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长期存在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完全消灭剥削.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剥削有利于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发展,过度剥削会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在现实生活中,要把合法剥削与非法剥削区别开来;合法剥削利大于弊,应允许存在;非法剥削祸国殃民,必须消灭.  相似文献   

2.
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改革生产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必然要求。反思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力落后或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其误区并非在于要变革生产关系,而是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方向不正确,是判断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标准把握得不对。是坚持生产关系标准还是坚持生产力标准,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改革问题上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根据长期的认识和实践,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严谨的科学的概括。他在1992年2月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这一新的概括揭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方面,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哲学意义。(一)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长期存在剥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完全消灭剥削,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剥削有利于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发展,过度剥削会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在现实生活中,要把合法剥削与非法剥削区别开来;合法剥削利大于弊,应允许存在,非法剥削殃民,必须消灭。  相似文献   

5.
剥削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充分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还不是高度发达,因而允许并鼓励私有制经济发展,剥削现象也就必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不同于历史上的阶级剥削,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允许剥削存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行政策,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者从不同角度回答了我国需要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难题。邓小平在分析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在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和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拟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兼容性作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邓小平提出了生产力标准,要正确认识生产力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生产力标准是绝对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标准又是相对性的,因为社会的进步除了生产力标准,还有生产关系标准,社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标准;生产力的发展还存在暂时性与长期性,局部性和整体性的矛盾;生产力发展的受益者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都体现了生产力标准的相对性。只有正确的把握生产力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才能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了历史上存在的三种剥削形式,揭示了剥削产生的经济根源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生产力不发达,在此基础上,得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生产力成为主送剥削功过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下剥削的运行轨道。只有当生产力充分发展,剥削现象和行为才会补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9.
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中,有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值得探讨。首先,按劳分配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必须清除平均主义思想影响,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来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其次,高级管理劳动是一种稀缺资源,优秀管理人才应当高薪聘用。第三,资本参与分配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发晨过程是从允许剥削让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从而最终达到消灭剥削的过程。第四,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统一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二关系对于理顺分配关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剥削是某要素所有者对其他要素所有者应得的部分要素收益的无偿占有,其存在的基础是要素私有权。要素私有权是剥削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剥削的充分条件。私营经济,有可能产生剥削,但不一定存在剥削。要用生产力标准,来评价剥削。我国现阶段,要有区别地采取措施,消除超经济剥削和残酷剥削,限制经济剥削,利用剥削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消除剥削。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与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要使环境问题得到根本有效地解决,除了技术、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措施外,还应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促进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一直存在很多争论,其本质是保护重要还是开发重要的问题,也由此形成了很多的观点,大多数观点都是把保护与开发看做是对立的。事实上应该打破保护与开发的"对立性",建立"同一性",二者是互为手段,互相促进的。保护与开发不能确定哪个更重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先有保护才会有开发。以桂林为例,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处理,并在保护中做好开发与创新,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一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存续以及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经济是一个成长中的中国社会主义重要经济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正确判断,是确保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重大措施,是对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理论的崭新研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的生产关系与生产过程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以及劳动力(资本)、劳动力商品、资本等重要理论核心概念,舒尔茨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源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与思想,从劳动力(资本)到人力资本,既存在着相同的本质内容,又表现出体现不同时代特征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逻辑发展与演进。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与生产力的性质、水平、特点密切相关。工具是生产力性质与水平的标志。人们的认识与能力是工具更替与进步的决定因素。工具发展与进步的递进性和不可逾越性决定了生产力,从而生产关系、经济方式与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进步的递进性和不可逾越性。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客观、科学把握的重要问题,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产权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马克思产权理论的意义就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核心权利,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同一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产权制度,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在现代社会可以为生产力的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企业社会责任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阶段时,人类对经济发展模式反思的产物.企业社会责任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改变了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把具有人文色彩的企业社会责任上升为市场准入标准后,企业社会责任也从道德维护转变为市场竞争手段,加强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控制能力.我国应积极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增强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加速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