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于2004年9月9日至10日在贵阳市召开了2004年棉花形势分析暨课题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研究会理事、顾问及会员代表共49人。会议首先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同志对研究会课题报告《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棉花市场体系》的重要批示,使大家深受鼓舞。随后会议分析了棉花市场形势,并就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之初,喜报频传,捷报不断。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走上世界、加入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第九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我国成功举行,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从销社棉麻系统在新老体制转轨,放开收购的情况下,顾大局,识大体,在收购工作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了一次全面检验,收购工作抓得紧,棉花质量好,得到了政府的肯定。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在民政部、总社党组的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理事和顾问的参与下,积极地组织并参与了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研究;分析棉花产、购、销形势及发展变化趋势,及时向国务院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建议;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分析预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探索棉麻企业在放开市场后如何加快转轨变型走企业联合和棉花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2006年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于3月29—31日在广东珠海召开。会议探讨了2006年度棉花生产和市场形势,确定了2006——2007年度的课题研究计划,并就提交会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供销社棉花企业的重要作用》课题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由于会前准备充分,会议开得紧凑、有序,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2007年9月17日2007年9月11日,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了2007年度棉花形势分析暨课题研讨会。会议由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郭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放开国内棉花市场和棉麻流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的棉花收购加工市场已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家竞争”的局面,在这些收购加工企业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原有的供销社棉麻企业;二是民营、股份合作企业;三是棉纺企业属下的棉花收购加工厂(简称棉纺轧花厂)等类型,这对我国棉花产业适应国际棉花市场形势,促进棉花流通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近几年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有些收购加工企业更加强大,有些已名存实亡,这其中就包括棉纺轧花厂。下面就棉纺轧花厂的生存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2001年以前,我国棉花…  相似文献   

6.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于2007年4月中旬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2007年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会议议题:讨论《发展棉花连锁配送,推进棉花经营方式现代化》课题报告(讨论稿)、研究《完善配套政策,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研究提纲(征求意见稿)、分析预测2007年度的棉花市场形势和讨论举办期货论坛的若干事宜。新疆、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武汉等省、市、自治区的常务理事以及中华棉花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棉花协会、中棉工业公司和一些基层棉花企业的理事或代表参加了会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服务"三农",加强新农村建设和"新网工程"建设,是供销社棉麻企业的神圣职责,也是棉麻企业得以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从当前我国棉花市场的现状来看,却令人担忧。棉花市场的混乱无序,不仅影响了正规棉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决定从1999棉花年度开始进一步改革棉花流通体制,目的是逐步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新体制。也就是说棉花购销价格要放开,棉花流通渠道要拓宽,棉花的计划"饭碗"将逐步被打破。棉麻企业如何适应这一形势和要求,存在哪些具体问题,有何具体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全国产棉大县之一的新余市渝水区棉麻公司及所辖企业进行了一次重点调查。一、存在的问题(一)经营体制问题当前,棉麻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多弊端,渝水区棉麻公司直接归供销社管理,公司下辖四个轧花厂及两个附营企业(已划转),负责15个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片面,加之舆论导向一直在向棉花生产不要计划、产销见面、自由竞争方面引导,致使棉花生产和经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问题:一是棉花产量忽高忽低,市场混乱无序,收购难、调拨难轮番出现。二是近几年棉花收购价格不稳,农民不愿种棉,资源紧缺,供不应求,冲击国家计划。三是有的棉麻企业在销售时虚升等级,掺杂使假,纺织原料质量难以保证。四是棉花多时纱厂选购,压级压价,造成棉麻企业的亏损;棉花少时纱厂让棉麻企业给它当仓库保管棉花,棉麻企业延长保管期,增加利息和保管费的开支。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三不放开”的棉花购销政策,我国的棉花由“国家统一定价,棉麻公司统一经营”。棉麻公司做为自我盈亏企业在棉花流通中要承担两种职能,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它要代政府实现政策目标:全额、足量收购棉花,稳定棉花市场,确保国家掌握棉花资源,为纺织工业提供原料;另一方面,它做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又必须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实现最佳盈利目标。由于两种目标的差异,棉麻公司所承担的双重角色时常冲突与矛盾。而棉麻公司在棉花市场、资源、信息等方面所处的特殊地位,又为它在双重角色冲突中的行为选择提供了空间与可能。  相似文献   

11.
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谢晓华高美芳新疆石河子市棉麻公司是石河子垦区棉花收购、调拨、供应等各项工作的经营公司。去年,国际国内棉花市场形势严峻,销售不畅,大量棉花积压在棉麻企业,效益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面对困境,公司领导认清形势,研究把握...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重要的农产品,自建国以来的50多年间一直实行计划管理,棉麻企业受国家的委托,负责棉花的收购、加工、储存、调拨,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同时,从中也获得很多益处。现在棉花已步入市场,棉花经营企业已显现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难以生存和发展的症状。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形势,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一批新兴的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棉花经营企业已出现,并将崛起,另一批经营观念、体制、机制、管理水平落后的传统棉花经营企业将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棉麻企业如何保住主业优势,不断增强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如何才能搞好为"三农"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认为,其根本途径在于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农,也就是说,科技兴棉是棉麻企业实现两个转变的基础和前提。一、科技兴棉是棉麻企业巩固主营阵地及实现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1.是巩固主营阵地的唯一选择。棉麻公司在多年的棉花经营和服务中,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人才、技术、系统管理及仓储等优势,担负着棉花经营任务。但是,棉花经营走向市场以后,要想守住棉花阵地,唯一的出路就是实施科技兴棉,实现棉花生产的高产、稳产,这是实现棉花生产走向市场经济体制和集  相似文献   

14.
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是影响我国纺织品质量和棉花销售的关键因素。我们棉花经营单位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关键在于有没有过硬的质量。因此,棉花经营企业必须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坚决杜绝异性纤维,这是摆在我们棉麻公司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计划经济年代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棉麻企业,曾经为发展棉麻生产,保障棉麻供给,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棉麻企业原有的产权单一、管理模式陈旧、机制不活、经营观念滞后等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表现在:一是我们的企业在体制上与机制上,在经营观念上和经营方式上都深深地打着计划经济的烙印,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能与国际惯例接轨;二是经济结构总体上还是平面的,纵深感不强,弹性不足,企业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方式等还不能依据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作出自如的调整与应对,因而显得基础不稳、抵抗风险的能力偏弱,对市场竞争的承受能力不强;三是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的厚度、深度、质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四是我们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适应和驾驭能力偏弱,经济触角的灵敏度不高,渗透力不强,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和活力。另外,棉麻企业身负沉重的历史包袱,也较大程度地影响自身的发展。由于存在以上各种不足,许多棉麻企业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许多棉麻企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难以适应,甚至在困境中苦苦挣扎,不少已面临破产被市场淘汰的危险。要解决这些问题,惟有通过企业的彻底改革,转换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从而走出困境,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本身看,市场不断开放,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对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从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必须及时转制变型,不然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就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而最后被淘汰。  相似文献   

16.
二OO六年九月十一至十四日.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了2006年度棉花形势分析暨课题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研究会副会长中棉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国深、河南供销社原主任李光寅;顾问江苏省供销社原副主任王统曾、河北省供销社原主任任佩利、河南省原监事会主任孙国忠,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代表顾善荣处长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得热烈、紧凑,代表发言积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棉花购销政策的变化,棉花持续几年供大于求,价格不断滑坡,加上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人员、资金包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棉麻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为改变现状,必须进行生产经营上的调整,在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调整结构、解决人员及挂帐包袱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落实国家对棉麻企业的政策棉麻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原因是由于企业的亏损挂帐包袱沉重。从1996年国家宣布实行棉花销售浮动价政策,到1998年4月完全放开棉花供应价格,当时的基本政策是收购价格不变。由于国内棉花需求不振,进口棉冲击等原因,使棉花市场价格持续下滑坡,致使棉花大量积压呈现亏损局面,不仅蒙受降价损失,而且超储备期的棉花利息和保管费至今尚未落实,还要承受降级变质损失,使棉麻企业生产经营步履艰难。对此,当务之急是尽快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对棉麻企业的政策性亏损挂帐进行挂帐停息,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下半年至今,我国纺织行业在经历长达四年限产压锭,减员分流的阵痛之后,终于迎来了新的春天,可谡“艳阳高照,风景这边独好”,加工棉纱差价大,利润高,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形势一路看好,当年纺织行业一举实现扭亏为盈,2000年上半年利润突破100亿元,纺织业的好转也带动了棉花形势的好转,棉花供大于求,库存积压局面有所缓解,价格稳步上扬,这令步履难难的棉麻企业倍感欣慰,然而,我国棉麻企业现状究竟如何,尤其是在“入世”后,如何确保供应纺织用棉的主渠道地位,怎样开拓经营,再创辉煌,成了棉麻人关心的话题,本拟就“入世”后棉麻企业的出路作浅显论述。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月22日-25日,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在广西南宁召开2008年度常务理事扩大会。会议主要议题是分析今年的棉花形势、讨论关于培育棉花期货市场等三个课题报告初稿、议论换届会议的有关问题。黄进会长和郭淼常务副会长主持了会议。参加会议的副会长有吕永民、李光寅、李万清、许云珍、金津松,顾问刘玺光、孙国忠以及部分常务理事和理事。大家对会议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度新棉收购期间,我先后到邯郸、邢台、沧州、衡水四市及18个县(市)供销社,棉麻公司就当前棉花购销、市场形势等进行了座谈、交流。总体看全省新棉购销进展良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