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2):F0003-F0003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开发史上,上世纪80年代中央率先开放开发沿海,90年初提出长江开发战略。沿海“一纵”开发与沿江“一横”开发战略的结合,构成中国开发开放的第一次“T”字形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2.
《江南论坛》2004,(1):17-18
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得风气之先,吸引港澳资金,凭“三来一补”迅速崛起了加工业。粤货大举北上,使长三角上一度“喝珠江水,吃广东粮,穿岭南服”。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开放浦东,强劲带动江、浙经济发展,出现“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两大三角洲争雄竞胜的局面。到2003年上半年,广东的GDP增  相似文献   

3.
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探索——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是重庆引领西部跨越式发展、探索内陆扩大开放和科学发展的新路径.与经济学中传统的“洼地效应”相比,重庆更多的体现为“高地效应”.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和内陆地区开放高地建设的实际条件,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应该走“开放创新”、“特色崛起”、“持续发展”之路.按照要素集聚、合作创新、引领发展三大战略阶段分步实施,打造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先行范本.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践标志,始于1980年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四个经济特区。15年间,特区建设已完成初创、探索阶段并进入成型、发展阶段。经济特区适应了当代各国经济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的大趋势,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十五年间,五个经济特区(加上1989年设立的海南省经济特区)已经成为中国最富活力、发展速度最快、市场经济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今天的经济特区,在国内已被视作中国走向经济现代化的“示范区”和“试验场”,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当代中国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特区的设立到“点-线-面”开放格局的形成,中国的自主开放之路已经走了三十年了。以2001年加入WTO为界,这三十年的道路可以分为两大历史阶段。每一阶段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但总体而言中国的对外开放都是在适应历史的形势下从政策引导型的渐进式开放走向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制度化的全面开放阶段。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初,德清县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探索了一条产学研结合发展县域经济之路,在全国被誉为“德清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我县实施“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战略以来,“德清模式”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提升,越发显出新的活力,科研生产结合和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开发一批产品,实施一批项目,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7.
波澜壮阔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在大江南北拉开了帷幕。正像20多年前东部沿海的开发开放一样,当前突出地摆在西部地方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一年多来,中国政府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加大了金融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力度。经济专家指出,现在,全世界经济正在走向以金融为主导的经济。因此,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是破解开发资金难题,增强西部竞争力的正确选择。 如果把过去 10-20年西部的统计资料分析一下可以看到,最落后的是金融业。以西北五省宁夏、甘肃、…  相似文献   

8.
一“香港特区”与内地“经济特区”主要差异“香港特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简称,是中国政府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域.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和第62条第13项的规定,决定自1997年7月1日起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地“经济特区”则是“经济特别开发区”的简称.内地“经济特区”的创立和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战略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央作出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决策后,苏南各市以及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曾提出了呼应浦东开发开放,接受上海辐射的口号。在当前中国加入WTO,十分强调与国际接轨的前景下,是否还需再提接受上海辐射?本文拟阐述新形势下苏南进一步接受上海辐射,加强与上海  相似文献   

10.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17年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浦东新区是在中国10年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基础之上,依托上海优势所进行的高起点的开发。浦东17年的开发开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新形势下浦东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浦东新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突破深层次结构性和体制性难点和关键环节,才能有效地推动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按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南、浦东开发——沿江沿边——内地经济区域开放”的思路,目前已发展成全方位开放的态势。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利用外资和相对集中资金,以局部的新区开发起步,并依靠其辐射功能,带动相关区域的  相似文献   

12.
<正>去年12月召开的江苏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到本世纪末全面达到小康,2010年实现现代化。为了发实现这一历史新跨越,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抓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三大战略。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决策。实施三大战略,加快江苏经济国际化进程,就当前来说,主要是要做好“开放的江苏更加开放”这篇大文章。 一、江苏完全可以做好开放的江苏更加开放的文章。 九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移向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为中国长江流域这块东亚“未开垦的处女地”的大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江苏的更加开放带来难得机遇,特别是江苏的苏南地区,紧靠上海,经济往来频繁,早结不解之缘。浦东的开发开放势将对江苏产生最直接、最全面的影响,带来扩大开放的机遇、产业调整和发展的机遇、技术升级机遇、市场发展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机遇。 江苏从浦东开发中获得机遇,又面对着挑战和压力。上海成为国际化都市,将拥有经济能量的强大吸纳功能,会使紧靠上海的江苏面对市场竞争和流失部分人才和资源的压力。由于浦东新区将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实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会对江苏形成  相似文献   

13.
浦东开发10年的八大经济效应,其核心是开放。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浦东开发就是浦东开放。上海兴衰兴的曲折发展,正是开放与否的历史 写照。以开放促进改革,这可能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一大特点。本文仅从开放与市场经济角度,对浦东10年开发的一点总结。  相似文献   

14.
《经济改革》2009,(10):4-6
转眼之间,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即将走过第十个年头。10年前,伴随着中国走向新世纪的钟声,中国政府正式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从大兴安岭到香格里拉,从天山南北到八桂大地,占中国国土面积超过70%的广大西部地区由此迎来了大开发的热潮,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温家宝语)。10年间,中央政府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交流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向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超过3.5万亿元,安排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7300多亿元,启动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标志性工程。而西部各地则以不同的定位探索确立发展之路,道路建设、资源开发、生态保护齐头并进,“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中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基地”、“西部国际商贸中心”等相继崛起,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渐渐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如今,走过10年开发历程的西部地区又将迎来开发开放的新阶段。在刚刚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这里将是一片充满美好发展前景的投资热土”。号角再响起,西部向前冲!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宏观经济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发展目标的关键性的战略步骤之一。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推进器。在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明显落后,且内部发展不平衡。在诸如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经济结构高级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价值观念的改变等城市化的现代化水平,西部大大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因此,在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应正确对待和处理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先发展起来,中西部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全国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近年来,江泽民总书记对西部大开发做了多次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已基本具备。实施西部大开发是…  相似文献   

17.
一、西部大开发有其历史必然性、现实紧迫性和战略全局性 第一,西部大开发是历史的必然。 20世纪60年代,国家出于“备战、备荒”的考虑,将投资重点放在内地,使中西部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的重心,促进了内地经济的较快发展,但使国民经济整体效益蒙受了巨大损失。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全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政策作了战略性调整。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对我国的区域开发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特区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产物。20多年来经济特区肩负着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试验场使命,从而对全国起“启示”和“示范”作用。进入21世纪,中国发动了经济市场化的最后的攻坚战,加入WTO,以开放促改革,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  相似文献   

19.
海南经济特区20年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成功的创举之一,海南作为我国五大综合性经济特区中最大的特区,20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海南已初步开拓出一条极具海南特色的特区建设之路。在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岛屿特区”要“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探索新的“特区”发展之路。实现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自由特区”“生态特区”“海洋特区”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马福祥教授主持的国家“九五”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谨防中部塌陷”———西部大开发,中部怎么办?》一书面世了。该书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和研究了当前在西部大开发、东部大发展的背景下中部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是一部系统研究中部经济发展的拓荒之作。改革开放20余年来,经济学界对东部的发展研究,可谓盛极一时。90年代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对西部大开发的研究,更是宏论迭出。相比之下,对如何加快中部发展的研究,则相对处于滞后状态。《“谨防中部塌陷”———西部大开发,中部怎么办?》正是几位理论工作者进行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