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布劳恩(1993)的人口迁移理论,对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敛机制进行了理念探讨。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但三大区域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全国范围内、东部以及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并不存在。三大区域之间及各省市之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收敛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部分农村以园区和示范区的形式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丰富了农村区域理论的实践.该文试图将区域经济学和的空间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用于研究中国城乡关系的实际,考察我国农村区域的示范效应,并以城市经济圈和农村区域的经济关系为基础,构建和论证城乡区域对接的理论模型,分析在农村区域的影响作用下,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对接机制.该模型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经济增长和空间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探索和实践提供理论分析,并提供一个农村区域发展方面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经济收敛指标与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密切相关。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达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78%,农村人口因素所引发的农业生产要素的改变,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作用不容小觑。有学者研究指出,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即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差距仍然在扩大,农村经济的基尼系数不断增大也证实了这一点。还有学者提出,高素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是人口红利由量转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区农业TFP差距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收敛机制和已有研究出发,试图回答中国农业生产地区间差距是否会逐渐缩小的问题.在使用参数和非参数相结合的办法测算了全国29个省份1985-2005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础上,对地区间差距进行了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省份之间的农业TFP没有缩小的趋势,不存在绝对收敛,只有东部地区内部省份间的差距会无条件逐渐缩小,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存在新增长理论的收敛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西方农业制度经济学的演进历史来看,新佃农理论在古典与新古典重农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了交易费用与风险因素,开创了新制度重农主义经济学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农业制度经济学实验,则是一门关于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农业领域方面的实验方法应用。因此,中国的农业制度经济学的学科设置分为农业市场组织的契约分析、农村要素产权结构比较与自然资源环境管制理论三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道格拉斯·诺斯,1920年生于美国,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他开创性地运用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来研究经济史问题。由于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而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诺斯是当代经济史学界最受瞩目的大师之一,他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用制度经济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和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这是不符合经济学理论的.多数学者将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相悖归咎为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制度性障碍.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约束,并依此约束建立了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影响的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流动方式不尽相同,转型期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国内不断加深,但其基本理论框架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研究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还是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还存在一些争议。通过对经济学派基本脉络的把握、经济人假设的讨论及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的分析,研究了森林资源功能与效用问题及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问题,为我国森林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力资本的大量流失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诸多研究表明城乡差距的扩大与城乡人力资本溢出效应是息息相关的。以卢卡斯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为基础,创建了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两区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湖南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在城市只进行城市内部的内溢性,而在农村很大部分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的外溢性。  相似文献   

10.
企业合作是企业实现组织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材料产业必须走企业合作之路,通过企业合作,提高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加强产业竞争力.本文以新古典经济学一体化战略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马克思企业协作分工理论、中间性组织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企业合作这种组织创新模式的概念和特征,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