创出新高;或许有人认为是大盘蓝筹股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中的出色表现;或许有人认为是“港股直通车”的启动……但在我看来,基金市场的火暴才是大亮点。这里,有几组数据最能说明。  相似文献   

3.
田野 《云南金融》2007,(11):29-30
股市中的大亮点 2007年以来,中国股市的大亮点是什么?或许有人认为是指数连续创出新高;或许有人认为是大盘蓝筹股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中的出色表现;或许有人认为是“港股直通车”的启动……但在我看来,基金市场的火暴才是大亮点。这里,有几组数据最能说明。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的一片喧嚣声中,“钻石底”早已破碎,一方是拥护者的扼腕叹息,因为抄底梦碎;一方是唱空者的手舞足蹈,因为他们敲碎了“钻石”。不管是对是错。市场依然在演绎,演绎多空大军的战争.永不停歇。继“钻石底”碎后,关于“底”的问题,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依然争论不休,或许这就是股市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或许不少老股民都知道,股市中是非常重视“势”的。何为势呢?股市中的势,就是市场运行过程中自身形成的一种向上或者向下的趋势,通常情况下,这种趋势一般是外界力量难以扭转的。所以,我们许多的证券分析师或业内专家把势看成是除基本面之外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宗合 《理财》2007,(7):57-57
在上半年涨多跌少的大牛市背景下,无数新老股民在赚钱赔钱的轮回中,开始了新一轮自我价值“膨胀”的评判。以下两则“老”股民的故事,或许能给那尚在股市“找不着北”的投资者一点警醒。  相似文献   

7.
《西南金融》2005,(9):63-64
不涨的股市与不跌的楼市,对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其实,从投资回报和投资风险角度出发,不难理解股市的不涨与楼市的不跌。股市不涨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赚钱效应。有媒体报道,“6.8井喷”行情后的一个月.不少股民亏了两成多。这或许是少数,但“6.8井喷”行情仅一个月就被“打回原形”,肯定使绝大多数投资再尝套牢与损失的滋味。  相似文献   

8.
股市用十年的时间似乎回到了起点,它曾辉煌过,尽管这辉煌已被时间消耗。在诸多焦点政策面前。市场需要摸清股市的“底牌”。这样,才能坚实地抛出一个更有力的股市行情。  相似文献   

9.
此前一直未能跟随美国股市上涨的A股终于在本周与外围股市坐上了同一条大船,只不过船的名字却是“铁达尼号”。经过连续三天的大幅杀跌后,沪综指于周五最低一度探至2042点,离2000点大关仅一步之遥,即使1949点的“郭氏大底”亦深感寒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回暖,资本市场也变得热闹起来。酝酿十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基金市场一改2008年低迷颓败之势,迎来“门庭若市”的热销行情;或许是沉寂太久的缘故,IPO重启之后新股频繁演绎“新股不败”的神话;而一度令投资者谈及色变的“大小非”,在本轮股市反弹中并未形成大规模减持潮,缓解了投资者一度恐慌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证券期货》2008,(6):10-10
评论:上周虽然阴线连连,但跌时极其缓慢。今日则不然,缓慢阴跌被巨有一定恐慌性得下跌所取代。今日小恐慌,或许是基于对日前地震灾区较高级别的余震可能带来的利淡预期;或许是由于抗震乃当前首要,此前预期中的一些“利好”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可能延迟;或许是前期缺口的下吸力,加上近几天国际股市受累石油暴涨而出现的下跌,合力形成了今天级别不低的A股“余震”。  相似文献   

12.
周小川对股市泡沫说的一声“是的”,说得太迟了。话音刚落,股市再度暴涨。尽管央行“五一”前就预定将于5月15日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股市不仅在“五一”长假之前拒绝下调,而且在假后一复市就蓄意制造了一个股市的“黄金周”,做足了把利空当成利好的势头。其实,难怪股市有敢于蔑视政策利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希望不经过太多努力,就能获得意外成功,这属于侥幸心理,在股市中普遍存在,很多人赔钱均缘于此. 神奇?侥幸! 相信股神的股民,就是侥幸心理在作怪.这些股民或许对自己不太自信,又或许不希望多费力气和时间学习更多内容.  相似文献   

14.
“股市困境”与中国股票市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6月至今的“股市困境”无疑是目前市场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股市困境”实质上是股票价格向其内在价值的回归,是对2001年之前股市非理性繁荣的一种调节。这不仅没有背离股市“晴雨表”的功能,而且对于股市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真正走向成熟的契机,具体表现在对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投资者理性培育、投资者信心恢复以及股市制度创新的促进上。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救市”,或者是制造一个牛市,而是真正抓住“股市困境”的良好契机,推动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居高思危     
周小川对股市泡沫的一声“是的”,说得太迟了。话音刚落,股市再度暴涨。尽管央行“五一”前就预定将于5月15日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股市不仅在“五一”长假之前拒绝下  相似文献   

16.
凡是研究过股票的人,大都还记得曾震惊世界股市的“黑色星期一”,也称“股票十月风潮”。自1982年8月以来,纽约股市异常活跃,股票买卖兴旺,价格节节上升。但是自1987年8月开始,股市出现较大波动,尤其是10月份的头两周,股价不断下跌。10月19日星期一,股市一开盘就出现了跌风,交易板全部显示了出售的信号,人们恐慌,纷纷抛出,股价一泻千里。这一天纽约股市暴跌508.32点,降幅达22.62%,超过了触发经济危机的1929年10月28日黑色星期五暴跌12.8%的纪录。这一天,纽约股票交易量达到6.043亿股,比10月16日创纪录的交易3.385亿股几乎翻了一番,强大的压力逼向股市。纽约股市暴跌的消息传出后几个小时,东京股价下跌14%;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深沪股民还在受这种思维的影响:“不买股票到股市里来干什么?”确实,经过10年多股市思维培养的中国股民,大部分时间是满仓的,他们唯一盼望的是股市涨,再涨,但是,世界上哪有只上涨不下跌的股市,这就是大部分股民在一个重心不断下移的市场中被套住赔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外刊扫描     
《证券导刊》2008,(1):9-10
亚洲股市07年牛市冲天亚洲股市告别了硕果累累的一年,或许其间还有些波动不定,其中中国股市更是成为此轮涨势的领头羊,这些都得益于投资者对该地区经济增长前景的坚定信念。亚洲一些股市在2007年获得了超过20%的涨幅。在亚洲主要市场中,只有日本和新西兰今年以跌势收场。  相似文献   

19.
年线暴露     
《中国证券期货》2008,(2):11-11
评论:湖南湖北闹冰雪天灾,股市也跟着闹灾,并且今日的“黑色星期一”成为股市历史上第二大灾祸。股不分大小一起跌,此前常见的“黄白”两线分离的状态丝毫不见;中国石油、中国平安跌出新低;盘中没有板块热点;下跌K线光头光脚成交萎缩承接盘不济,市场出现超度恐慌。牛熊界面的第二道分水岭——年线基本暴露在指数面前。  相似文献   

20.
冷眼观股改     
若干年后如果有人回首中国股市前尘,或许会发现2005年是一条重要分水岭!尽管从大盘走势看,过去一年的股指曲线依然没有走出四年“长熊”的阴霾,甚至两度徘徊在被视为最后心理关口的千点,但在萧瑟索然的市场表象背后却发生着关乎中国股市前途的重大变革——股权分置改革在饱受争议中成为了贯穿2005年证券市场的核心词汇。监管层试图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促使这个积重难返、沉疴不起的证券市场,不再困扰投资者,向法制化、市场化、秩序化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