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牟丹轲 《财政监督》2011,(11):30-31
本文选取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数据和中期报表数据,依据本文建立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业绩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司业绩与政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呈正向关系,也就是说政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增加将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公司业绩与董事会规模呈负向关系,即董事会规模越大对公司业绩的提高越不利;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独立董事以及具有金融从业经验的独立董事与企业业绩无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数据和中期报表数据,依据本文建立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业绩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司业绩与政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呈正向关系,也就是说政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增加将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公司业绩与董事会规模呈负向关系,即董事会规模越大对公司业绩的提高越不利;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独立董事以及具有金融从业经验的独立董事与企业业绩无关。  相似文献   

3.
储婕 《中国证券期货》2013,(6X):140-140
基于我国深市A股2008-2011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衡量会计信息透明度,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检验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管理层激励等公司内部治理因素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同时发行B股或H股、扩大董事会规模可显著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两职合一不利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独立董事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对会计信息透明度无显著影响;公司规模越大、业绩越好,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中国上市保险公司2007年~2010年的年报数据和中期报表数据,依据本文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资本结构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政府持股比例、外资持股比例、董事会成员持股比例增加以及董事长兼任CEO有利于改善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独立董事比例、具有金融从业经验的独立董事与保险公司资本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中国39家证券公司数据,对公司治理机制与证券公司的市场风险和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的经营效率正相关;董事会规模与效率负相关,且董事持股比例越高,券商越倾向于拥有更大的市场风险;独立董事比例与效率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表明独立董事尚未充分发挥职能;总资产规模大的券商总体上拥有更高的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5年126家上市房地产公司为样本,从内外部公司治理角度,对影响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房地产企业股权比较集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高管前三名薪酬水平对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企业的负债水平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公司绩效水平与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没有显著关系。以此分析结论为依据,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年到2009年的公开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公司治理与企业风险组合类型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对企业风险有显著影响,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人数以及高层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高风险组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国有股、董事会规模与董事会会议次数与高风险组合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特许权价值、公司治理机制和银行稳健性的计量经济模型,并采用16家上市银行2000年~2012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特许权价值的自律效应是存在的;第一大股东性质和持股比例对银行的稳健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影响,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对银行稳健性有显著影响;董事会的监督管理会提高银行稳健性,而独立董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高管持股能够增强银行的稳健性,而高管薪酬却没有激励作用;银行规模和稳健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也支持了"大而不倒"的观点;上市银行的杠杆的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良贷款数量不能客观反映银行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发现: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的董事规模和董事变更幅度与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持股比例和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领导权结构、董事薪酬、董事教育水平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不显著。这对于提升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的价值,促进流通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章丽珠  唐盈 《会计师》2014,(6X):78-79
本文采用2008到2011年的样本数据,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之间的影响,分别考察了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流通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董事会会议次数以及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越高、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董事会进行的会议越多,盈余管理水平相对更低;董事会规模、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会计师》2014,(12)
本文采用2008到2011年的样本数据,研究了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之间的影响,分别考察了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流通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董事会会议次数以及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越高、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董事会进行的会议越多,盈余管理水平相对更低;董事会规模、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我国存续时间5年及以上的32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从2010年到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广义最小二乘(GLS)的方法,检验了我国保险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具有负面作用,独立董事比例、女性董事比例、金融背景董事比例、法律背景董事比例等特征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教育背景董事比例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研究建议我国保险公司应不断加强董事会治理机制建设,实现董事会治理机制从合规性到有效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整理了2013—201566家A股上市房地产公司数据,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特征.具体研究董事会人数、独立董事占比、董事长总经理是否二职合一、董事会持股比例、董事会薪酬、独立董事薪酬、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薪酬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舒  陈信元  黄俊 《金融研究》2018,456(6):155-170
利用2003~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基于独立董事薪酬视角对其治理效用的发挥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当独立董事的薪酬过低时,存在激励不足问题,不利于调动独立董事履职的积极性,由此造成公司高管变更与经营业绩间敏感性的降低及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提高。与此相仿,当独立董事的薪酬过高时,存在激励过度问题,削弱了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也将导致较低的高管变更与经营业绩的敏感性及更高程度的公司盈余管理。最后,我们对独立董事薪酬影响其治理效用发挥的路径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过低的薪酬降低了独立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的意愿,而过高的薪酬造成独立董事更不会对董事会议案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开始,保险公司在股票二级市场的频繁举牌成为保险业界、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门现象,保险公司作为大股东持股上市公司,能否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保险公司是否是优质的机构投资者?本文选取中国A股市场2006~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保险公司作为前十大股东持股的上市公司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寿险公司作为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规模、发展能力、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票回报率显著正相关,与贝塔系数负相关;财险公司作为大股东,其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公司规模、发展能力、流通股比例、股票回报率显著正相关。此外,本文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保险公司作为大股东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寿险公司持股可以显著提升上市公司下一期的经营业绩;财险公司持股对上市公司下一期经营业绩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董事网络、独立董事治理与高管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董事的治理行为受到所处社会网络的影响。基于"董事在董事会同时任职的直接或间接联结关系"而形成的董事网络,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检验了独立董事的网络特征对其发挥在促进高管激励有效性影响中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公司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越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越强;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国有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正相关关系更弱;进一步研究发现,用独立董事网络中心度解释的高管薪酬部分对未来业绩有促进作用。结论丰富了"网络和治理"研究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007-2010年我国上市满一年的14家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和董事会治理特征对银行综合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股权集中度而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综合绩效负相关,而前五大股东及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综合绩效显著正相关;就董事会治理而言,董事会规模与综合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董事会会议次数和董事薪酬与综合绩效显著正相关,但独立董事比例对综合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杨肃昌  阮受郎 《时代金融》2014,(17):192-195
商业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于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本文选取2010-2012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对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绩效与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数量和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间呈负相关,并且都是显著的。而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外部监事比例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并没有对银行内部控制产生显著影响。此外,大股东的国有性质有利于银行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9.
顾冉 《会计师》2019,(1):3-5
本文收集了中国2017年38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应用统计软件,对公司治理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经营者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营者持股比例越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国有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国有持股比例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技术创新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越高,企业的创新力度越大。同时,本文还根据上述分析,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提升中国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董事会作为代表公司行使其法人财产权的会议机关,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规范和经验分析共同表明,董事会特征会对其职能的行使发挥作用,进而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两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找出专属于我国创业板公司的规律。实证结果显示,董事会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最优董事会规模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