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张天顶 《南方经济》2014,32(9):27-44
本文在Philips曲线设定下,通过扩展该模型实证考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作用。本文在线性模型设定以及Markov机制转换设定下考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动态变化不仅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地影响着中国通货膨胀动态,而且个别类别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的传递效应相对明显。最后,结合经验研究结果,本文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糖价大幅波动不利于糖产业链的稳定发展。确定期现价格的引导关系是白糖供求双方利用白糖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基本条件。白糖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是更具代表性的白糖现货价格。从长期来看,白糖期货价格与其大宗商品交易价格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白糖期货价格在长期中受其自身和大宗商品交易价格的双重影响。从短期来看,白糖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变动对白糖期货价格变动有更大的影响力。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成为目前我国经济中一个显著问题,因此研究我国通货膨胀趋势的决定因素成为必要,中国通货膨胀长期走势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四个,其中代表货币因素的M2和代表国外输入型因素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上升,而劳动力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在长期中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来都是“华尔街+美元”的权力,是华尔街金融财团利用美元霸权劫掠制造业国家的重要手段。历史事实数次证明: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暴涨暴跌的受益者是华尔街金融大佬,受害者则是中国等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及其制造企业。正因如此,中国必须高度警惕。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一线反馈的信息,目前,中国东南沿海的制造业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冲击,尤其是珠三角的民营制造业企业,他们更显茫然无助。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债危机以来大宗初级商品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引发了关于我国大宗初级商品价格上涨是否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原因的讨论。本文对铜、原油、大豆和糖具有国际代表性的大宗商品价格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大宗初级商品价格变化对CPI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抑制自2010年以来一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我国近来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是为了收缩市场流动性。然而,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的超发和外汇占款过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升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高涨等原因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相关政策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7.
面对2007年下半年以来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形势,东南亚主要经济体积极运用市场干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种政策协调配合应对通货膨胀。短期内,东南亚的通货膨胀取决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能否企稳和其国内政策能否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长期内,则取决于社会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和其企业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消化吸收能力。东南亚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09,(12):20-20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买卖大多以期货价格为基准,国际竞争已从传统制造业领域演变为金融衍生品领域的竞争,期货市场的定价权也被跨国资本操纵。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形势均不容乐观。当我们把通货膨胀放到全球视野中考察,会发现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缺陷、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全球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均衡。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和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并不相同,甚至在多数国家受损的同时,也使某些国家可以无偿掠夺别国财富。而损益平衡与国际经济和制度结构有关,一定程度上也是各国政策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经济衰退的阴云尚未散去,通货膨胀的幽灵已开始在大宗商品市场游荡。一只专盯通胀幽灵的“黑天鹅”今年7月将振翅飞翔,它押注正竭尽全力应对经济衰退的世界各国会被通货膨胀打个猝不及防。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很长时间一直呈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态势。进入21世纪后,形势开始变化。特别是从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全球的通货膨胀,而世界主要工业国的经济增长却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危险。虽然人们都认为,出现全球性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们对危机的认识大大提高,对付危机的宏观经济手段也比以前更多,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过去的2006年,面对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发达国家普遍通过不断提高利率为经济降温。宏观调控措施已在世界各国产生积极的效果,国际油价和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理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也都在各国得到抑制和改善。由此可见,我国2007年经济发展仍将具有一个相对宽松和不断向好的国际环境,高油价和高初级产品价格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会有所减弱,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会明显增加。面对新形势,我国确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从经济发展的“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13.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5日】国际基本金属市场“中国因素”的题材并不新鲜,不过这次铜期货的题材看来是中国买家主动送上门的:一位据信为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官方大宗商品储备机构)工作的刘姓交易员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下了规模达10到20万吨的铜期货空头(赌未来价格下跌)后不见踪影,而国储则否认与该人有任何联系。昨日,LME铜期货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相似文献   

14.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一国经济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当国际市场上存在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的现象时,这种价格上涨就会通过该国与国际市场的传导途径传播到国内从而引起国内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去年以来,中国国内物价持续上涨固然有国内经济增长较快带动需求强劲以及供需结构不合理等内部因素推动,但国际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以及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导致广义货币流动过剩,则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这也使得我国此次通货膨胀呈现明显的输入型通胀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通货膨胀是不是“进口的通胀”,房价下跌是否“普通家庭受到更大影响”?该文对斯蒂格利茨教授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国际价格上涨虽然会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但中国的通货膨胀有国内自身的因素,并且早于国际价格的传导;只有在购房为了投资且用去一生大部分收入和较多贷款的情况下,房价下跌才对家庭产生更大影响,但中国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通货膨胀的全球联动性增强、传导渠道增多,突出表现为能源、粮食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全球新一轮通货膨胀对我国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海外     
《中国城市经济》2008,(5):95-95
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美元贬值、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世界生物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国际投机基金炒作加剧、欧佩克限产等多种因素影响,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粮食、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攀升,导致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出现通货膨胀。为有效应对物价上涨,减轻民众经济负担,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债负担率高企,既影响世界经济也影响中国经济:国际经济复苏的进程缓慢,通货膨胀压力与债务扩张如影随形;深深融入国际经济的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速可能放缓,通货膨胀会反弹.应对美国国债负担率高企对经济的影响,需要三管齐下创新经济政策:一是财政政策从“以资为本”转向“以民为本”;二是自主的货币政策;三是恢复发展资本市场,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过去的2006年,面对世界各国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发达国家普遍通过不断提高利率为经济降温。宏观调控措施已在世界各国产生积极的效果,国际油价和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非理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也都在各国得到抑制和改善。由此可见,中国2007年经济发展仍将具有一个相对宽松和不断向好的国际环境,高油价和高初级产品价格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会有所减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会明显增加。为此,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从经济发展的“有快有好”迈向“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20.
为何这些远在美国、英国等商品交易所的商品期货价格,能够左右和影响全球商品价格?并让中国成为最大受害者?原因很简单——这与现行的全球商品定价机制有关,即目前的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的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期货定价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