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7—2018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视角研究了独立董事薪酬激励的公司治理效应与资本市场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薪酬激励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之间存在U型相关关系,表明过高或过低的独立董事薪酬激励水平都不能有助于抑制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机制检验发现,独立董事履职效率以及公司盈余质量的非线性变化,是上述U型相关关系产生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当金融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以及外部审计质量较差时,上述U型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表明独立董事与分析师、审计师在监督治理方面存在替代效应;当公司外部监督环境较差时,货币薪酬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应会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7~2018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客户订单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系统考察政府背景大客户的采购行为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背景大客户采购能有效降低民营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当民营企业拥有政府背景大客户的稳定订单、具有较高的分析师关注度、面临较高的经济不确定性时,政府背景大客户更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与此同时,本文发现政府背景大客户采购可以通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进而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上述研究发现对我国政府采购政策的推行完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全面推行注册制背景下企业获取市场认可、改善市场认知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军华 《财会月刊》2012,(17):11-13
本文以2008~2010年非金融保险类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不同的最终控制权背景下分析师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关注度,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踪数量的增加、分析师分析能力的增强、预测分歧度的减小,其反映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降低的可信度越高。这说明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分析师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替代机制。但是,这一效应在国有企业并不显著,说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段顺玲 《财会通讯》2021,(19):31-35
理论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与市场投资者对企业的关注程度不存在关联,但是行为金融学指出,大量的投资者关注度会影响企业管理层和审计师的决策判断.选择2012—2019年存在"非标"审计意见的379家企业,利用面板Logistic模型分析了投资者关注对企业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并判断证券分析师评级的调节效应.实证发现,投资者关注度上升将显著提高企业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并且在"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对象中,这一影响更为明显.证券分析师的正面评级会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即随着证券分析师的正面评价值越高,投资者关注度提高企业"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将下降.此外进一步发现,投资者关注度上升能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说明投资者关注会增加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降低了盈余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进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调节性效应检验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绿色创新水平能够正向调节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的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较高、污染排放量较高、环境信息公开的地区,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必须激发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资本成本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高水平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通过减少委托代理冲突、减少逆向选择、释放"优质"信号以及增加市场有效性四种渠道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总体水平较低且行业差异较大;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资本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而且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效应因行业有所区别。此外,对不同资本成本企业的聚类研究表明,资本成本较低的企业有较高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反之亦然;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比例、成长性、经营杠杆系数等企业特征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盈余公告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信息来源。通过研究A股市场年报发布先后顺序所产生的信息溢出现象发现,分析师会根据先公告公司的盈余消息,修正对同行业后公告公司的盈余预测。这种现象在同时跟踪两家公司的分析师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分析师行业专长可以增进这一机制。行业经验更丰富的分析师预测调整幅度更大,预测准确度的提升也更明显。分析师的决策过程受规模经济的影响。分析师在同一行业内,跟踪的企业越多,搜集和处理的行业信息越多,对行业内溢出信息的利用越充分。研究结果为分析师提高预测准确性以及投资者改进决策质量提供了依据,也为监管者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政府“有形之手”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是重要的研究话题。基于2009—2015年审计署实施的中央企业审计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手段——政府审计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实施后,相关公司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都显著提高,不过,创新的提高主要集中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专利,而在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方面效应并不明显。这意味着,整体上政府审计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不过,国有企业存在策略性创新的可能。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的监督效应、激励效应和溢出效应促进了国企创新。以上发现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府监管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共同机构所有权作为一种新兴制度活跃于资本市场,对股价同步性存在一定影响。本文基于股价同步性的非理性行为观,以2007~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提升了股价同步性。具体而言,共同机构所有权可以发挥信息资源效应和监督治理效应,通过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和降低代理成本以推动股价同步性上升,并且该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低及分析师关注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不仅拓展了基于机构投资者视角的股价同步性研究,并为全方位认识共同机构所有权的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资本市场行稳致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闻媒体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金融摩擦、资本成本以及管理者代理等问题。就媒体关注和报道情绪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进行了机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随着媒体关注和报道情绪的加强,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会得到提高;媒体关注和报道情绪会通过信息传播渠道以及外部监管渠道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产生影响,并且乐观报道情绪在信息传播渠道中发挥效应更强;悲观报道情绪则更加体现出企业外部监管的作用。为提高企业外部治理水平,相关部门应有区别地发挥媒体的信息传递和外部监督作用,增加媒体报道效率、增强企业和媒体沟通、提升资本市场中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研究资本市场开放是否强化跨境资本市场间的联系及如何促进波动溢出和风险传染等问题。研究方法:运用广义溢出指数法对比分析沪港通开通前后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股市行业间波动溢出效应的变化及其形成机理。[HTH]研究发现:沪港通开通前,信息、电信等第三产业的信息溢出水平较高,但沪港通开通后,材料、工业等第二产业的信息溢出能力显著增强;沪港通的实施提高了两市行业间的双向波动溢出程度,且主要增强了上证各行业对恒生行业的波动溢出强度;市盈率效应、规模效应和投资者情绪变化等内地市场的非理性特征也会影响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股市间的波动溢出。研究创新:在沪港通政策背景下,从行业层面考察两地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形成机理,将风格投资和投资者情绪等非理性行为因素纳入两地资本市场波动溢出的解释框架。研究价值:为两地资本市场的风险传染机制提供更为系统的视角,为检验内地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提供更为全面的评估,为推行“深港通”等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分析师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能有效缓解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注册会计师在估算审计收费时,是否使用了分析师所提供的信息呢?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视角,研究分析师预测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以分析师预测准确度和离散度来衡量信息不对称,验证了注册会计师在评估被审计公司的审计风险时,是如何参考分析师预测来估算审计收费的。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与审计收费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预测离散度与审计收费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小型公司、上市时间较短的公司有着较高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分析师预测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在这两类公司中较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5—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从年报可读性视角研究财务报告问询函在审计联结关系中能否发挥监管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讯公司)被问询后其年报可读性提高,与其具有审计联结关系的公司(受讯公司)年报可读性也会显著提高,即问询函具有监管溢出效应。尤其是当发讯公司投资者关注度高、媒体报道多或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时,问询函监管更容易产生溢出效应,能够更明显地提高审计联结受讯公司的年报可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问询函特征以及审计联结特征的异质性均会对问询函的监管溢出效应产生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同涨同跌”的现象,研究了管理者能力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选取2007—2016年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越高,更多公司层面信息融入股票价格,公司的股价同步性越低,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得以提升;同时,当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更好以及市场竞争力更强时,其发挥的作用更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管理者能力影响股价同步性的传导路径,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管理者能力的提高通过吸引更多的分析师关注、提高分析师预测的准确性以及降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来降低股价同步性,从而提高了资本市场信息效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选取2007—2017年期间上市的2090家公司为样本,结合报纸媒体对其IPO前三年间报道的数据以及分析师对其IPO当年末的每股收益指标的预测数据,考察了媒体关注度、负面报道语气和负面报道类型这三个媒体报道指标对分析师关注度、分析师预测误差和分析师预测分歧这三个分析师行为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整体显示,媒体对公司关注度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分析师对公司的关注度,并降低分析师的预测偏差和预测分歧;媒体对公司的负面报道比重和负面报道类型数的增加也会使分析师关注度上升,使分析师的预测偏差和预测分歧降低。以上的结果表明,媒体对公司的报道通过数量和内容两方面的影响加强了分析师对公司信息的了解程度,从而影响了分析师的行为。研究结果不仅填补了目前研究媒体报道和分析师行为相关性的空白,还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分析师行为和预测结果,以及更深刻地体会媒体作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信息产生者和传播者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分析师关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分析师跟踪数量较多的企业和分析师预测乐观偏差较大的企业,审计师提供较高质量审计服务,对于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较大的企业,审计师提供较低质量审计服务;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具有调节效应,在分析师追踪数量较多和分析师预测乐观偏差较大的非国有企业审计质量更高,而在分析师预测分歧度较大的国有企业审计质量更低.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在对审计质量进行决策时会根据客户风险大小提供不同质量的审计服务,同时不同产权性质对分析师关注与审计质量的影响不同,对推进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2008—2021年华证ESG评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ESG表现对股价延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企业ESG表现能够有效缓解股价延迟,股票流动性水平、分析师关注和内部控制质量是企业ESG表现缓解股价延迟的重要作用路径。截面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ESG表现对股价延迟的缓解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政企关联企业以及审计质量较高组中更强。研究结论为提升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效率提供了新的线索,为推动企业ESG实践提供了必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现有文献的潜在假设多认为分析师预测乐观偏差是一个负面事项.与此不同,本文从标的公司经营行为的角度,基于收入压力视角研究了分析师预测乐观偏差可能的积极效应.具体地,本文考察分析师预测乐观偏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预测乐观偏差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分析师预测乐观偏差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低机构持股、高融资约束和高CEO持股企业中.同时发现,分析师预测乐观偏差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可能通过提高市场价值、增加管理层风险承担的渠道发挥作用.研究还显示分析师预测乐观对于企业资本投资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分析师预测乐观偏差及资本市场非理性情绪的微观经济后果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渐进推进的碳市场试点作为外生事件,使用多期三重差分模型探讨碳市场对高碳企业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市场的建立会对审计定价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从审计定价的视角支持了波特假说;政策动态效应表明在排除政策预期效应后,碳市场当期就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且呈强化趋势。机制检验发现碳市场通过信号效应渠道和绿色转型渠道影响审计定价,市场化水平和地区环保意识可以进一步加强碳市场对审计定价的溢出效应,还排除了审计意见购买假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碳市场覆盖的不同行业和不同的碳市场试点区域存在差异性和非对称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投资组合价值最大化理论,连锁股东具有治理协同与竞争合谋两种效应。因此,连锁股东能否对企业超额商誉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关注。选取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检验连锁股东对企业超额商誉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连锁股东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缓解委托代理问题进而抑制企业超额商誉,发挥治理协同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机构型连锁股东能显著发挥治理作用,非机构型连锁股东在抑制企业超额商誉方面不具有显著影响;在管理层持股、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情况下,连锁股东对企业超额商誉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为全面正确地认识连锁股东的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为监管机构合理引导连锁股东发挥作用、促进机构型连锁股东的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