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空间计量模型实证人口年龄结构因素对居民消费影响,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多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居民低消费支出聚集区域数量减少,且城镇变化大于农村,东北城镇发展快于西部城镇;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低而居民消费率高,经济发展受限;城乡少儿抚养比高而相邻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低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低,养老不再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压力;当前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无显著空间相关,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率有正影响,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可以考察经济转型期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少儿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老年抚养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生育率、家庭规模、居民储蓄率都与居民消费有同向变动关系.其中少儿抚养比对东部居民消费拉动作用最大,而生育率、家庭规模因素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其政策含义是:在刺激内需、扩大居民消费时要充分考虑地区间的人口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各地区居民消费率的差异影响及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局部带宽理论出发构建兼顾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空间面板数据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推导出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设定下的极大似然估计量。实证结果表明,儿童抚养系数的变动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影响较大,其上升会降低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并提高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会提高中、西部十个省份的居民消费率;儿童和老年抚养系数对东部和东北地区几乎都没有影响。此外,部分省份的居民消费率受周边省份居民消费的溢出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成因,采用中国31个省份1997年~2013年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东、中、西三大地区居民消费受老龄化的影响,结论是我国居民消费受滞后两期老年抚养比负向影响,但老龄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对消费率的影响反而越小。  相似文献   

5.
赵珍 《西部金融》2022,(1):39-43
本文在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房价影响居民消费内在机理的基础上,使用2013-2019年数据,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房价对陕西省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少儿抚养比对消费影响不显著,老年抚养比、房价和陕西省居民消费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老年抚养比提升、房价上涨均会降低居民消费,其中老年抚养比提升不仅直接降低居...  相似文献   

6.
推进城镇化是增加我国农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重要突破口。采用2002—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城镇化、农村人口结构、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作用大于西部地区;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门槛估计值为0.589,在城镇化水平高(大于0.589)的地区,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但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区的城镇化水平还未达到门槛值。应进一步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尤其是中西部次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消费回流,进一步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利用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12—2018年中国36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系统评估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对消费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对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异质性角度看,中西部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对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效果显著,而东部地区政策效果不显著;从影响机制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化政府宏观调控水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直接和间接路径释放居民潜在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中国应进一步推广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试点范围,为推动跨境电商和跨境消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和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模型为基础,引入相关人口变量建立动态的Panel Data模型,利用2000~2014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在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人口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结构受过去消费习惯的影响较为显著,且与人口因素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具体来说,老年抚养比和人口性别比提高会减缓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城镇化的提升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在当前人口发展状态下,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低层级消费在我国仍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人口结构的平衡、人口素质以及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将会不断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市级面板数据对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密度与居民消费率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因此,只有逐步改变过去“摊大饼”式、粗放扩张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着力增强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提高城市人口密度,降低运人的成本、运物的成本和知识传播的成本,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1.
借助中国省际动态面板和静态面板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与城镇化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农村减贫得益于财政支农工具与城镇化战略的交互协同效应,但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减贫的促进效益更强;财政支农投入中的扶贫性投入和就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村脱贫,而综合性开发支出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则在中西部地区更具农村减贫的拉动效果;虽然我国的农村贫困存在明显的"棘轮效应",但随着财政分权、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村医疗教育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会得到相应抑制。  相似文献   

12.
为更准确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通过以消费者跨期最优消费理论为基础,结合城乡居民的消费特点,可推导出包含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居民消费函数。考虑到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别采用2002—2012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城镇和农村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与消费的关系在城乡之间的异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构建社会保障引导居民消费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运用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并且分别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与消费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并未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都对消费产生正向作用,中部地区老年抚养比与消费有负相关性,西部地区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构建测算居民消费潜力的指标体系,使用2008—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这一促进作用对高收入、受教育程度高及东部地区居民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两种效应:一种是通过提升收入水平和推动消费方式革新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即数字红利效应;另一种是通过扩大数字鸿沟阻碍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即数字鸿沟效应。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存在基于收入结构和教育经费的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论为制定相关政策以引导数字经济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缓解数字鸿沟效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不但取决于要素总量,还受要素结构的影响,因而要素结构的变化会对出口结构产生影响。三期迭代模型分析表明,人口年龄结构不仅会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通过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变化对生产结构和资本存量产生影响,进而对出口产品结构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老龄化和少子化程度的提高会促使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产品结构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偏移。对2003—2015年1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证分析表明:老年抚养比与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正相关,少儿抚养比与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负相关;随着老龄化和少子化程度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出口产品结构的边际影响逐渐减小。中国应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实现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商品市场具有很强的人口集聚作用,是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湘西地区为例,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商品市场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商品市场发展对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长期影响和一定的短期影响;商品市场越发达,商品市场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越显著。因此,民族地区要着力提升商品市场的发展规模和效益,发挥好商品市场对区域产业和人口集聚的作用,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1996--2009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存在预期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本文最后从实证研究的结果出发,提出了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并有效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消费理论为依据梳理了新型城镇化促进消费增长的机理,认为新型城镇化通过收入、环境、示范、价格、财富效应等驱动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并根据我国2000年~ 2014年分省的面板数据,分别就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全国整体看,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价格效应与居民消费存在负向关系,居民消费受消费习惯影响较大;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的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同时,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惯性"最强.由此建议将增强收入、环境、示范、财富效应的广度和深度作为减少消费习惯对居民消费影响、扩大居民消费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考虑,中国的消费率和消费结构有以下几个特征:资本形成率过高,最终消费率过低;政府消费率过高,居民消费率过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所上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上升缓慢;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差距有所扩大;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消费支出的差距有所扩大。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主导型和外贸主导型的增长模式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化;政府要通过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提高消费率;政府要扩大公共品支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居民收入差异与人口年龄结构两个视角,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不同层次收入群体及年龄结构差异与我国居民消费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年期消费整体偏低,中年期消费倾向于居住支出方面,青少年期消费与教育支出存在较大关联;从区域来看,高收入地区老年期人口消费不足,中、低收入地区的经济环境制约中年期人口的消费水平;从居民收入差异来看,整体上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倾向于基础生活保障方面,中、高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更多体现在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及教育娱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消费产品上。总体上,缩减居民收入差距及提高老年期人口消费比重是改善我国居民消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