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亲周期性实证研究及缓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地规避和防范银行信贷亲周期性及其对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和货币政策调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外部监管和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提出了缓释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亲周期效应的具体对策.如结合我国国情修改并积极实施新资本协议,加强银监会和央行的沟通与协调,构建有差异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建立反周期资本充足率监管框架和引入动态风险拨备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金融界开始重新审视监管取向的重大问题。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审慎监管体系以资本监管为核心,而资本监管制度的亲周期性特征在危机中却表现出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美  相似文献   

3.
在对不同主体的信用评级监管依赖以及评级亲周期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评级亲周期性促使危机时期信用评级下调,信用评级下调会使商业银行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进行资产负债表调整,会使受到评级约束的不同主体的投资行为和业务模式发生改变,会通过评级扳机条款导致借款人流动性压力增加,进而强化金融危机传导,并且,金融危机的传导和恶化会由于信用评级亲周期性再次引发评级下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引入资本监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动机。国内外文献就资本监管对银行资本与风险行为影响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资本约束对银行资产组合(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资本监管与银行的道德风险问题;基于银行的异质性,研究资本约束对银行行为的影响。由于理论研究未能得出一致结论,学者们转而从实证角度进行了研究。近几年,学者们还就资本监管的亲周期性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立逆周期资本监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资本充足率监管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将对货币政策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产生新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带来货币政策的紧缩性效应、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增强了金融系统的“亲周期性”。这些影响将会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为复杂,货币政策制定的方向更加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6.
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调整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机制。  相似文献   

7.
经济资本具有比监管资本更显著的亲周期效应,但还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ECP模型来诠释经济资本亲周期效应的生成机理;然后对比分析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的亲周期效应的具体差异;再通过修正的IS-LM模型来验证经济资本亲周期效应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的扭曲;最后为银行监管当局和银行机构提出缓释经济资本亲周期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巴塞尔资本监管协议实施以来几次重大的经济衰退及信贷紧缩过程的分析发现,在银行面临资本监管约束的情况下,经济衰退过程中的信贷紧缩造成经济波动放大是一个资产价格、资本充足率和银行信贷相互影响、自我实现的过程,资产价格波动是银行资本监管约束实现其亲周期性的重要途径。资产价格波动影响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并通过改变资本约束影响信贷供给,因此,逆周期资本缓冲同资产价格挂钩是必要的。基于资产价格对于银行信贷波动及顺周期的影响,可以将资产价格作为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挂钩变量之一。  相似文献   

9.
顺周期下的我国银行资本监管有效性分析与改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顺周期性被认为是商业银行资本监管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弊端之一。本文对发达经济体代表性商业银行和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发达经济体资本监管存在明显顺周期性,而中国资本监管却存在逆周期性。  相似文献   

11.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将提高资本的质量、扩大风险覆盖面,并采用前瞻性的期望损失准备金和建立缓冲资本等方式克服亲周期效应,同时引入杠杆率、流动性指标作为新的监管手段来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这些改革将使银行业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银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强调风险收益匹配的资本质量管理势在必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准则的改变将对银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认为,加大交易对手(Counterparty Risk)风险管理,方向正确,但道路漫漫;对第一支柱进行改革缓解亲周期性,将以牺牲风险敏感性为代价,有违于新资本协议初衷杠杆比率计算存在较大争议,监管有效性值得商榷;期望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政策挑战传统会计概念,实施可行性尚存疑问;系统性流动风险的监管改革成为未来的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12.
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及其补救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诸多重大的监管问题,如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几年前,学术界就对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性表示深度担忧,但是他们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国际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出台了一些补救措施力度不够。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不断扩大,资本监管制度的顺周期愈益突出。近期,金融稳定委员会发布了解决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报告,重点讨论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从监管部门的角度看,核心的问题是保证银行在经济下行时期银行持有充足的资本,从而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作为缓解顺周期的补救措施及内在稳定指标,本文提出,将资本充足率计算与经济综合景气指标挂钩,比与资产价格挂钩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情。进而,监管部门则可以考虑设计逆经济周期的监管政策,比如西班牙式的动态准备金计提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以来的次贷危机将全球银行业推向了风口浪尖。银行亲周期性对全球经济的伤害直追1933年的大萧条。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美国倒闭的银行已经达到198家,亲周期性让银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目前针对银行亲周期性的反省和探讨已成为热点话题,全球也正在着手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来抑制银行的亲周期性。从银行经营角度来看,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经济收缩期的破产,实现跨周期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银行信贷、资本监管双重顺周期性与逆周期金融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银行信贷和资本监管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顺周期性导致经济繁荣时期的贷款扩张和经济衰退时的贷款紧缩.<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下的资本监管约束,在经济衰退时会促使银行形成信贷萎缩效应,影响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次贷危机为<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下的银行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创新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减轻顺周期的影响,增强金融...  相似文献   

15.
银行资本由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外部筹集资本能力和信息传染引致的羊群行为而具有亲周期的特征,资本监管则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提出经济衰退阶段银行资本监管的一种新框架——优先股资本化.借款人作为权益资本持有者购买银行发行的优先股。这一新框架的实质是借款人自我筹集资本,不会摊薄既有普通股股东的利益,也不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优先股资本化具有明显的逆周期特征,能在经济衰退阶段有效地增加信贷供给,为我国目前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和维持银行体系稳健运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宏观经济前进的步伐,我国银行业市场化进程也在加速,商业银行取得了巨大发展,同时其顺周期性也逐步凸显。本文用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亲周期性。在世界各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逆周期监管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从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可以发现银行系统在经济繁荣时存在顺周期性的行为,而在经济衰退时期则又存在逆周期性的行为。本文在弄清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形成与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在巴塞尔协议III的资本监管框架下通过总结其他国家在逆周期资本监管的经验,探讨了如何加强商业银行资本逆周期监管,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状况提出实施逆周期资本监管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璐 《新金融》2010,(1):34-40
银行业的顺周期性既具有内生性,也与现行资本、拨备、公允价值计量政策有关。缓解顺周期性和建立逆周期调整机制,被一致认为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国际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关监管当局已在朝着建立资本缓冲、实行前瞻性的拨备制度、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修订新资本协议这些方面努力。但银行业内生的顺周期性很难消除,确定合理的资本缓冲技术上非常困难,动态拨备机制的建立尚存争议,当前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改变也并不能改变经济的实质。因此,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仍然是永恒的主题,各种逆周期监管工具的设计还应抓紧研究,监管者应提高对经济变化和风险变化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9.
银行资本具有亲周期的特征,资本监管则导致信贷供给具有更为严重的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巴塞尔协议建立在三大支柱基础上,目前针对银行资本顺周期效应的缓解措施除了其固有的内在缺陷,仅仅考虑巴塞尔协议的第一、二支柱,而忽视了第三支柱。本文提出经济表退阶段银行资本监管的一种新框架——优先股资本化,这一新框架的实质是借款人自我筹集资本,不会摊薄既有普通股股东的利益,也不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为我国目前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和维持银行体系稳健运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邵爽 《浙江金融》2016,(7):53-62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已成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关注的焦点。在宏微观审慎框架下,商业银行积累资本缓冲以抵御未来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资本缓冲对上市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提取资本缓冲对上市银行绩效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稳健;资本的外部监管使得资本缓冲对绩效有显著的阻碍作用;银行绩效有显著的亲周期效应;资本监管平抑银行绩效亲周期效应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