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袈裟泉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1,(15):56-56
在泉城之南,泰岳之北,山峰连绵起伏,而就在深山之中藏有一座海内名刹——灵岩寺。"深山藏古寺,古寺伴名泉",在寺内,有一口泉甚是与众不同,因在泉边有一铸铁块,外形酷似铁袈裟,故名"袈裟泉"。  相似文献   

2.
易名 《走向世界》2014,(51):88-90
泰山北麓为岱岳最幽绝之处,层林叠翠、碧水淙淙,千年古刹灵岩寺便深藏其中。远远望去,在这灵山秀水之间,如今又多了一片葱葱郁郁的茶园,佛音袅绕中,茶韵悠悠,茶香袅袅。这片茶园的主人叫董庆国,为了这份茶韵茶香,他奋斗了十几年。董庆国是山东立泰山茶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当家人,是个地道的济南汉子,待人朴实亲切,特别是聊起茶来就有止不住的话题。"但是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劲儿。"这是很多和他亲近的人对他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茶与佛教     
王文华 《民营视界》2005,(11):72-72
茶是人人都能喜爱的饮品。而禅却不是人人都能知道。智者悟禅,清茶一杯,迷者问禅,佛经万卷。欲问禅,想想茶,茶与禅院生来有缘.无寺不茶,无茶之寺不是禅地。禅师待客,总是一杯淡茶,一脸微笑,真所谓:黎庶自有消渴甚,茶佛一味不解缘。  相似文献   

4.
杜枫  杨树 《走向世界》2011,(21):24-25
何以消暑?大家都知道,最好的方法是:水。而这对于济南来说,的确堪称得天独厚了。济南最不缺的就是水。济南号称"泉城",泉水是上天赐给济南的尤物。大大小小的泉星罗棋布,使济南这个浑厚的北方城市充满了灵秀之气。  相似文献   

5.
滴水之恩     
牛国栋 《走向世界》2011,(36):62-63
南山山清水秀,为济南数百处清泉的水源地。佛家独具慧眼,建寺院都会选择风水宝地,且总会有清泉相伴。灵岩寺的卓锡泉、袈裟泉.九塔寺的缎华泉,开元寺的甘露泉,兴国寺的龙泉,般若寺的林汲泉等等.无一例外。清泉既提供了僧侣们的生命之水,也滋养了禅房周围的花木丛林。而汩汩的泉水.淙淙的溪流,也给一方净土平添了几分空灵,以及应有的禅意。  相似文献   

6.
新七十二泉     
袈裟泉亦名“印泉”、“独孤泉”。其位于灵岩寺“转轮藏”仙人岩东侧庙堂遗址的悬崖下。此泉泉水激流,长年不竭。清康熙《灵岩志》载:“昔有隐者姓独孤,结茅泉侧,后人以姓命泉也。”明万历年间进士、历城人刘亮采隐居此处,在泉边建“面壁斋”,因厌恶“独孤”之名,便改名为“印泉”,寓佛教来自印度之意。“印”为佛家语,印证功果之意。但这个名字并未广为流传。后来,人们以泉边立有一块被称为“铁袈裟”的铸铁,便习称其为袈裟泉。此泉泉源旺盛,水质甘美,昔日灵岩僧众皆饮用此水。泉源出于涵云洞中,现在洞口已被封闭,水自岩壁石隙流出,汇入半圆形石砌水池中,然后盘桓曲绕,由石雕龙口中喷泻而出,注入一大水池中。池内金鲤戏游,池周曲廊环绕,危崖峭立,丛木悬生。“铁袈裟”立于泉边,两物相映,别有情趣。檀抱泉位于灵岩寺风景区明孔山脚下。因泉源上方有一千年树龄的青檀,故名檀抱泉。泉水从树根下流出,汇入一3米见方的池内。泉水常年不竭,且水质清冽甘甜,冬暖夏凉,细细品尝有淡淡的檀香,有人说它是采集了泉眼上方的青檀之精华而成之故。经对泉水进行化验发现,水内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实属天然矿泉。檀抱泉三面青山环绕,前面溪水潺潺,周围区域大都保持着一种自然...  相似文献   

7.
古语有言:"茗者八方皆好客,道处清风自然来。"可见以茶待客、因茶论道,古已有之。诚如世人所见,茶不仅是渴饮养身之佳品,更是论道养心之臻品。正因此才会得遇"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的淡然君子之交。亦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情之热切。茶道养心自古以来,茶道不分家,有茶的地方自有浓厚的文化氛围相伴左右,志同道合之士,闲来喝茶论道别有一番文人大家之乐。  相似文献   

8.
茶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生在纳溪的人都有喝茶的习惯,尤其爱喝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大赞过的纳溪特早茶——"二月茶"。,纳溪茶文化源远流长纳溪,自古以来就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  相似文献   

9.
君子之德风     
耕之 《走向世界》2014,(28):90-90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相似文献   

10.
从抵达武夷山的那一刻起,周遭就被"大红袍"所包围。 机场的展板上是张艺谋团队制作的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的巨幅宣传海报。进入市区后,几乎每家店面都以"大红袍"命名做着茶的生意,火红的装饰似乎也预示了这个南方小城打造茶文化之都的雄心。  相似文献   

11.
仝晰纲  秦曼 《走向世界》2014,(41):50-52
林子镇,位于山东临邑县城北9公里,原属陵县。据陵县县志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年轻落魄时,曾在今林子一带受到一客店主人的热情款待,称帝后亲自在客店栽植一株柏树,并为客店命名柏林店,当地遂以柏林镇行名,后来逐渐衍变为林子镇。天齐庙与泰山神井林子镇政府驻地东2公里,有两个相邻的村庄,一个叫东天齐庙村,一个叫西天齐庙村。这两个村名的由来,是因为古时候这一带有个天齐庙。“天齐”是泰山神的别称。《史记·封禅书》云:“齐祀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因天主祠天齐,故祭祀天主的地方称为“天齐庙”。  相似文献   

12.
彭江 《魅力中国》2011,(5):296-296
乌鲁木齐文庙是新疆现存的唯一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作为儒家文化和汉文化的交流平台,乌鲁木齐文庙在历史、文化和建筑方面有自身的特点。笔者以探究乌鲁木齐文庙的历史文化为源,通过与几座著名文庙的对比分析,找出乌鲁木齐文庙的特点。并根据当前文庙在的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鸟鲁木齐文庙的特点,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冯仲凯 《走向世界》2014,(26):24-29
5月25日,《和谐中华·第五届海峡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演》在济南市府学文庙举行,仪式上授牌济南府学文庙为济南市首家山东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同时,济南府学文庙、天桥区教育局举行了《传统文化进校园》合作答约。  相似文献   

14.
西门里鞭指巷或高都司巷北行,中间有条东西走向长不过180米的街道,路北原先并列着四座庙堂,自东至西依次为城隍庙、将军庙、慈云观和天主堂。庙是中国的"特产",敬奉的是神、先祖、圣贤或为国捐躯的人物。将军庙内供奉的是清廷将军刘猛。提起他来,我们济南人有种说不出的酸楚。雍正皇帝实行"密折"制度,大兴文字狱。  相似文献   

15.
倩文  渠晋湘 《走向世界》2011,(22):78-78
曲阜孔庙位于曲阜城区的中心,是中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至圣庙。孔庙的匾额楹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规范的。由于各朝代统治者关注祭孔活动,从而减少了匾额楹联的随意性。一般来说,在如此庄严的地方,楹联是极少的,除各朝统一规范的匾额外,统治者较少专门为文庙御赐楹联。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禅宗文化具有自然和谐的智慧、平等真实的智慧、简约朴素的智慧和开拓创新的智慧。研究禅宗文化的当代价值,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有助于构建生态文明和谐社会;从自然环境角度看,有助于提升环保意识;从文化创新角度看,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开拓创新;从企业管理角度看,有利于培养感恩心态和正确价值观;从个体修炼角度看,有利于调控个人行为,增强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昊锦  姜在峰 《走向世界》2011,(31):72-72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斗栱飞翘,檐牙高啄,黄瓦耀金,栉次鳞比。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各亭石碑多以似龟非龟的动物为趺,名曰赑屃(bi,xi),据说是龙的儿子。传说龙生9子,各有所能,赑屃擅长负重,故用以驮碑。  相似文献   

18.
吴轩 《中国西部》2006,(4):43-46
平武报恩寺有很多难解之谜,所以在老百姓中流传着很多故事。这些故事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报恩寺原本并非寺庙,而是宫殿。传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现实主义型”,一种是“浪漫主义型”。现实主义的“土官戏钦差”传说从前蜀地龙州一个土官想当皇帝。皇帝要住宫殿,而且要住特别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开元寺是闽南寺庙园林的典型,是坚持地域特色园林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泉州开元寺园林要素现场实测与统计分析,探讨其造园要素的量化特征。结果表明:信众宗教拜瞻与市民游赏纳凉是寺院最重要的两个功能;寺院南北主轴线上的建筑布局存在1°偏角,寺院内重要景点视距控制在120 m之内;大雄宝殿南侧平台是寺院内最重要的观景点,周边主要建筑景点均布置在其水平视角30°、垂直视角60°以内。  相似文献   

20.
Temple (2002) argues that the inflation level used in Romer (1993) lacks power in revealing the policy intentions of monetary authorities, Temple also points out that Romer's use of the openness-inflation correlation cannot be explained by time consistency theory. In this article, we demonstrate that more open economies experience less inflation volatility and persislence. We attribute our findings to the hypothesis that monetary authorities in more open economies adopt more aggressive monetary policies. This pattern emerges strongly after 1990.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ear-universal regime shift in 1990 is not just a simple process of increased monetary policy aggressiveness, but an increased response to economic open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