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截至2006年年底,汽车产销量已超过700万辆的中国.已成为汽车消费世界第二、汽车生产世界第三的产销大国。 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一个新时代:自主品牌不再只是一面飘扬的爱国旗帜.迎接她的还有实实在在的市场。  相似文献   

2.
1953至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走过50年历史。随着越来越多的轿车"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日益加大,而自主品牌问题受到众多关注,尤令中国汽车业有关专家、企业人士难以释怀。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谢尼克说:汽车工业最为追求经济奇迹和民族自豪感的国家所看中。是的,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好车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一、中国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品牌现状全世界汽车企业是"6 3"格局:即以通用、福特、戴克、大众、雷诺、丰田为首的六人汽车集团和雪铁龙、本田、宝马三大独立汽车生产商。2003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440万辆.总销量超过德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汽车市场,但在全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前景●马仁洪今年五年至十年,将是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增长的重要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从“量”的增长方式,向“质”的转变、飞跃逐渐过渡,即汽车工业大规模的联合重组;汽车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规模取胜转向技术取胜,依靠强的科技开发能...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在国外市场还是我国市场.德国汽车品牌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004年.德国汽车工业全球范围内生产整车超过1300万辆,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0.7%:2005年德国国内生产汽车575.7万辆.居世界第三:2006年尽管油价持续走高.德系车的高档车奔驰、宝马、奥迪的销量却均有不小的增幅,其中大众旗下的奥迪增幅更是达到了9.3%。在高端市场上,德国汽车更是遥遥领先。德国汽车企业具有非常强的品牌意识。在2005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中.德国以9个品牌位居第二。而在这9个品牌中.汽车品牌就占到了5个,即奔驰、宝马、大众、保时捷和奥迪。  相似文献   

5.
龙昕 《广东大经贸》2007,(12):13-15
“质量!质量!还是质量!”在2007年中国(广州)汽车发展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谈到中国自主品牌要如何发展壮大时大声疾呼。中国汽车凭什么到国外市场参与竞争?首先自然是要有自己的品牌,让你的产品有辨识度,让消费者能记住你的产品。而毫无疑问,质量问题是自主品牌中最重要的一环,必须“达到吹毛求疵、万无一失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国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兑现入世承诺。中国的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新的上升期,透过“十一五”规划,我们大胆猜想中国汽车业的未来,汽车产业将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汽车海外畅销;日新月异的汽车科技创新和日益严格的汽车环保政策,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2006,(3):8-10
汽车,是工业文明截止到当今时代认同率最高的符号.它意味着人类驾驭自然和延伸自我的成就感。人们透过对汽车的热爱,表达自身对以效率为核心的工业文明价值观的认同. 目前,汽车已经是美、日、德、法、意等国最大的产业,是许多国家对GNP贡献率最大的产业——日本汽车工业产值占日本GNP的9%-10%,美国占5%~6%.世界500强中汽车行业的年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500强营业收入额的10%。没有任何产品能与这个“改变世界的机器”的巨大市场营业额相比。汽车正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汽车产业的魅力令无数国家、厂商为之折腰。 今天的中国无疑正在驶入汽车时代。统计表明,相比于其他过度成熟的市场,中国的汽车市场充满了生机——2005年前六个月,美国汽车市场增长1%,欧洲是零增长.日本是负的4%;而中国则增长21%。显然,中国汽车市场和汽车消费的潜力无比巨大。为此,跨国公司对于介入中国市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同时,中国企业也在更努力地把握家门口的机会。 这个汽车时代来临的当口,让我们进行一点点回顾、展望、关注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很多汽车企业打着“全方位开放”的旗号,与国外大企业集团合资。不但没有学到外国的先进技术,连自己的品牌、市场都拱手送给了外方。拿着微薄的利润,躺在合资的安乐窝里睡懒觉,致使我国汽车工业核心技术空洞化,丧失了在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人需要有自己的品牌,而不是成为国际汽车巨头的附庸。丰田可以开创一套后来居上的汽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卓人 《中国经贸》2004,(11):54-55
中国的未来,需要产生一大批有民族自主技术产权的品牌。拥有世界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却没有以开发能力为代表的核心竞争力,今后中国有可能成为跨国公司的世界生产基地。在引进外国技术和资金的同时,必须坚持进行产品开发。“两条腿”走路是学习外国技术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北美汽车市场的增长缓慢,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以其生机勃勃的成长势头吸引着来自全球的目光,纷纷来到中国“驻寨扎营”,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也逐渐盛气候。毋庸置疑的是,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车展,可谓该年度最后一大汽车盛宴。 无论是国外厂商还是本土厂商,都以最新、最鲜艳的技术向所有的观众进行展示。同时,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研发,也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生机。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新一代高性能汽车发动机取得了“零”突破;另一方面,自主创新成为推动中国企业的源动力。本土动力的突破,使国人看到了希望。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多元化矛盾也引领着我们从不同视角审视这个行业。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汽车业又将何去何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吸引外资累计超过200亿美元,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核心和今后发展重点的轿车工业,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国际化程度.2003年汽车进出1:3贸易额接近20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完全自主发展已不可能。而中国拥有世界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以市  相似文献   

13.
龚晓 《浙江工商》2006,(5):22-24
回顾吉利的发展史,任何对中国汽车工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对吉利在打造民族轿车上的执着和艰辛,任何稍有民族情结的人都会肃然起敬。2005年10月,国家科技部召开的“吉利现象研讨会”甚至用这样热情洋溢的语言评价吉利: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灵魂,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脊梁!那么,中国汽车界的这一“脊梁”是如何挺立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4.
老牌汽车工业一片惨淡之时,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新兴市场。此话不错,新兴市场容量巨大,加之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迅猛,这些都令处于困境中的欧美汽车制造商垂涎。但是,市场再大,还是有个限度,中国汽车厂商的日子在金融危机中也并不好过,又如何再与外来猛虎分食?  相似文献   

15.
趋势一:重组整合加快年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预计2007年将是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国内汽车为主角的“重组整合”之年。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终于加入WTO,这是中华民族历史盛事。全国人民为之欢欣鼓舞。然而,加入WTO以后,我国相关产业将会受到严重冲击,而汽车工业又是首当其冲,这一点已经十分清楚。那么,中国汽车工业在加入WTO以后,如何与“狼”共舞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一、滞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成因 中国汽车工业从50年代起步,已经过了50年的发展历程,至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仍然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成因: 一是对汽车工业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到位。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化大生产产业,它的产…  相似文献   

17.
第九届北京国际车展在11月的首都掀起了一股汽车热潮,从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到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都离不开车展这一话题。 2006年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与前几届相比有了显著的进步:首次跻身全球A级车展;参展面积、展车数量、垒球首发车等多个指标刷新了历史记录;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占到了总数的1/3,并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车展水平正在逐届提高,对促进中外汽车界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主题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三保”任务的实现,需要有~批产业较快发展作为支撑。无论是从一季度汽车销售数据来看,还是从上海车展传来的消息来看,汽车产销形势都较好。对于这样的局面,人们当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全球汽车工业不景气的情况下,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是否会延续这样的走势,又该如何看待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呢?  相似文献   

19.
张谦 《首都经济》2014,(2):24-26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领域技术上还受制于人,和汽车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在呼吁弯道超车,“互联网汽车”的出现给汽车工业赶超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20.
江淮汽车:坚持自主创新实现企业快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的几年正是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几年.也正是中国老百姓个人汽车消费迅速膨胀的几年。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不但要面对跨国公司大举进攻.同时也要承受着来自同行业竞争的巨大压力。而大多数世界汽车品牌都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品牌已经成为跨国汽车公司开拓中国市场强有力的武器.这对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的本土汽车品牌而言.是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