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振东  侯洋 《价值工程》2011,30(36):156-156
采用实验法对新疆维吾尔族喀什地区中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的体质监测进行研究。结果:新疆维吾尔族13-18岁中学生身体形态城男、女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高于乡村男女学生,总体低于全国均值水平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旨在为中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提供参考资料,研究其在整个国民体质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男性犯罪青少年和在校中学生为对比分析对象,旨在经过对犯罪青少年与在校中学生就应时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两方面的比较分析,了解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实际情况,并为当今社会减少青少年犯罪和维护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以及培养其良好的应对方式提供必要的参考,从而为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培养健全的人格提供心理学依据,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分析,提出若干策略及对策。以期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箴言。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心理学理论,论述了中学生心理健康应具备的主要特征,分析了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学校、教师、家庭等多个方面,塑造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彦军 《价值工程》2011,30(3):203-203
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对策,提出了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分析,提出若干策略及对策,以期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箴言。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揭示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特征,为特殊家庭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西安市四所中学263名学生,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自尊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明显高于双亲家庭,女生较男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监护人性别和文化程度对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结论: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变故的原因、单亲家庭结构、父(母)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等,社会及家庭应从这些方面入手,采取更科学的方式,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团队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对学生的成长和团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中学生心理素质培育所面临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学校心理素质培育的思路和有效途径,通过积极心理学教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经验和感悟,对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培育模式的创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藏族中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对其问题行为的影响,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西藏地区普通中学的595名藏族中学生进行调查.结论:藏族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受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其中情绪知觉和情绪控制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三部分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素质。而长期以来,受传统培养模式“唯分数论”的“一考定终身”及以分数为唯一选拔标准的录取手段的驱使,教育只偏重于成绩或智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德育和心理健康因素的培养。因此新世纪对人才的培养,要更加重视德育和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必将成为本世纪人才培养教育的新模式。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反映了人才的质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那么,大学生究竟应当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问题是事关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办学模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故需要对他们加强心理健康的引导和干预.本研究使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50名中职学生进行健美操运动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健美操运动可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感、抑郁等不良心理症状,对提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朱正洋 《活力》2009,(25):15-1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标准,保持正确的认识能力、正常的情绪表现、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健全的人格。在培养身体素质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体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高低,对于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故需要对他们加强心理健康的引导和干预。本研究使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鳊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50名中职学生进行健美操运动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试验,实验结果显示:健美操运动可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感、抑郁等不良心理症状,对提高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诸多的人际交往、情感以及就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大学生而言,受学习与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的趋势。因此,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探索,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相关问题,浅谈看法,以期望能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应激应对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应激的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关系,本文使用了生活压力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国人健康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更多采用情绪积极和情绪消极的应对方式;(2)问题消极应对是大学生最常采用的应激应对方式;(3)从数据上看,情绪消极应对会降低受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而问题消极应对则会提高受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影响,高校心理健康老师应当引导大学生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维吾尔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我国的发展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维吾尔族人名对于了解维吾尔族,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维吾尔族人名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首先从对维吾尔语黏着性特点的分析入手,研究总结了维吾尔族人名的构成特点,实现了以词性,词干,后缀等特征来找出维吾尔族人名识别方法,并设计了选最佳特征模板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而且更有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罗明理 《活力》2006,(3):156-15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在中学生教育中,除抓好德、智、体、美的教育外,还要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对当前基础教育状况认真分析后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强烈呼唤。关注和开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刘海兵  郭玉林 《活力》2004,(11):172-172
2003年底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对所属新兵连全体新战士的心理健康测试中有心理问题的人员竟然高达36.7%。这其中以人际关系紧张、强迫症、忧虑、抵触情绪和认识问题偏执等心理障碍症状最为明显。妥善解决好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基层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社会人才供给的重要保证,通过规范化教育机制的落实,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基于此,文章以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为切入点,结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并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李艳  王剑平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9):109-111,114
本文旨在研究长程团体辅导对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程团体辅导能够提高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主要表现为自卑感的消除、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参加活动次数的增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