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当前山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作为一个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生产力还很不发达的省份,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新形势下,三农问题日益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突出、最主要矛盾。寻求新形势下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  相似文献   

2.
山西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现实条件、模式选择和发展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兰 《生产力研究》2007,(6):30-31,56
农村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山西作为农业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山西具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现实条件,如传统文化资源、各类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全国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有一些模式可供选择借鉴,山西各地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尝试。山西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要解决一些如认识问题等前提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玥 《经济问题》2012,(1):73-77
采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山西农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山西农业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现代化程度两两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显示短期因素对山西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长期均衡关系、农业现代化与财政支农的长期均衡关系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财政支农在长期会对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产生影响,而农业现代化则促进了山西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发展也会对财政支农支出产生影响,财政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人地矛盾尖锐,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从长期看,构建农村生态和谐必须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从短期看.必须立足于农业自身的发展。政府应采取和推广保护性耕作、使用沼气等措施.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我省城乡差距的成因 (一)制度和政策的原因l金融制度方面。中国长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金融政策,农村的金融机构承担着从农村吸收资金为国家工业服务的职能,为农村和农业提供的贷款服务微乎其微。近年来,由于农业效益低、风险大及银行对城市的偏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的贷款日益下降。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与发展,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功,我国农村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发生重大变化; 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被提上了日程.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厘清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对于推动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润祠 《经济问题》2002,(4):31-32
加大山西省农业和农村战略结构调整力度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是推进山西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山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与加强现代产业组织形式的利用、加快改造小农结合起来 ,要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加大山西省农业和农村战略结构调整力度,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是推进山西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山西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与加强现代产业组织形式的利用、加快改造小农结合起来,要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入世与中国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长期、持续地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将目前还占全国总人口72郾6%的农业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非农产业以后,剩下的劳动力还需要着手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从低附加值、土地密集型的粮食生产转向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蔬菜、水果等生产;以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入WTO对中国农村发展的这三方面会有哪些机遇,或者需要创造哪些条件,才能让这三方面得到更好的实现?首先,加入WTO后,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进一步整合,中国的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将会降低或取…  相似文献   

10.
赵旭强 《经济师》2011,(11):222-22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发展现状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文章重点对山西"三农"问题的现状作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山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要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 农民增收困难,是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是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农业长期增产不增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农村购买力上不去,扩大内需的方针就很难真正落实;农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农村不稳定因素就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从总量和结构两个层面,探讨了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阶段性增加到稳定的正向效应,增加财政农业支出总量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2)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差异性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事业费及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长期正向效应,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长期负向效应,各类财政农业支出短期效应均较小。  相似文献   

13.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山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线.要调整好农业结构,要开发好农业潜力产品,必须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鉴于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新世纪初期山西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谈点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能否顺利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影响着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文章分析了新时期山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并采用就业结构偏离系数来衡量山西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协调型,研究表明山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这表明山西产业结构转型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长期性。最后,从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劳动力转移方式、转移去向等方面分析提出新时期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资源配置结构产生冲击.新一代劳动力的彻底性流动激发了农村要素结构的重组,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型,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在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例如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妇女化;土地流转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可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化投资力度等对策化解这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孟亚静 《时代经贸》2011,(2):137-137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意义重大。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再加上农业自身的产业特点,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护。山西虽然是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但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农业发展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山西经济的发展,因而倍受人们关注。对山西省财政支农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5,(8)
近年来,山西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出现的剩余劳动力逐步向城镇化转移。在这变革过程中,农民离开自己劳动的土地,必须考虑的问题就是就业。山西作为一个以农业和能源为主的省份,如何来解决市民化过程中农民的就业,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杏梅 《经济地理》2008,28(1):128-130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6省,农业人口比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农民收入低,"三农"问题非常突出,解决"三农"问题对于中部崛起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中部崛起中的"三农"障碍,并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环境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维持农业生产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增产增收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等.本文作者长期从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积累丰富工作经验,就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汤跃跃  张毓雄 《经济师》2003,(12):176-177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点 ,其关键是扩大消费需求尤其是农村潜在的消费需求。但是 ,由于农民实际收入低 ,农村消费需求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为了提高农民收入 ,文章提出了有效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减轻农民负担等对策 ,从而达到激活农村消费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