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
《中国合作经济》2024,(3):31-34
<正>务农重本,国之大纲。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本质上是对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发展与深化,展现了党在乡村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走向,标志着我国乡村建设新阶段的开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是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愿景的最新概括,是在百年探索基础上对中国乡村现代化的认识升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反映了农民对建设美好家园、过上幸福生活的期盼。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红星  王婷昱  施帝斌 《改革》2023,(7):105-115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主动权要求更高、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再平衡难度更大、资源与生态双刚性约束更强、农民持续增收压力更大,等等。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握主动权,增强发展安全性;加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构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局大局,系统阐释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三农”工作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6.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而当前中国农村发展已经步入了全面转型的新阶段。虽然农村全面转型已经具备了诸多的条件,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十九大报告立足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问题,助力农村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江渚 《中国报道》2023,(1):52-55
<正>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铆足干劲,  相似文献   

8.
<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可以从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田园化三个梯次入手,全面推进农村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其中,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当前必须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集中资源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相似文献   

10.
邱慧 《中国报道》2023,(6):20-23
<正>“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和根基。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和命脉,农业农村问题持续被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是“农业强国”首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  相似文献   

11.
胡豹 《浙江经济》2023,(1):18-21
<正>以“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为理念导向,奋力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努力为我国实现农业强国目标贡献浙江图景党的二十大着眼于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做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2022年1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同时重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地近乎事无巨细地涉及到了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方向性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都和乡村振兴有关。遵照“人口规模巨大和共同富裕”这前两个特征,最主要的是人的现代化。据此看,在“三农”现代化中,就是长期占中国户籍人口最大比重的农民群体的现代化;而如何促进农民为主体的乡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则是“三农”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成向东 《发展》2023,(11):41-4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抓住数字化改革浪潮的重大机遇,以“数字赋能”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全方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现实要求和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4.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服务、丰富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农业发展理论,其核心线索是谋求农业农村的要素贡献与食物供给,强调农业改造、生产发展以及要素的配置效率,但普遍忽视了由农耕文明、村落文化所承载的人文福利,忽视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关联的生态福利。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严酷的人地关系、优良的农耕文化与丰富的生态资源决定了中国式“农业强国”的目标,必须是安全最大化基础上的福利最大化。因此,中国式“农业强国”需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产品生产过渡到社会福利,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中,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正>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要继续深化推进农村改革。乡村振兴是破解新时代农业农村问题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重要性,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结构、生成逻辑与原创性贡献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新时代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因循“往哪改、改什么、谁来改、怎么改”的思维逻辑,构建了以“道路方向论、中心任务论、主体作用论、策略方式论”为内涵的农村土地制度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情与农情”的现实情境、“人地分离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矛盾演化”的客观规律、“国家、集体与农民利益协调与联动发展”的价值目标综合集成的结果。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国特色小农与农业现代化衔接、土地经营权有序资本化、构筑国家集体个人联动发展的“真实共同体”等方面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结构、生成逻辑与原创性贡献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新时代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因循“往哪改、改什么、谁来改、怎么改”的思维逻辑,构建了以“道路方向论、中心任务论、主体作用论、策略方式论”为内涵的农村土地制度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情与农情”的现实情境、“人地分离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矛盾演化”的客观规律、“国家、集体与农民利益协调与联动发展”的价值目标综合集成的结果。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国特色小农与农业现代化衔接、土地经营权有序资本化、构筑国家集体个人联动发展的“真实共同体”等方面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为“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体现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中,这就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农民、社会、市场作用,以形成政府有为、农民主体、社会赋能、市场有效的四方发力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格局,使它们在乡村振兴中各尽其责、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发展农村集体资产.我国自2017年全面开展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推进了农村产权制度的全面改革,农村产权确权工作逐渐完成.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积极探索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以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以青年插队和早期的执政经历为实践基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与战略地位、中心任务与历史性转移、基本遵循与工作方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该论述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提出具体的实践要求:以治理现代化为先导,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全面发展乡村产业;以农村现代化为支撑,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面向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要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充分发挥“三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压舱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