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当油田产量进入递减阶段后,需要根据已有的生产数据,确定递减指数,判断递减类型,利用递减率分析油田的递减情况和开发变化规律,预测油田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甲型水驱曲线和丙型水驱曲线,计算油藏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根据综合递减率定义,联立求解得到综合递减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含水率的关系式。根据建立的综合递减率与含水率公式,可以形成不同递减指数下综合递减率与含水率的理论变化图版;依据BH油藏实际的生产动态,利用建立的方法,确定了不同区块的递减规律。研究表明,基于水驱特征曲线建立的递减规律分析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油藏整体的运行规律和生产趋势,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油田的递减情况。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喇嘛甸区块为较为典型的非均质程度较高的砂岩油田,在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之后,储层中油水的分布状态较为复杂,剩余油在储层当中的分布情况十分分散,近年来实施了大量挖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而言采用措施的效果呈逐年下降的状态,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对油田特高含水期水驱油开发的效果进行分析。在本文中,选择了产量自然递减率、总含水上升率、存水率、地层压力和水驱控制程度等指标对开发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油田水驱开发过程中经验教训,为油田高含水期挖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渤海Q油田部分油井筛管堵塞影响产量问题,通过分析筛管堵塞井生产动态及常规检泵作业前后生产参数变化,总结筛管堵塞具备"物理性""渐进性""可重复性"典型特征,并据此分析建立了油井筛管堵塞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渤海Q油田油井筛管堵塞识别方法及治理方法,并在3口井上取得成功应用,为油田提高单井产能、生产异常井问题分析和...  相似文献   

4.
渤海Q油田部分水平生产井存在筛管泥质堵塞现象,导致油井低产、低效,影响油田产量。根据油井储层地质特征、单井生产动态历史、地层能量状况等资料,对油田筛管泥质堵塞井进行筛选,并根据井型和管柱类型针对性治理,解除筛管泥质堵塞,提高油井产液量,释放油井产能。研究结果为油田筛管泥质堵塞井识别和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自2004年起,试采一厂所辖油区内以沙埝油田为代表的多个油田,随着油藏进入中含水期后油井含水上升加快,由于日产液量不能与综合含水同步增长,导致日产油量的下降,以放大生产压差提液的方法在保持油田中高含水期产量相对稳定的同时,由于流体配伍性、井筒流速等条件的改变,这些油田均出现较为严重的油井结垢及腐蚀问题。因此,对垢样进行分析,并且找出合理的处理方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提液是高含水油藏一种重要的减缓产量递减的措施,本文以数值模拟方法对王14北块提液技术对策开展了研究,研究了提液时机、提液幅度及提液方式,确定的提液幅度100 m3/d,提液方式为逐级提液。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部分油田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开采期,油藏内已形成高渗带及特高渗透带,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和油田开发整体效益.为提高注水开发效率,需充分了解油藏内窜流通道的特征,为此基于模糊识别法识别窜流通道的存在性,基于含水特征指数曲线法和水驱特征指数曲线法识别窜流通道的模式类型.结合孤东油田某开发单元的实际生产情况,描述了该单元的窜流通道特征.  相似文献   

8.
涠洲11-4油田已经开采25年,综合含水94.5%,属于高含水油田。受生产水处理能力和油田电力负载双重限制,已经没有提液余量,而且,换大泵提液和换层侧钻等常规增产措施,增油潜力有限。文章从井下油水分离技术和表面活性化学驱两个方面,开展高含水油田的开发与研究。通过借鉴先进的开采新技术和新工艺,从理论来分析论证可行性,从而提高油田采收率,降低地面工艺处理难度,既节约药剂成本,又降低了排海环保压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黄沙坨油田油藏控制高含水期水窜需要,提高原油产量,研制氮气泡沫驱技术以替代水驱技术.注氮气泡沫驱替液可以显著降低出水比率,并且更有效的封堵高渗透地层,有效的抑制注入水沿高渗透部位的突进.氮气泡沫驱技术在本地区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在高含水时期的采收率,达到了增产的目的,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萨中油田南一区水驱经过50多年开发侯,受套损影响,近32%的油水井出现井况问题,有采无注井比例达到了17.8%,如何在套损的影响下探索出高含水期水驱控制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的有效方法已成为我们开发管理的主攻课题。为此,2015年应用了精细注采比方法,实施了水驱精细挖潜,取得了水驱超产、"递减、含水"得到双控、套损区保持稳定的较好效果,为高含水期水驱精细挖潜和高效开发探索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型稠油边水油藏可实施的增产措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产液量优化具有工期短、成本低的特征,为实现小型稠油油藏经济、有效的开发,开展小型稠油边水油藏合理产液量的研究。以W油田工区为例,考虑构造位置对边水推进的影响,采用传统配产技术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单井产液量,延缓边水突进速度,提高水驱波及面积,改善W油田小型稠油边水油藏开发效果,为同等类型油藏的液量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老爷府油田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为解决制约油田稳产的瓶颈问题,开展了精细油藏研究、有效注水等工作,2014年原油产量在无新井上产、仅少量增产措施的条件下,实现综合稳产,油田地层压力稳定,自然递减率对比减缓3%,各项开发指标向好,探索出了大老爷府油田科学有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谢伟 《化工管理》2013,(10):127-127
随着油田开发到中后期,区块整体提液成为油田稳产增产的主要手段,随着提液强度的不断加大,管线腐蚀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文章阐述和分析了在现河庄等油田的集输站上进行腐蚀机理研究及探索防腐蚀技术路线,并对实际的应用效果和取得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渤海油田的开采已进入中后期,修井作业频繁,作业过程中修井液不可避免地会侵入地层,对储层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油井正常生产。修井过程中的储层损害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也缺乏客观的评价认识。所以针对渤海油田修井现状,建立一套全面合理的储层损害评价体系很有必要。以渤海油田143井次修井作业前后生产数据为基础,从产油量、产液量、含水率、恢复期等多方面入手,计算等效减产指数,建立储层损害评价指标,划分储层损害类型,客观全面地评价修井作业的储层损害程度。同时为了更好地锁定易损害油井的类型特点,从施工工艺、生产情况、油藏条件3方面分析修井伤害影响因素,总结易损害油井规律。  相似文献   

15.
油田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常对油水井的生产动态进行分析,解决油井产量下降的技术难点问题。采取最佳的技术措施,实施增产挖潜的措施,设法提高油井的产量,促使油田生产达到最佳的产能指标。优化油田开发的技术措施,保证水驱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杨轩 《化工管理》2014,(32):147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油田均已进入水驱开发的中后时期,油井含水量不断提升,石油产量不断降低,但在油田中仍有着较多的可采储量。是以,如何促进油田在高含水阶段开采效益的不断提升成为了我国石油产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人以此为出发点,就调剖堵水技术在石油生产中的应用加以分析,文中首先对油田中高含水阶段的特征及调剖堵水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其次对我国现阶段调剖堵水技术应用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如何进一步优化调剖堵水技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进入开发中后期以后,随着油田井网不断损坏,水驱动用储量损失严重。水井分注率也随之下降到39%,层间矛盾进一步突出,分层动用差异大,含水上升加快,导致自然递减、综合递减进一步加大,产量难以稳产。文中在构造及相控储层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精细分类研究,为井网损坏老油田剩余油挖潜探索出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低渗油藏高含水开发期含水上升快,无效注水循环现象严重,生产管理控制不当极易导致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对低渗砂岩油藏地质特点、提液时机、提液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低渗砂岩油藏高含水开发期仍具有提液增油的潜力.对不同油井采取不同的提液策略,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陶光辉 《中国石化》2012,(11):46-47
河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推行标杆管理卓有成效,成为油田企业标杆管理的样板。标杆管理使该厂实现了开发生产、安全环保、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等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显著提升,自然递减率由13.6%下降到10.76%,综合递减率由5.15%下降到3.24%,含水上升率由0.52下降到0.17,注水系统效率由50.86%上升到54%,精细化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进入中后开采期,高含水、低产液油井数量逐年递增,平均单井产量降幅逐年增大。通过调研测试发现,目前油田在用的各类单井计量技术对低产液油井计量还存在液量计量准确度低;低产液井串接混输,无法实现单井量油。以上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油田生产的稳定运行,而油田从未对低产液油井的计量进行过针对性的研究。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出一种移动式计量装置,在现场测试过程中又对其进行了改进。测试数据表明,该装置将原油产量计量误差减小至5%以内,并满足了实际检测符合率≥9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