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环境会计产生的原因工业经济时代,传统的经济理论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出现了“大量开采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大量产生废物”的经济发展模式,结果导致资源和环境危机,迫使人类反思:如此下去,人类将自食其果,社会经济将不能持续发展。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目标的影响下,经济理论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经济理论迅速发展,一改过去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式,而转变为追求三个目标的平衡发展:一是经济利益,使国民生产总值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二是社会利益,保持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三是环境利益,处理好经…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发展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坚持“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持续循环方式,坚持“资源消耗减量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再生资源化”,其目标是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的发展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十六届四中全会和200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十一五”规划的根本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这是“十一五”时期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因素,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循环经济的发展呼唤绿色核算体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6.
加快增长方式转变 推动河北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缓解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诸多矛盾,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河北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大省,“十一五”期间,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必须把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7.
东亚金融危机已历半年,使许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经济增长骤然失速。波及之广,影响之深,已非整个地区的经济关系出了问题。东亚在近20—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形成了东亚经济增长模式。从区域产业结构角度看,其要点至少有三,一是各经济体内部以政府主导的资源倾斜配置,形成了部分产业突出发展的倾斜型产业结构;二是各经济体之间逐步形成梯次递推的产业转移链(日本→“四小龙”→印尼、马、菲、泰等“老东盟”→印支)。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淘汰而非技术淘汰,即生产成本变化使产品竞争力下降,迫使生产过程在基本保持原有…  相似文献   

8.
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达到强县富民达小康的有效途径在于发展“龙”型农业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和农业企业,加速传统产量农业向现代效益农业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农业产业化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已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其必由之路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农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第一,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循环经济概念界定及内涵要求。循环经济是当今时代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产业革命。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保护型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牧童经济”,是由“自然资源→产品、用品→废物排放”线性流程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依靠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弃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从而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人类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在这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而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发展理论,构建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指数,运用弹性分析改进的脱钩评价方法,建立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程度的判定标准,以云南省为例,对其1998—2008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①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的强度及其变化特点来看,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总体较大且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但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其速度比为0.3∶1;②从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脱钩状态及其变化趋势来看,云南省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呈现由绝对脱钩→相对脱钩Ⅱ→相对脱钩Ⅲ→相对脱钩Ⅰ→相对脱钩Ⅲ的演变轨迹,其变化呈近倒"U"型曲线,符合区域科学发展的目标。"十二五"时期,云南省将进入实现区域科学发展的加速阶段,区域发展的内外因素也将更加复杂,发展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走一条自然资源"低耗高效型"、生态环境"低压强保型"、经济发展"高速高效型"与社会发展"均衡协调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的战略重点,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分析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实现条件,根据国情选择切合实际的经济增长道路。  相似文献   

12.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是微观的“技术经济”问题,也是宏观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决定着增长能否带来发展或带来多大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以加工贸易和吸纳外商投资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增长效应显著。但资源浪费和流失相当严重,有使比较优势被锁定而产业技术水平长期低端化的危险。本文认为应从四个方面促成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良性互动:对跨国公司实行“参与”和“承接”并举策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由“引资”转向“选资”,“走出去”建立战略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3.
试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梁万誉,陈晋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于实现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对于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经济...  相似文献   

14.
<正> 市场经济是以资本运动为基础的,离开了资本运动,就无法谈论与发展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就是资本积累并不断加速运动的历史。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化经济增长”或“内涵式经济增长”,表明我们已经把握住了市场经济的本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奠定了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资源与需求双重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美华 《技术经济》2006,25(11):25-28110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在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为主导或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之中。其增长方式仍然带有明显的粗放或外延型增长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冲动产生了“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一定程度发挥,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利益实现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产生了“市场性的重复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约束型特征较明显,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与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也踏入了发展工业化的道路。尽管发展中国家实行工业化建设,有着所谓的“趋利避害”的“后发优势”,但是其固有贫穷落后、资源匮乏的初始状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优先发展的产业中去,成为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我们把这种通过重点投入、优先发展国民经济某些关键性产业或部门的方式,就叫做资源倾斜配置。  相似文献   

17.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史的内涵和意义(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这一转变,根源于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因为经济增长是以资源要素的投入为前提的。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单纯的资源投入量的扩张为特征的利用方式。可称之为资源的粗放式利用,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为粗放型经济增长。在这种增长方式中,资源投入后,其利用效率是否提高并不重要,而重要的在于如何能通过高积累或其他手段,把资源更多地投入生产过程,尽可能地扩大生产的外延,即依靠高投入实现扩规模、高产出;二是…  相似文献   

18.
积极实现县办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这是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导方针。作为国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县办工业必须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积极推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抓主要环节李昌远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经济和政治意义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指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战略转变,是完成“九五...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以来,武义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洼地效应”令人瞩目。但随着工业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遇到“成长的烦恼”,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总体来说是外延粗放型和资源消耗型。面对新一轮的追赶式增长周期,作为支撑着工业增势的土地、环境、能源等重要生产要素却全线告急,工业经济的出路何在?推进武义县工业科学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就只有、也只能是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