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一、实际利率的本质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融资租赁中承租人或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或“未实现融资收益”要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除此之处,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确认的“未实现融资收益”、企业发行债券时确认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企业进行债券投资时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企业进行长期借款时确认的“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等项目也均要按实际利率法摊销。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对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的摊销、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者出售产品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等均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核算。但对于实际利率法的理解和计算比较困难,本文对实际利率法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会计人员学习掌握相关内容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涉及应付债券的溢折价或未确认融资费用及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时。一律采用实际利率法。文章将利用账户法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中债券溢折价的摊销、融资租赁中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分期收款销售中未实现融资收益的确认等均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而实际利率的计算是实际利率法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规定,对融资租赁,承租方要按实际利率法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出租方要按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对先付租金未确认融资费用如何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如何分配,该准则并无规定。而在2007年度注册会  相似文献   

6.
刘海霞 《财会月刊》2008,(11):66-66
在融资租赁中,不论是承租方还是出租方,都存在着对借贷方产生的差额(即未确认融资费用或未实现融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或分配的问题。若按常规算法核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出错。为此,笔者总结出一个简便可行的算式,现介绍如下:假设:期初应付本金余额或租赁投资净额余额为ao,租金为B,实际利率为i,期数为n,则第n期应摊销(分配)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未实现融资收益)为:  相似文献   

7.
企业在购买长期债券投资业务中产生的溢折价,应当在持有债券各期间按照实际利率分摊,实际利率核算法要求企业按照各期持有债券实际占用的资金额和债券实际利率确定各期债券占用资金的利息收益。采用实际利率确定各期承担的利息收益,能更合理体现各期实际持有债券所占资金获取报酬的配比性要求,《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各期持有债券资产的投资收益,从而分摊债券的溢折价。笔者认为从以下四个环节把握实际利率法在核算长期债券投资业务中的运用:可长期债券投资业务核算的初始计量、确认债券投资收益的后续计量、期末核算所持债券资产净值变动的后续计量和转让出售债券的处置业务核算。  相似文献   

8.
3.承租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和出租人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的租金中即包括设备租赁资产的本金价值,又包括分期付租时应承担的合理的利息。因此在支付租金时:承租人出租人属于支付本金的部分冲减长期应付款属于收到本金的部分冲减应收融资款属于支付的利息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各期的分摊额属于收到的利息部分作为“未确认融资租赁收益”各期的分配额承租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方法和出租“未确认融资租赁收益”的分配方法,可以采用实利率法、直线法和年限总和法。融资费用分摊率的确认可以…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中实际利率法的应用涉及到六个准则,按摊销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与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有关的,主要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收入》、《租赁》等4个准则。二是与债券溢折价摊销有关的,主要有《借款费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2个准则。实际利率法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实际利率法的本质可以这样理解,它是指资金使用者根据资金供应者提供的实际资金额度而支付的相应利息。这里资金提供者不仅仅指金融机构,还指具有融资性质业务的企业,如融资租赁的出租企业或分期销售产品的企业(分期不少于三年)等。  相似文献   

10.
在融资租赁中,不论是承租方还是出租方,都存在着对借贷方产生的差额(即未确认融资费用或未实现融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或分配的问题。若按常规算法核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出错。为此,笔者总结出一个简  相似文献   

11.
张铮 《财会月刊》2012,(17):94-96
现行利息收益计算表不能直接反映长期债券投资的利息调整摊销及摊余成本的计算过程,本文运用Excel电子表格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并编制利息收益计算表,效果较好,可供实际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财务会计相关核算中,涉及到一些与资金时间价值相关的内容,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的利息调整摊销、非流动资产减值、融资租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带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中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等.文章以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会计核算为例,结合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与财务管理知识,分析资金时间价值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方法及目的,认为资金时间价值的引入使得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更接近其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我国融资租赁准则的演进过程,比较了IASB、FASB、ASB等准则委员会关于融资租赁的不同处理意见。关于融资租赁的后续计量方面,讨论了资产入账价值与长期应付款之间差额的归属问题,指出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中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依旧存在着逻辑性矛盾。文章认为,借鉴债券发行的折溢价原理,将"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替代"未确认融资费用"以进行后续计量。  相似文献   

14.
自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实际利率法在金融资产等会计实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实际利率法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中的应用颇有难度,文章阐述了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如何确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用案例阐述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当期的融资费用及摊余成本,旨在帮助更多的企业掌握实际利率法的应用,加强对各种财产物资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与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确认时,应当计算确认其实际利率,并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的期间内保持不变。同时,企业应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  相似文献   

16.
毛兰萍  刘慧 《河北企业》2013,(12):10-11
<正>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规定:与融资租赁相关的初始费用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这一规定引起了学术界及实务界对融资租赁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质疑,因为会计分录中"未实现融资收益"的金额与按未实现融资收益计算公式计算出的金额不一致。随后财政部会计司在《会计准则讲解》中进行了修订:"在计算内含报酬率时已考虑了初始直接费用的因素,为了避免未实现融资收益高估,在初始确认时应对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调整。"此次修订虽然解决了未实现融资收益计量上的矛盾,但依然引来了众多讨论。这  相似文献   

17.
张玉静  许延明 《活力》2005,(7):95-95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指南中,对采用预付租金方式进行融资租赁时,有关承租人未确认融资费用和出租人未实现融资收益的会计处理分别如下:  相似文献   

18.
“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中T型账户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科目。  相似文献   

19.
融资性售后回租作为一种融资性质的租赁,其在财税处理上有别于其他融资租赁。本文通过对出租方增值税应税收入进行解读,对租赁准则中出租方利息总额(未确认融资收益)、内含利率的确定提出改进。  相似文献   

20.
李勇 《财会月刊》2014,(7):52-54
融资性售后回租作为一种融资性质的租赁,其在财税处理上有别于其他融资租赁。本文通过对出租方增值税应税收入进行解读,对租赁准则中出租方利息总额(未确认融资收益)、内含利率的确定提出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