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县从1999年10月开始实施贵州省非国定县财政小额扶贫工作三年来,已累计发放用于发展解决贫困群众温饱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适合家庭经营的其它副业的财政小额扶贫资金352.64万元。为了解这一资金的发放回收情况、扶贫效果如何,还有哪些问题,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做好我县下一步财政小额扶贫借款工作,最近,我们对全县实施贵州省非国定贫困县财政小额扶贫借款以来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一、资金发放情况自1999年以来,全县已累计发放财政小额扶贫资金362.64万元,资金发放涉及全县10个乡镇115个行政…  相似文献   

2.
资金到户办农业:推进扶贫战略转移的必然要求王思铁从十多年扶贫开发的实践看,扶贫资金作为扶贫的一个重要手段,始终是服从服务于各个阶段的扶贫战略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扶贫资金数量的多少,投向是否合理,运作方式如何,都直接影响着扶贫战略目标任务的实现。一、从...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扶贫到户、直补到人的要求,切实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和大学生入学难问题,从今年起,陕西省扶贫办将全面启动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安排财政扶贫资金2700万元,对本省6552名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进行学费资助。  相似文献   

4.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注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辽宁省的扶贫工作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和扶贫攻坚三个阶段。省直机关的扶贫工作从1986年开始,先后有129个省直单位与全省的40多个县(市)、180多个乡镇和130个困难企业的14000户贫困户建立联系,各单位累计无偿拨付、捐赠资金1.3亿元,帮助筹措生产资金12.2亿元,机关干部职工个人捐款共计2500多万元。在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了360万人,扶贫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总结10多年来省直…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扶贫资金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扶贫资金使用的生态效益是扶贫工作取得持久经济效益的基础,本文对甘肃省1983-2000年扶贫资金使用的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从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生物措施,农村能源,法规建设诸方面,提出了提高甘肃省扶贫资金生态经济效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经过九年扶贫和两年攻坚,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面积和贫困人口大为减少,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这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年,各级党政把扶贫攻坚作为一件主要任务和大事来抓,使贫困山区的农业设施、资源利用、水利、交通基础建设、办学条件等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改善。根据贫困农民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扶持,以实现扶贫的最佳效果,这既是十多年来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也是科学、合理、高效地分配和使用扶贫资金的重要依据。笔者对国家级贫困县——武乡县八个攻坚乡镇的500余户贫困农民进行抽样调查,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扶持难易程度进行了如下分类。  相似文献   

7.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全国开展了脱贫攻坚战,扶贫脱贫工作任务艰巨,本文通过贵州省2014~2018年这五年的贫困人口、扶贫资金投入等数据,从贵州省扶贫工作在贫困发生率、扶贫资金的投入,扶贫减贫效果等几个角度来对贵州省扶贫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8.
自1980年中央财政设立第一笔专项扶贫资金N2004年的400多亿元,中央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35亿元,地方财政扶贫资金也在逐年增加。同时,每年扶贫贴息还有5.3亿元。过去20多年来,我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了2004年底的2610万,这一成就被世界银行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这2610万是指年人均收入低于625元的人口,按低收入贫困线827元统计,我国农村低收入人口还有约6000万人,如果按世界银行每人一天一美元的标准计算,  相似文献   

9.
信阳地区是河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区、革命老区,也是一个贫困地区。1996年10月,农发行在全区组建了12个分支机构。机构成立伊始,就以扶贫为己任,在全区组织实施了"1 1扶贫工程"。近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许。此项活动为信阳老区扶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找到了一条信贷扶贫的新路子,选择了一种好载体、好形式,这是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具体行动和措施。信阳地区信贷扶贫工作开始于1986年,在十余年的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简单强调资金平均到户,片面理解富县工程,致使资金使用分散,论证不足,部分项目失败。鉴于此,如何走出一条既体现国家扶贫攻坚政策要求,又不重蹈"撒胡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由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贵州省扶贫资金审计条例》,已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据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介绍,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政策的倾斜,用于贵州的扶贫开发资金逐年增加,为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加强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有必要制定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的地方性法规。《贵州省扶贫资金审计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贵州省实际制定的。据悉,《贵州省扶贫资金审计条例》中所称的扶贫资金,是指用于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改善农村低收…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财务会计》2005,(4):10-10
由贵州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贵州省扶贫资金审计条例),已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2.
4月22日至27日参加世行援助“加强中国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到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进行了调研。调研以访问调查农户为主,以此了解扶贫所开展的工作,扶贫项目的实施状况,农户参与扶贫的情况,扶贫资金运作的途径及资金管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扶贫互助资金"仪陇模式"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成功意义的典型操作模式。本文以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度与使用效率、实现扶贫互助资金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作为扶贫互助资金运作的基本目标,以满足农户资金需求与促进农户增收、实现农户广泛参与与自主管理、推动农户互助合作与支持新农村建设作为扶贫互助资金运作的发展目标,考察了异地复制"仪陇模式"的扶贫互助资金运作的效果,并与作为对照的非"仪陇模式"扶贫互助资金的运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异地复制的"仪陇模式"试点能够满足扶贫互助资金制度设计的目标要求,尤其是在提升财政扶贫资金对贫困户的瞄准度和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具有突出表现。这说明,"仪陇模式"异地复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扶贫开发稳步推进,扶贫标准逐步提高,贫困人口逐步减少。1982年,我国启动"三西"专项扶贫计划,拉开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序幕。1986年,成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改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认定贫困县,确定扶贫标准,设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94年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1年和2011年,先后两次颁布实施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至今累计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之友》2009,(21):4-5
广西扶贫工作任务繁重,进入扶贫工作新阶段,国家、自治区每年都筹措投入16亿元以上的扶贫资金。如何管好用好这些扶贫资金,既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稳定大局,更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自治区纪委、监察厅近年来结合我区实际。从源头防治入手,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构建扶贫资金监管五个有效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真正惠之于“贫”。  相似文献   

16.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农业专项贴息贷款“财政统贷统还”的做法及体会曹能求安徽省金寨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1986年以来,上级每年都投入一定数额的扶贫贴息贷款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怎样合理安排、使用和管理这笔资金,充分发挥其效益,通过10年的实...  相似文献   

17.
一、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创新扶贫思路 大理州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内容,创新扶贫思路,变因贫而扶,扶贫部门单打独斗扶贫模式为整合资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支持、农户主体的扶贫模式,规划用10年时间,每年解决全州最贫困的100个行政村的贫困问题,每村投入扶贫资金不低于150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不低于80万元,各级部门整合资金不低于70万元,扶持资金重点用于实施“966”工程。  相似文献   

18.
社区基金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荷扶贫项目资金的主体是赠款。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无偿的资金援助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对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到户扶贫项目,则存在使用效率低、缺乏持续性等问题。受国内小额信贷扶贫和贵州省草海“村寨发展基金”项目的启发,1998年中荷扶贫项目设计了“社区基金”并开始试点。  相似文献   

19.
贫困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有史以后人类一直坚持不懈地试图解决贫困问题,我国作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虽然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贫困现象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遏制,贫困人口的基数依然比较庞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参与式扶贫作为一种新颖的扶贫模式,不仅能给贫困农村带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同时还可以协助贫困农村扶贫项目的制定、执行、监测与评估,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效率,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成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国家每年推出财政政策拨发扶贫资金对农村人口进行支持,但同时在进行扶贫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涉农扶贫资金的财务审计与监督存在着许多问题,以权谋私、雁过、拔毛欺上瞒下等腐败问题成为资金分配时的常见行为,所以为了扶贫工作能够良好的进行,现对扶贫资金的法律机制提出几点监督和审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