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忠梅 《中国经贸》2014,(16):258-259
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是行使土地使用权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及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土地使用权转让中税费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较大金额土地使用权的转移过程中,进行科学的税务筹划可以充分发挥节约税费的作用。为了对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税费进行详细分析,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对土地使用权直接转让、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采取股权收购土地使用权等常见的三种土地使用权转移方式所产生的税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常青 《特区经济》2009,(6):243-245
本文研究了我国特别是深圳地区的农村城市化改造的情况后发现,非依法律行为而发生的土地物权变动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非常必要。笔者对各地政府普遍采用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进行了深刻地批判,肯定了深圳市政府2005年通过国有化改制转变土地物权性质的做法,进而对土地物权国有化转制后急待解决的土地使用权年限、土地使用权转让、规范"炒地皮"、闲置土地收回、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式等后续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汪霄  卞晓雯  刁璇 《改革与战略》2008,24(12):48-50
我国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土地利用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在土地平面开发模式逐渐转变为立体开发模式的过程中,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其使用权管理相关的诸多问题却没有被妥善处理。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土地资源,达到集约合理利用的目的,我们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权属管理应当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4.
董宜媛 《黑河学刊》2006,(3):83-83,92
土地使用权作为可抵押的财产,在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土地使用权的抵押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根据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不同在抵押过程中有不同的法律要求。我国现行法律应该对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土地他项权利的抵押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
《上海经济》2012,(10):12-13
开征房地产税的可行性1.我国在改革中已推出的"土地出让金",其性质是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即凭借所有者身份对使用权持有人收取的地租;而房地产税,其性质是不动产保有环节上使用权持有人所必须缴纳的法定税负,收取者(国家)凭借的是社会管理者的政治权力。"租"与"税"两者是可以合理匹配、并行不悖的关系,不存在所谓不可克服的"法理障碍"和"不能容忍的重复征收"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较多大中城市出现"大城市病"现象,城市蔓延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对土地蔓延的形成从土地利用规制角度进行了分析。文章将土地利用过程分为土地征用、土地规划和出让以及土地开发三个环节,提炼土地利用过程中三个主要经济主体:居民、政府、企业。在这三个过程中对三个经济主体选择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和供求分析。研究发现政府土地利用规制中土地征用和补偿不合理导致居民住房有效需求不足和城市住房供给过剩,而房地产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放大了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7.
熊纯曦 《中国经贸》2014,(4):207-208
我国进入土地有偿有期限制度的时代以来,城市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城市土地权利配置制度依然有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城市化进程的阻力,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城市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面临两方面的问题---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的问题和划拨方式滥用问题。剖析了两方面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策。结合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予以探讨,提出对公益事业用地进一步分类处理,进一步利用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治理存量划拨土地使用权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空间使用权估价方法和估价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土地估价方法,针对收益类型的地下空间使用权价格的评估问题,建立了通用的城市地下空间权价格评估模型和地面—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价格对应模型,并导出分层地下空间使用权价格对应于地面土地价格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9.
李金升 《中国招标》2013,(36):12-16
土地使用权,可依法出让和行政划拨,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需要满足很严格的条件;而出让土地使用权,除了很早之前使用的协议出让外,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基本上就是"招拍挂"方式,即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拍挂,是在协议出让的方式难以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和预防腐败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较之协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使用权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问题.伴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小城镇数量猛增,土地利用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我们必须走土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小城镇.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为了克服现行耕地保护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异地补充耕地"的土地发展权交易改革。文章从制度起源、市场价格变动、市场特点和交易过程等方面分析了"异地补充耕地"市场的兴起、发展与绩效,提出这一制度创新有助于改进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经济效率和新增耕地的整体质量,并建议在总结"异地补充耕地"制度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实行土地发展权的跨省转移与交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土地物权的进一步明晰,深入研究和系统梳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使其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适应,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当前有关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法律规定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为物权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洁  田甜 《改革与战略》2012,28(3):89-91
现行的土地制度限制着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大市场的建立,更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文章以土地制度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前提,分析了土地制度的现状及统筹城乡发展中土地制度缺陷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的“第二个飞跃”与农用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正国 《特区经济》2006,(12):132-133
土地制度的安排与改革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前程。我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是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是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现行土地制度制约着第二个飞跃的实现,需要调整和完善。土地私有化不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土地制度改革在于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构建农地财产权新的框架,以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5.
周仁准 《特区经济》2012,(4):119-121
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促进我国房地产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完善房地产市场的相关税收制度建设更是当下调控政策的应有之义。重新检讨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正确区分房地产市场中的正常需求与投机需求,推进《住宅保障法》和《税收基本法》立法工作,健全个人房产信息,加快全国房地产信息联网建设,将对我国的房地产业正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易远芝 《特区经济》2013,(9):115-118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却受制于种种因素而未能大规模的推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地流转市场的欠缺,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构建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来分析我国当前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统一而又有差别的农地流转市场的建议,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农民的职业化,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颖 《特区经济》2010,(8):267-268
气候变化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的隐患包括:导致能源需求增加,加大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加剧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我国能源购买安全;引发全球碳排放空间争夺,影响我国能源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睿 《特区经济》2009,(9):263-265
第三产业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定量研究这种贡献可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导。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通过对直接贡献、后向波及效应、前向波及效应、消费波及效应、综合就业系数等经济衡量指标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就业的贡献都是十分显著的。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粮食产量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尤其是近年来农业增产有限而市场需求巨大,导致粮食进口大增。但由于我国没有掌握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只能被动地承担国际市场投机的风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外国跨国公司的垄断、国际期货定价权、国内粮食仓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同时又影响着我国粮食进口的国际定价权。为了稳定国内粮价和保护国内粮食安全,亟需通过采取获取期货定价权和加快产业链整合等措施来获取粮食进口的国际定价权。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房改历程解读北京市土地供应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远索 《改革与战略》2012,28(4):120-122
文章从回顾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历程入手,分析最新住房政策走向,从国家层面政策调控精神研读北京市近年来土地供应计划。文章认为,北京市近几年土地供应计划在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建设用地指标、根据房价起伏情况通过"地根"投放机制影响房地产市场走势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土地计划供应与实际供应存在较大差距、土地供应计划理念应紧跟我国房改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数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