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我国企业发展绿色营销浅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沛 《时代经贸》2007,(5Z):147-148
在新的世纪里,企业采取的传统营销手段越来越不适合社会的发展,随着环境污染严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更多的消费者关注的是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因此绿色营销悄然出现,以迎合消费者和社会的需求。绿色营销观念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兼顾消费者近期和远期的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国外,学术界已对绿色营销做了很多讨论,并且很多发达国家也正在实行绿色营销,效果很不错,但是在国内关于绿色营销的认识还不多,政府、消费者和企业还没有真正做到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因此本文系统介绍了绿色营销概念、特征和功能,并且认为在我国当前发展绿色营销是非常迫切的,只有政府、消费者和企业三者共同努力才能将绿色营销做的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前,长株潭房地产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时还存在企业在观念上只是将绿色营销作为一种短暂的促销噱头、驱动力不足、政府监督支持力度不足、消费者对绿色营销需求仍不明显等问题。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开发绿色产品,提高绿色技术;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培育房地产企业的绿色企业文化;开展绿色促销,打造长株潭绿色房地产企业。消费者应树立绿色消费意识,推动和监督房地产企业的绿色营销。还应该发挥政府职能,推动长株潭房地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相似文献   

3.
绿色营销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文 《经济师》2006,(8):218-219
绿色营销,作为21世纪的主流营销模式,能有效实现企业利润目标、消费者需求和社会利益三方面的平衡,受到世界各国企业的青睐。然而,绿色营销在我国举步维艰。文章针对绿色营销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别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绿色营销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绿色营销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绿色营销是21世纪企业提升可持续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绿色营销的实施是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三方博弈的过程,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对绿色营销过程中相关的博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绿色营销是一种全新的社会营销观。企业要增强竞争实力,赢得竞争优势,必须兼顾企业、消费者和环境保护利益,采取可持续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实施绿色营销。文章在分析绿色营销的内涵和企业推广绿色营销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发展绿色营销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人类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中国中小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应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开展绿色营销。而中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现状令人担忧,为了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并取得较好效果,应揭示出消费者、企业自身和政府对中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必要性、优势及制约其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明确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中小企业根据现存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绿色消费现状与零售绿色经营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北京地区消费者绿色消费情况的调查,发现消费者在绿色环保知识的认识上、绿色消费的态度上以及企业绿色营销手段的认识上存在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零售企业应该加强绿色环保知识宣传、改善绿色营销手段和打造自身的绿色形象,扩大绿色消费市场,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张荣  康晶  王春芝 《技术经济》2003,22(3):38-39
<正> 一、绿色营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绿色营销是现代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传统营销的延伸与扩展,从营销原理和营销过程来讲,它与传统营销是一致的,只不过,绿色营销更强调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利益,讲究企业活动和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相协调,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企业、社会尤其是生存环境三者的共同利益,最终实现企业  相似文献   

9.
企业对所处的内外环境和自身优劣势的把握,是其制定正确营销策略的前提。本文在对湖南省农产品绿色营销环境,尤其是竞争环境和需求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政府宏观制度环境、消费者需求环境、企业营销理念这三方面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绿色营销博弈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在阐明绿色营销内涵的基础上 ,探讨了绿色营销活动四个博弈主体各自不同的参与目的 ,深入研究了四个博弈主体相互间的博弈关系。指出政府、生产企业、中间商利益团体和消费者应结成利益共同体 ,积极介入绿色营销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加速发展,广大消费者迫切希望加强并参与到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证后监管。当前,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绿色农产品生产企业承担信息公示的义务,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加强社会监督,实现绿色农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湖南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被国家确立为建设“两型社会”的示范省区,提出了“四个湖南”战略构想,其中把“绿色湖南”放在第一位。绿色文化建设是“绿色湖南”应有内涵之一。绿色文化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同时要加强绿色教育和绿色宣传。  相似文献   

13.
激发绿色低碳产品消费市场活性,对拉动上游企业低碳减排,促进低碳供应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家电企业、消费者三方博弈模型,探索各主体策略选择及演化稳定路径,并以实际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低碳决策主要受家电企业低碳决策影响,家电企业低碳决策主要受消费者低碳决策影响,消费者低碳决策受政府及家电企业决策共同影响;家电企业低碳成本、政府不监管时消费者选择低碳消费带来的家电企业额外收益、绿色家电与非绿色家电价格差、消费者低碳消费环境保护效用是促进模型向政府不用监管、家电企业积极提供绿色家电、消费者主动选择低碳消费的理想稳定状态演化的重要决定因素。为此,政府应对企业减排成本合理补贴并加强宣传教育,家电企业应扩大低碳产品供给,提高低碳产品性价比,消费者应进一步提升低碳环保意识,树立低碳消费理念,践行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14.
绿色营销:国内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营销在我国经历了起步、成长到成熟阶段。目前,国内对绿色营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绿色营销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绿色营销的理论基础分析、绿色营销在我国发展的障碍和对策及绿色营销的具体操作方面。今后,绿色营销研究的重点将是如下几个方向:在国民经济建设实践中如何真正落实,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发展绿色营销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关系,完善企业绿色营销实施的系统理论,加强对绿色营销与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研究和增强绿色营销在各行各业的研究,以及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发展绿色产业与开发绿色产品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入21世纪以后,以保护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为目的绿色革命正在全球兴起,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绿色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企业也开始将发展绿色产业与开发绿色产品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我国发展绿色产业与开发绿色产品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构建企业绿色制造驱动因素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和公众拉动为主导的三种企业绿色制造动力模式。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将驱动因素分解为企业绿色制造的影响因素指标量表,并构建企业绿色制造动力因素模型。通过调查问卷获得企业绿色制造动力来源的微观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和调整,拟合出我国企业绿色制造动力模式的路径图。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制造动力模式是以政府推动为主、公众拉动和企业主动为辅的动力模式。在绿色制造的驱动因素中,行政监管力度、政府制度建设水平和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是企业绿色制造的三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绿色消费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型消费模式,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和家庭消费在绿色消费观念和行为上仍存在很大差距和问题,文章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鼓励研究开发绿色产品、强化绿色生态标志认证和管理等措施,并就绿色消费中的政府行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环境建设样板城,是具有国内领先的环境理念、管理制度和环境标准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需要树立以服务行政为基础的绿色政府的执政理念。绿色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政府管理的绿色转型为主要内容。其主要制度包括:环境决策机制、绿色采购制度、绿色问责制度、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从4Ps角度审视绿色食品品牌营销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环境的变化与消费的升级,人们日益关注健康消费与安全消费,绿色食品消费趋势逐渐形成。但由于绿色食品在产品价格、种类、经营渠道、促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营商面临着绿色食品有价无市,有牌无名的市场尴尬。对此,经营商必须采取品牌营销的策略,才能摆脱市场困局。文章从市场营销的4Ps角度审视绿色食品的品牌营销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帮助绿色食品经营企业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