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金融供给的基本状况 (一)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建立 目前,构成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主体是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三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承担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主要投放粮棉油等国家重要农副产品收购、储备、调销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贷款.  相似文献   

2.
把握农村金融改革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博览》2004,(11):5-5
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由综合业务向单一粮食收购贷款转变以及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难以真正突破 ,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削弱 ,已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 1996年以来的农村金融改革并没能促进农村信贷市场的竞争。改革促使农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撤出其贷款业务 ,并关闭了农业合作基金会和其他非正规金融机构 ,农发行业务缩小为粮棉油收购贷款 ,客观上赋予农村信用社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主渠道的职能 ,但由于各种原因 ,不少信用社无法名副…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历程回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初步形成了合作金融、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1994年,新组建的农业发展银行承担起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供应管理、扶贫贷款、农业综合开发、粮棉加工、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  相似文献   

4.
魏薇 《中国金融家》2008,(11):18-19
回首过去30年,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摸索中前行,从2003年开始,我国迎来了改革的新阶段:困扰农信社多年的产权小清晰问题已基本解决;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锤音初定;农业发展银行的“三农”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健康稳健向前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巾还加入了新生力量,组建后的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活跃了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三农”金融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经历了系列变革,虽然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但法律制度对农村金融的抑制现象并没有改变.我国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存在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过于单一,监管制度失衡,法律供给滞后等问题,为加强金融的支农功能,必须放宽农村金融组织准入条件,确立民间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完备各种农村金融组织法律,改进对农村金融组织的管制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沿用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按照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分工的方式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行战略布局.时至今日,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政策性金融已经缩小到粮棉油收购环节,对大量新兴农剐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的金融支持全面弱化.国有银行改革导致商业性金融基本撤出县域.农信社则由于规模小、历史包袱沉重而无法有效承担金融支持三农的基本职能.如何建市符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高效运行、财务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整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包括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等,这一体系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以部分民间金融为补充,在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仍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本文试图从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2006,(7):28-28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信用社体制,推进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金融体系。这指明了下一步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市场,农村金融服务基本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农业银行商业金融和农业发展银行政策金融各司其职。这种金融体系使服务面和存贷款总额占到县域金融服务的五分之四以上。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和作用趋向弱化,缺乏对县域经济和农村市场的有效资金支持,农村信贷总量投入不足成为县域农业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金融机构规模与结构 1.农村金融机构总量逐年减少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构成。这四家农村金融机构的总量由2001年的113925个到2007年机构总量为71423个,金融机构数量呈递减状态。  相似文献   

11.
任岚 《中国外资》2010,(18):55-56
一、现行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从表面上看,我国现行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基本符合农村金融服务“三农”的要求,由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两部分构成。其中金融中介占据主体地位,金融市场中除民间借贷较为活跃外,其他部分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很小。金融中介以合作金融机构(农信社)为基础,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指农业银行)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欠缺,制约了金融支持作用的发挥。一是随着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进程加快,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从投资风险大、周期长、效益低的农村地区撤出。二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县域农业发展银行虽然突破了单一的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的局面,转向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性业务,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回首过去30年,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摸索中前行,从2003年开始,我国迎来了改革的新阶段:困扰农信社多年的产权不清晰问题已基本解决;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锤音初定;农业发展银行的三农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健康稳健向前发展;农村金融体系中还加入了新生力量,组建后的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活跃了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三农金融的覆盖面……启航之后,乘风前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目标,为下一阶段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指明了新坐标。随着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逐步放宽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一系列扶持农村金融发展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村金融机构该如何大展拳脚?为此,本期《中国金融家》将银监会剐主席蒋定之、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郑晖、农业银行行长项俊波、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臧景范、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行长金维虹请上封面,一同分享并聆听他们在农村金融领域独到的改革思路,展望属于广阔天地的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1996年颁布实施《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农村初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由综合性向单一性的转变、以及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反复,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树建设的要求,因此,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建立和完善与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灵活的、较完整的农村金融体系势在必行。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正规金融。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加大农村保险市场建设,扩大农村直接融资的比例。同时,还要通过积极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国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的支农作用,鼓励城市各类银行的金融网点向农村延伸,鼓励外资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使农村金融主体逐步实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一、农村金融机构规模与结构1.农村金融机构总量逐年减少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主要由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构成。这四家农村金融机构的总量由2001年的113925个到2007年机构总量为71423个,金融机构数量呈递减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金融支持,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本文就此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18.
一、农发行信贷支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可行性 (一)有利于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都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在不具有吸收公众存款的条件限制下.主要靠自有资金发放贷款,随着业务的拓展,如不能及时补充资金,势必影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农村金融机构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目前的现状是一农支"三农"经过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已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共存的局面,但是近年来农业发展银行为配合粮食收购体制改革,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