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青少年犯罪,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18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王刚 《活力》2009,(18)
刑事审判模式是指:在法庭审判时,法官、检察官和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法官在庭审中调查证据,适用法律的方式.刑事审判模式由刑事诉讼结构决定,刑事审判模式决定犯罪控制制度.深入研究刑事审判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犯罪是刑事审判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最新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立法中确定的已经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是成年人,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是未成年人,这就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界限.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具有认识、情感、动机、性格、社会、行为等特征,从这些特征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的心里原因既有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外在的社会、家庭等因素,本文从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的分析出发,提出了青少年犯罪心理预防的对策,以期对防止和控制青少年犯罪能有微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魁俊 《活力》2005,(12):55-55
我国的金融凭证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金融凭证诈骗罪与其他刑事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刑事违法性的基本特征。(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一切犯罪行为,之所以要被界定为犯罪,首先是因为严重地危害了社会。金融凭证诈骗罪所危害的是国家的金融秩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业担负着调整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使命,金融秩序如果遭到破坏,对我国市场经济来说,无疑等于釜底抽薪。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将会从根本上被动摇,进而威胁到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我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将会付之东流。(2)刑事违法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构成犯罪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所有具备刑事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因为犯罪行为除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之外,还应当具备刑事违法性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是指违反刑法规范,具体到金融凭证诈骗罪,不仅严重违反了《银行法》、《票据法》等金融法规,也直接触犯了刑法,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统一。(3)应受刑事处罚性。犯罪与刑罚具有必然的联系,刑法法规对于犯罪的调整手段即刑事处罚。同对待其他刑事犯罪一样,刑事处罚将依法适用于金融诈骗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与法人。  相似文献   

6.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是指,为有效制裁跨国犯罪,各国的司法机关依据双边条约、国际公约或互惠关系,在刑事事务方面,协助他国履行一定的诉讼实体或程序的活动。它是一国司法权在领域外的延伸,因在打击跨国犯罪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而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成功实施的多个司法协助案例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我国存在司法协助立法缺失的问题,希望能在以后的司法协助道路上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犯罪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艳文 《企业研究》2013,(14):177-178
犯罪心理学是公安专业的专业课。从课程性质而言,它是犯罪学同心理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本文从犯罪心理学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其学科性质、相关内容与其他刑事学科配合性不够、课程教学难以满足现代人才发展的需要几方面阐述犯罪心理学课程体系需要改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犯罪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目标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刘京辉 《价值工程》2010,29(12):164-164
随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日益增多,法学界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深入化、多元化。本文试从人格障碍的角度对青少年犯罪原因进行新的理论探讨,归纳和分析了青少年犯罪中典型的人格障碍类型以及青少年人格障碍者的犯罪特点,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道德教育在防止犯罪中的作用,和青少年道德教育如何开展作一初步探讨。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从1979年至今,特别从最近的严打情况来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总犯罪的比例在增高、目前已占犯罪总数的70%到80%。如今年6月,杭州市公安局通缉的35名罪犯中,青少年有30名,占85.7%,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必须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呈现出严重性趋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青少年社会化、需要与动机、人格发展、犯罪角色等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诠释了青少年犯罪成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潜  刘奕彤 《活力》2011,(16):46-46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是指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将超越行政机关执法范畴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尤其是涉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政处罚案件.从一般行政执法中分流出来,及时移送刑事立案,其目的是监督依法行政。充分发挥行政执法机关发现、揭露犯罪、打击犯罪方面的能动性.对行政执法权力与刑事司法权力进行整合,以形成打击合力,达到规范、制约行政执法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环境犯罪作为一类特殊的犯罪其潜在的社会危害性早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实。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立法,危险犯最为环境犯罪的既遂标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纳,无论从此类犯罪的特点还是我国的保护现状上看,我国都应在危险犯引入环境犯罪。  相似文献   

13.
实体真实与正当程序、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是各国刑事程序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贯穿于刑事程序始终的时常发生利益冲突的矛盾方面。不得要求任何人自证其罪原则及由此产生的沉默权,则是一国刑事程序在上述相冲突的利益选择上的价值倾向的集中表现之一。因此,本文试对沉默权作一探讨,以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田玉文 《活力》2005,(10):150-150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一大严重问题,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团伙犯罪是其突出特点。从心理学家阿德勒"自卑感"与"补偿"理论出发,拓展出对青少年团伙犯罪研究的新视角,同时对冀东地区团伙犯罪青少年进行了抽样调查,将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分析了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原因,即自卑感的来源和过度补偿的表现方式,并引申出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在专利犯罪的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使法院判令被告赔偿由专利犯罪行为使被害人所遭受的物质损失。但是由于知识产权与其他财产性权利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专利犯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在理论界和实务界是有争论的。在专利犯罪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符合诉讼经济原则和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目的,专利犯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合理确定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形事政策过程中,检察机关开始探索运用刑事和解的方法来处理案件,以化解犯罪嫌疑人(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实现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向保护.所谓刑事和解是指采用调解方式对刑事案件进行结案,是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一种有效措施,它体现的是恢复性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18.
于春江 《民营科技》2010,(10):92-92
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并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有效预防控制犯罪、高效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传播知识、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使部分青少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网络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而又棘手的问题。因此,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特点,制订积极有效的防范对策和措施,预防和打击这种新兴的犯罪,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福德  孙翔宇 《活力》2005,(5):62-62
我国刑法第6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专设一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共9个条文14个罪名。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可以分为污染环境类犯罪和破坏资源类犯罪。污染环境类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环境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使环境受到污染,对他人的人身健康或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破坏资源类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环境资源法律、法规规定。非法开采资源,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应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这里所述的资源包括水产品、野生动物、耕地、矿产、林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