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在WOS和CSSCI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以及对文献的筛选、甄别梳理和消化,总结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模式,进而从供给侧——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征以及消费侧——用户行为两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用户采纳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发现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用户采纳行为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指出,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用户采纳行为影响机制这一主题的研究刚刚开始,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也较多,相比而言,国际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网上银行、电子银行、虚拟银行等广义的互联网金融领域,而对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2.
对中小企业在互联网金融中的指标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中小企业在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指标,并利用Q品牌网络直营专卖店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这为解决目前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提供一种思路,也为政府对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形式与发展轨迹,也改变了传统征信业务的覆盖范围与应用领域,这为征信业监管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监管机构应结合征信市场参与者、信息采集与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变化,从明确互联网金融中征信业务主体的身份定位和互联网金融征信问题的管理规定,充分关注信用信息社会化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制定社会化信用信息使用法规等方面着手,做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征信业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不仅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了鲶鱼效应,更为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武汉市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投资行为调查研究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目前影响大学生群体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意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回归检验.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我们发现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初期发展中的特色亮点与不足之处,并提出关于提升改善类余额宝理财产品的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技术的推动,使越来越多精细化的保险创新得以实现,互联网保险蓬勃发展.然而,互联网保险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金融科技为出发点,深入分析"科技+保险"在互联网保险发展中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金融科技在互联网保险变革中带来的各种风险与挑战,及时做出应对,对推动互联网保险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总结出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传统银行机构线上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传统金融模式的特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以及传统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金融行业不断进行结构性改革、技术改革及创新改革等,进而提高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它是金融产业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动态衍变的金融发展模式,对我国金融工程的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我国金融工程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探索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奥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推动了互联网和金融的融合。作为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和金融创新的探索,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保障互联网金融监管到位,又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涵义进行介绍,总结出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难点,并在确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的前提下对如何合理进行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13年已然成为互联网金融井喷的一年。但是伴随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而来的风险更是不容小觑的,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将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加以追踪并且进行综合评述,内容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涵义界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通过综述学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尚不完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界定还未统一以及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研究学者不断完善与充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互联网在冷链行业中的应用,阐述了互联网技术在冷链行业中使用的方案、意义及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冷链行业现状对引入互联网技术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平时实时搜集的即席网络会话语料,从社会语言学方面研究了网络交际语言中的打断现象。语料分析显示:网络交际语言中打断具有自身的特征;网络语言使用主体构成的虚拟言语社团共同体属于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共同体的一种;这个共同体中的成员所遵循的社会规范能够对网络语言中打断的特征做出客观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迅猛发展开发了人类行动交往方式,而且随之产生了一个新型的社会-网络社会。而对网络社会人认识则应注意虚拟现实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间接言语行为是人际交流中使用的一种重要语言策略。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英汉语两种文化在文化惯例、语境暗示和情感蕴涵等方面的差异,在具体的间接言语行为的表达和理解上都会存在差异,导致交流产生障碍,这是需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有三大要素:语音、语法和词汇,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新词语能让人感知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睛雨表”。在对英汉新词研究中,差异对比研究较多但对两者共性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比,找出英汉新词在理据、构成等方面的相同点,探讨英语和汉语的共性,提出语言发展中语言和文化趋同的趋势,对二语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顺应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哈贝马斯着力推动语言哲学从语义学分析研究转向对言语行为能力的探讨,构建“规范语用学”,使哲学研究语用学化。在乔姆斯基、奥斯丁和塞尔等语言学家或语言哲学家就有关语言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哈贝马斯创立了研究言语行为的“规范语用学”。这种新型的语言理论构成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也由此实现了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语言论转向,并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相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的“语用学转向”。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这些语言现象,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交际的工具。而其中词义交叉现象的研究是语言的基础性的研究。文章立足于言语交际,以汉语中词义交叉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一分析一描述法,从汉语中选取特定的例词,通过具体的实例之间的对比来验证理论假设,描述其与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间接语言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最佳关联的两个条件及两个重要推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间接语言现象.但关联理论在解释间接语言方面存在主观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主要理论对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影响深远。该文主要探讨了心理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指出心理语言学对外语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并从言语活动的结构理论、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理论、"语言习得"理论、"信息重建"理论和"错误分析"理论角度具体说明心理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外语教学过程中涉及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条件等几个主要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外语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探讨教学工作的切点。  相似文献   

20.
当代学者认为学生应具有调查、发现、批评和推理的能力。为此在基础演讲课程中,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建立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基础,要让学生认识到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关注社会,加深演说内容的深度;收集演讲原文相关的信息;使用分析文字数据的软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从构建不同技能入手:语言构建技能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精简信息;情境构建技能培养学生把独立的信息联合成为综合性的整体信息的能力;组织构建技能使学生的论证观点更易被观众接受;文体构建技能调节学生传送信息的语言、语体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