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基于全球石油总供给、中国石油需求、其它国家或地区石油需求、全球石油库存和国际石油价格等时间序列,构建一个五变量的SVAR模型,研究国际石油价格对各因素的结构响应.并重点分析了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石油需求对国际石油价格有显著的正向冲击,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有显著的负向冲击.本文还发现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贡献度较大,两者之和占比高达20%左右.因此,中国石油需求和全球石油库存是影响国际石油价格重要因素,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变化时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2.
刘玉鸿 《时代经贸》2008,6(7):42-43
石油被喻为“工业经济的血液”,事关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命脉。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将降低0.3个百分点,同时会加剧全球CPI物价指数上升。而从2001年年底以来,5年内每桶石油价格已上涨了50美元。  相似文献   

3.
《经济视角》2008,(7):38-39
全世界都在摆开阵势,迎战全球通胀威胁。 6月中旬,G8会议、亚欧财长会议、中美第四次战略经济对话、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会议.国际重量级经济会议接踵而至.而所有的会议,都绕不过去“粮油价格高涨背景下的全球通胀威胁”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4.
张国云 《经济世界》2001,(10):24-27
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剧烈震荡,成为各国密切关注的焦点。 20世纪最后一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曾发生剧烈动荡。先是一路暴涨,直逼40美元一桶,欧佩克4次提高原油日产量都未能稳定油价。到年末,欧佩克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又大幅下滑。油价的动荡直接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使国际社会一片恐慌。 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1年全球石油平均价格为23美元一桶,但今年油价平均每桶已高达近27美元,并不断大幅波动,敲打着全球经济界的神经。 油价一波三折 纽约商品交易所在今年6月初开市后不久.就传出伊拉克停止石油出口…  相似文献   

5.
原油价格再次出现飙升的兆头。近来纽约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44美元,这是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值。伊拉克及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局势依然不稳,俄国石油大企业的经营危机已经露出马脚,美国、中国的需求毫无减弱的趋势。汽油等石油产品的价格在上涨,而日本是个资源小国。日本何去何从,对此我们直接采访了在日本石油公司中雄踞老大的新日本石油公司总经理渡文明。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进口量不断攀升,而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微乎其微的价格话语权与自身石油大买家的地位极不相称。石油进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动荡局面下的价格风险以及相对进口价格较高的被动局面。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石油进口价格的困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中国石油进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国内石油市场现状,从石油进口成本出发,分析了中国石油进口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为27520万吨,而原油产量只有16930万吨,石油进口超过了1个亿,净进口总量达到9738万吨,占石油消费总量的35.4%。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和进口国。而国家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1-9月份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已突破了1个亿。石油进口量的大幅增加、进口依存度的不断扩大以及价格的频繁波动,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刘玉鸿 《时代经贸》2008,6(11):42-43
石油被喻为"工业经济的血液",事关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命脉.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将降低0.3个百分点,同时会加剧全球CPI物价指数上升.而从2001年年底以来,5年内每桶石油价格已上涨了50美元.  相似文献   

9.
李玉明  杨慧 《生产力研究》2012,(3):126-127,261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石油在我们工业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石油价格也逐渐成为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对石油依赖程度的增强,国际油价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石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石油价格波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王亦 《财富时代》2004,(1):14-14
为争夺中国繁荣的汽车市场.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竞相在中国发起激烈的价格大战,它们原本享有的丰厚利润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1.
财经人语     
《经贸实践》2012,(8):4-5
成美元大幅贬值和全球性通胀,意在向国外转嫁危机损失。因为美元的70%在国外流通,全球货币储备的60%是美元资产,而我国外汇储备的70%是美元资产。美元每贬值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我国上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被蒸发掉。近两年,我国进口的石油、铁矿石、大豆、棉花等大宗物资价格每年上涨30%至60%,给企业造成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2005,(10):9
9月13日,科威特股票市场在开市后,迅速冲破了1万点大关,创出历史新高。中东地区投资市场的火爆,完全是拜石油价格一路走高所赐。自2003年4月底。美伊战争结束以后,全球石油价格由每桶26美元升至今年8月每桶70美元。石油收入的大幅增加,不仅大大增强了中东石油输出国的实力,也刺激了当地的股价和房地产价格的飙升。  相似文献   

13.
原油价格再次出现飙升的兆头。近来纽约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44美元,这是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值。伊拉克及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局势依然不稳,俄国石油大企业的经营危机已经露出马脚,美国、中国的需求毫无减弱的趋势。汽油等石油产品的价格在上涨,而日本是个资源小国。日本何去何从,对此我们直接采访了在日本石油公司中雄踞老大的新日本石油公司总经理渡文明。 《东洋经济》∶原油价格在不断上涨,请问其原因是什么?有人说第三次石油危机已经到来,您是怎么看的? 渡∶原油价格是由需求与供给来决定的。2004年全球的日需求量大致为8140…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以石油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储备减少、价格飙升,结合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气候环境问题,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代表,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2006年我国开始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随后又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实施细则,使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方面的扶持政策日趋明朗化。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力争到2010年,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页岩气以其丰富的蕴藏和快速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能源体系,使得传统能源出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页岩气开始对全球石油供需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并引起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关注。通过对石油市场的分析可以判断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低碳经济战略发展机遇的推动力,成为世界油气地缘政治格局发生结构性调整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全球经济失衡进一步恶化,美国经常帐户赤字超过了9000亿美元。同时由于美国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美元持续贬值,这使美元地位产生动摇,导致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美元贬值加剧带来的风险在全球不断蔓延。特别是由于美国次级贷款风波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石油企业的价格经营能力较差,无论对国家的石油安全还是油田资产增值都存在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研究,指出我国石油企业在享有原油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较低的资源取得成本的情况下,盈利和国际经营能力方面严重落后,生产和销售成本过高,价格意识中忽略国情和消费比价,漠视市场及消费者;而国家在资源管理方面欠缺手段,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缺乏税收激励,对石油企业经营要求太低.为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石油经济的繁荣,本文从石油企业和国家的角度分别提出建议:石油企业应从销售人员素质、销售运输方式、生产成本管理和承担价格责任等方面进行改进,国家应增强对石油企业价格控制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考核激励,建立权利金制度,提高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全球石油储藏量急剧下降的背景下,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我国对燃油的消费需求正在以惊人的快速度增长,在新的能源还没有得到大量应用阶段之前,以高油价为标志的能源短缺问题将长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节能已成为我国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走之路,寻求汽车节能与环保势在必行。针对日益严重的汽车耗能问题,笔者从改变发动机设计、汽车驾驶技术及开发新能源的角度探讨了汽车节能的技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陆桥视野》2008,(9):83-83
7月1日,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尔盖.博格丹奇科夫表示,俄罗斯石油公司不排除重新考虑按合同向中国出口石油的价格。他说:“不能说不会重新考虑价格,我们目前正在同他们讨论这个议题。”  相似文献   

20.
石油是“能源中的能源”、现代工业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命脉,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石油供应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在考虑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时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据国际能源专家分析,在今后20年内,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将急剧增加,石油供应中断的危险性也将增加。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不仅要重视国内市场,而且还要特别注重国际市场,要站在全球角度来审视本国的石油供应问题。世界各国对全球石油供应资源的争夺,构成了世界各国政治、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