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同义 《宁波经济》2005,(11):43-47
史学是浙东学术的重大主题之一。浙东史学由汉唐开其端,从宋至清形成了深长悠久的传统,尤其是清代浙东史学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浙东史学具有自己的较为一贯的特点与风格,这些特点和风格表现在“史学以经世”、“六经皆史”、“言性命之理必究于史”等一系列理论命题之中。本文对浙东史学的内涵、演变、风格特点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史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研究分析,提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如史学中的忧患意识、人的自我修养、人本主义思想传统等,有助于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旭楠 《黑河学刊》2012,(4):50-51,66
中国古代的治学之士一贯推崇经世致用思想,在该思想影响下,邵廷采继承了历代经世思想的精髓,特别是著述近代历史的书籍作为借鉴,并将经世思想用于姚江书院讲学的实践中。他为清代学术研究打开了新局面以及对浙东学派的治学思想产生了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夏曾佑唯一的著作《中国古代史》是学界公认的20世纪初年新史学思潮的代表作。然而该书无论在编纂方法还是史学思想上都没有脱离中国史学的传统。夏曾佑坚信道统高于正统,他著书目的更是着眼于以史资鉴的社会政治功能。夏曾佑史学思想以经世为核心,将传统史学方法和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理论很好的结合。夏曾佑融会中西史学,以西学补正中学,他既不是推崇以进化论思想为主导的新史家,也不是固步自封,恪守传统的旧史家,而是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化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
"战国策派"是在近代中华民族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承继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尚力主义思潮及吸收近代西方文化观念,以关注人类文化命运并以探讨中国文化发展规律及其走向为宗旨的学术集合体.其在史学革命和文化重建构想中极富理论个性,本文拟就其史学思想,展开探讨和反思,寻求其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年鉴学派作为20世纪最负盛名的史学流派,其总体史研究、跨学科研究和问题史学的观点对世界史学的发展影响巨大,改变了过去史学研究的狭小范围和闭塞的研究方法,对于史学研究而言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可以促进研究领域和方法的拓展与深化。若遵循全面历史的研究方向与原则,年鉴学派自身的发展过程亦可以看作是史学发展的螺旋式上升。  相似文献   

7.
李盛 《魅力中国》2011,(20):325-325
司马光是我国十一世纪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为后人留下《资治通鉴》一书,不仅为后世保留了大量丰富翔实的史料,而且于中国史学史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着重分析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对史料的态度和运用,旨在对司马光的史学思想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黄帅 《改革与开放》2014,(24):37-38
1840年以后,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开始逐渐走向近代化的发展道路。但是这样的近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背景下产生的。经世思想作为中国近代化早期思想之一,对中国近代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经世思想与中国近代化关系进行探索,从而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经世思想,使人们对我国近代化的发展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于史学的研究可有多种不同的方法,笔者在这里选择了历史上的孔子和修昔底德各代表的东西方史学思想,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对于史学研究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陕西典藏古籍的史学价值进行论述,认为:陕西典藏古籍积累了广博的史料,丰富了史学内容,深化了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产生与发展做了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在将其划分为“新古典制度经济史学”,“新制度经济史学”和“历史制度分析”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对其理论方法、主要内容、学术成就、历史局限性及其对我国经济史研究的借鉴意义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2):176-176
2011年4月23日-24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隆重举行了首届“上财经济史学论坛”暨经济史学系揭牌仪式。会议召开前夕,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前会长谈敏教授参加了经济学院为欢迎出席本届论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举办的晚宴并致辞。他表示,希望借“上财经济史学论坛”创办和经济史学系揭牌仪式的契机,为大家提供一个济济一堂共商经济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冯元宏  金俊斌 《黑河学刊》2011,(4):63+74-63,74
史学研究如果没有新进展和新突破,就无价值可言。开展系统研究、深入研究、运用新资料研究和提出新观点的研究,可使史学研究进行得更深入和更全面。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23日—24日,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隆重举行了首届上财经济史学论坛暨经济史学系揭牌仪式。会议召开前夕,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前会长谈敏教授参加了经济学院为欢迎出席本届论坛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举办的晚宴并致辞。他表示,希望借上财经济史学  相似文献   

15.
李君 《黑河学刊》2010,(10):87-88
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的后现代史学对中国史学研究也形成了有力的冲击。面对这些冲击,我们必须冷静地处理和分析,既要看到它的合理性,又要看到它的消极性。将后现代史学和中国史学研究完全对立是不对的,二者可以互补长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史学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史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笔者重新回顾学术界关于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原因的研究成果,着重考察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和形成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齐波拉经济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刘佛丁教授的遗作。刘教授在经济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多年 ,对经济史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现发表此文 ,旨在推动中外经济史学者的学术交流 ,并借以寄托我们对刘教授的哀思。  相似文献   

18.
论兰克史学     
19世纪德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开创了兰克史学。兰克史学主张还原真正的历史,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撰写历史,同时,兰克把其政治观念、宗教观念也融入其中,倡导民族主义,鼓吹君主制,强调政治外交史,精英史学。兰克史学以"如实直书"的历史研究方法和"习明纳尔"的教学方式,鼓舞了一代历史研究者为之奋斗,深刻影响着西方史学,同时,也对20世纪中国的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庙堂文化”的失落与“通俗文化”的“走红”所带来的史学外部文化环境的改变,为另一种史学新事物——影视史学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该文为此现象揭秘,并阐述了利用这一现象加强历史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20.
张曼迪 《魅力中国》2010,(32):312-312
求真与致用,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两大治史思想。但二者并不是置于对立的两极,而是求真传统蕴含在致用传统之中,致用统摄了求真。近代史学将求真从致用的涵盖中独立出来,为求真赋予了追求历史真相,追寻客观历史的内容和标准。实录与褒贬之所以能够在古代史家那里统一,是因为中国古代史家普遍有着一种“直书其事,褒贬自见”的观念,正是这种观念消解了实录与褒贬之间的矛盾。而传统史学背后存在的由经学确立并被普遍接受的传统道德价值体系是“直书其事,褒贬自见”能够成立的原因。近代以来经学背景的失去,使史学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造成了近代史学与传统史学的本质上的不同。求真与致用亦由此发生了区分与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