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市场型银企关系的内涵及其特征从静态上分析,市场型银企关系是指银行与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资金联系;从动态上考察,它则指银行与企业以资金、产品、信息、技术为纽带,在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前提下生成的“荣损与共”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我国银企关系是国家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内部联系,企业的资金需要由国家财政拨给,资金的流动和分配不存在市场交易的特征。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了市场经济,企业的结构呈现为多元化。国有企业转轨改制进入市场,国有银行也走向商业化,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目前的银企关系存在的问题,阻碍着银行与企业关系的发展,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我认为政府、企业与银行是现代经济关系中的“大三角”,因此按照市场运行规则,确立各自的市场定位并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在政府、企业与银行三者关系中,政府是市场的调控主体,而企业与银行是市场的运行主体。政府作为社会的代表和调控主体并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一企业和银行的运行。而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即通过政府的组织作用,大力培育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各种交易场所,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和发展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为企业和银行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提供良好  相似文献   

4.
《四川改革》2000,(2):28-2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也取得重大进展。银行的干部实行垂直管理,党的组织关系实行垂直领导,银行已从过去单纯供应资金的政府部门转变为经营贷币资金的金融企业,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如何建立新型的银政银企关系,如何找准金融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5.
对重建新型银企关系的若干思考凌江怀,黄真一、当前银企关系进一步扭曲变形的突出表现及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银行逐渐取代财政,成为我国企业资金的主要供给者,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银企关系亦按市场取向的改革有了不少新的变化,但形势的发展并不...  相似文献   

6.
杨怡 《理论观察》2005,(4):146-147
我国银行与企业在业务经营上过于依赖,在市场经济中,做为市场主体的银行、企业之间关系应该是有选择的合作关系,但由于自身转变不到位,以及周围环境的限制,阻碍了银行与企业向独立市场经济主体转化进程。构筑新型、健康的银企关系是十分迫切的,需要政府、银行、企业、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理论界就银行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根据古典微观经济理论,银行垄断标志着银行业内部竞争的缺失,必然带来高信贷利率和低信贷总量,从而导致整个银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效率损失。与此同时,现代信息经济学却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为研究银行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由于信息不对称及代理问题的存在,银行市场垄断力量和信贷总量及质量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正比例或非线性关系。而这种银行市场结构与企业信贷融资之间非确定性关系也暗示了制度因素的重要性,因而引发了众多学者从法律环境、信用环境、产权结构和政府管制等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政府、企业与银行是现代经济关系中的"大三角",按照市场运行规则,确立各自的市场定位并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政府、企业与银行三者关系中,政府是市场的调控主体,而企业与银行是市场的运行主体。政府作为社会的代表和调控主体并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企业和银行的运行,而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即通过政府的组织作用,大力培育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各种交易场所,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和发展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为企业和银行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制订、规划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和产业政策,调整产业布局,引导市场主体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运用利率、再贷款、公开市场、汇率、税率和价格政策等调控微观经济的运行。并培育以信用为道德核心,以公平竞争和在个人能力成就基础上的合理利益取向为价值观的市场经济文化。同时,健全法律制度,以法律形式规范,保护市场主体的正常生产经  相似文献   

9.
银行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并具有影响力的经营部门之一。上市银行更是作为一类特殊的企业,处于多重经济责任关系之中,银行的经营活动不同于其他的商业企业,因而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也不同。最近十几年来,金融危机的爆发、银行业务的日益复杂、传统监管的乏力以及对市场约束的依赖使得加强银行的透明度已成了国际银行业的共识,特别是2004年确立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市场纪律作为三大支柱之一,更加奠定了信息披露在推动银行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论德国企业性银企关系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市场和企业两分法为指导,以事实根据为基础,着重论证了德国银行和部分大企业之间银企关系制度的企业性质,指出德国银行主导作用的基础是对企业的产权控制。与以银行信贷为基础的日本主导银行相比,德国银行对企业的优势地位相对稳固。银行对企业的控制性更强。因为产权实施具有法律强制性。银行对企业产权的稳定性与银行资金流动性的要求不符,容易引起银行信用危机,因此必须有必要的环境,才能使这种企业性银企关系制度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一种更加综合的银企关系度量方式,从贷款公告市场反应的视角,首次检验了银企关系强度与企业金融化对银行缓解信息不对称能力的影响。基于A股市场数据,研究发现银企关系越亲密,贷款公告的市场反应越正面,表明亲密的银企关系有助于提高银行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能力,但危机后企业的金融化行为会削弱亲密银企关系的信息价值。文章深化了银行信息生产领域的研究,为银企关系的信息价值以及信息在金融市场中的传递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重塑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口文/萧松华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及体制转轨时期银企关系透析(一)计划经济体制下银企关系及其后果建国以来,国有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基本上是监督与被监督、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且通过信贷联系来实现,但结果体现为银行对企业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银企关系的典型表现是:一方面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逃、废银行债务,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大量上升,银行对企业的信任普遍下降;另一方面银行资金充足却异贷严重,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却普遍不足。造成上述银企关系扭曲的直接原因在于我国的腐主用缺失,只有加强和整顿社会信用秩序,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诚信的制度规范和社会环境,才能使银企关系得到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德国紧密型银企关系是其金融体制的一大特色。德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的,银行是全能型的银行,银行的业务范围非常宽泛。在德国的工业化进程中,主要依靠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包括银行贷款和投资持股等,其他渠道的资金来源很少。在此过程中,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日本主银行制度源于战前的银行体制和二战期间的“军需企业指定金融机关”制度。战后,日本金融体制基本被保留下来,在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期,日本企业与银行通过相互持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和银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紧密的银企关系加剧了企业危机与银行危机的连锁反应,导致银行与企业相互羁绊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肖武 《魅力中国》2010,(35):350-350
日本主办银行制度发展,成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逐步建立起了一个以银行为中心的巨大企业集团,如三菱集团,住友集团,芙蓉集团,三和集团和第一劝业银行集团。巨大企业集团的相继建立以及企业集团内部密切的银企之间的商务往来和合作关系大大增强了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银企之间的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构成了战后独具日本特色的银企关系。  相似文献   

17.
银企关系的“前生今世” 对于银企关系,以往人们关注的是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即企业与某个特定银行之间建立长期关系,企业从其主银行那里获得的贷款比重最大,及互相持股、资源共享等),特别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差点成了中国银企关系的范式。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环境与条件与日本不同,因此,曾经鼓噪一时的主银行制度并没有在中国找到其生长之空间。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实施主办银行制度的现实反思王少平董昕李树岭主办银行制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市场选择,以签订协议的形式,银企双方建立相对稳定的信用关系,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设想,1996年济南市金融系统为了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按照上级行部署,率...  相似文献   

19.
王丽萍 《北方经济》2009,(17):87-89
一、引言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和内部资本市场的效率两个问题展开的.作为特殊企业的银行是否存在内部资本市场以及其效率如何同样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Houston,James和Marcus(1997)分析了美国281家控股银行的2000余家附属机构的贷款增长率与现金流和资本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控股银行附属机构的贷款增长对其他附属机构的现金流和资本变化比自身的现金流和资本变化更为敏感,据此他们认为控股银行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在不同附属机构之间配置稀缺的资本.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逐步完善,商业银行与企业的性质、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银行作为全社会资金配置的中心,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其经营同样依托于市场。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下,亟需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一、村住新型银企关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确立新型银企关系。在计划经济下,国家专业银行被异化为国家机关,承担大量政策性业务和宏观管理职能,这使得银行的运作带有明显的非企业特征,也扭曲了银企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