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子承父业"是目前我国家族企业权力交接中的主流模式。本文借助家族企业双系统理论,深入分析该种模式在家族企业权力交接中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兰斯贝格的企业家庭发展理论,提出"子承父业"不仅仅是简单的职务更替,更是家族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规划。与企业家庭发展四阶段相对应,"子承父业"权力交接过程也包括四个阶段。因此,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该模式中家族企业权力交接的流程及各阶段对应的问题,以期帮助家族企业顺利实现权力交接。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家族企业发展到今天,权力传承已成为我国家族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中国国情,"子承父业"的内部传承模式是我国现阶段家族企业权力传承的首选,但这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必要时仍可让职业经理人接班。  相似文献   

3.
宋沛军 《企业活力》2011,(12):67-71
代际传承是家族企业最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之一。纵观中外关于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子承父业"仍是许多家族企业首选的交接班方式。为此,父辈应尽早让子女融入企业,承担企业发展的重任,通过实践和竞争适时传承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保持家族企业的持续成长与生命延续、传承创业者的精神、理想和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家族企业"子承父业"传承模式的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族企业的继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首先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介绍了其中的两种理论模型。然后结合众多家族企业传承的案例,对中国家族企业采用“子承父业”这种传承模式的原因及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各自进行了论述。最后,简要介绍了未来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子承父业型继任模式是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主要模式。文章立足于我国家族企业成长的现实背景,实证研究影响子承父业型继任模式选择的八大因素,研究发现:子女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子女对企业的忠诚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家族和谐、父母对子女的信任、子女的继任意愿、父母的意愿、家族文化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对子承父业型继任模式的选择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2008—2018年沪深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式和家族化方式对长期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与职业经理人传承模式相比,子承父业传承模式家族企业的投资规模下降幅度较大,但主要降低的是资本支出,R&D支出在长期投资中的占比下降幅度较小;并且与间接创办型家族企业相比,直接创办型家族企业有利于促进子承父业家族企业长期投资规模的下降,但是却抑制了该类家族企业R&D投入占比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我国家族企业普遍采用子承父业的传承模式进行继承发展,但随着经济运行体制与竞争环境的变化,子承父业模式也面临各种障碍和挑战,应全面分析影响家族企业的个人、家族、企业、社会环境四个系统框架,并结合国情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中国的家族企业正处于两代人财富、权力的交接过程。毫无疑问,"权力"交接时代也是企业最脆弱的时刻。在"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下,老总们在选择接班人时更是举棋不定,是"世袭"还是"禅让"?但无论有多少争议,杂音有多大,"财富二代"已经粉墨登场……换帅模式:八成"子承父业"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首选形式的子女接班,由于我国家族企业深受"家文化"的影响,目前存在职业经理人队伍和市场不成熟,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现状,家族企业尚未发展到两权分离的程度,故采用"子承父业"的接班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国家族企业子女接班未形成制度化,存在子女接班人选择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权力传承协调和移交机制等危害,最终导致信任危机和影响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后果。因此,家族企业子女接班从子女接班人的甄选、培养、评估和考核、奖惩到最后获得继承权,需要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来分析,以此强化子女接班制度化管理思维。  相似文献   

10.
受传统文化、成本制约、社会信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子承父业"的内部人传承模式在我国普遍存在,但这并非是企业培养接班人的唯一模式。大量经验表明,家族企业的接班人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企业传承的效果。本文从内部培养和外部培养两方面划分了四种接班人培养模式,并结合实践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提出模式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如何推行物业管理中的“感动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龙 《价值工程》2010,29(24):141-141
油田物业为用户提供"感动服务"需要系统实施一些举措,体现"用心服务"思想,有针对性地推出"亲情体验服务",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探索"感动服务"途径,这样才能为今后的服务升级积累经验,并逐渐使用户感受到物业的服务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田楠 《价值工程》2011,30(18):291-291
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而人们制造的垃圾也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对传统的家庭垃圾桶进行改进,用创新,计算机辅助设计,绿色等现代设计方法设计出一种新型轻便的"双耳"型家庭垃圾桶。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揭示购房者认知价值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测度购房者认知价值各类因子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法。研究结论:1.“小产权房”购房者认知价值因子可分为功能服务、购买成本、持有风险、心理诉求。2.功能服务、购买成本、心理诉求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动机层面有正向影响,其中功能服务的影响程度最大;购买成本、功能服务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决策层面有正向影响,持有风险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决策层面有负向影响,其中购买成本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浅析“以房养老”在我国的发展及运行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绪男  李乐 《价值工程》2009,28(10):166-168
目前,我国正在快速地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的危机对政府、社会的养老责任形成了挑战。而单纯地依靠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家庭养老模式,短期内很已难满足现实中养老压力的需求。在这种条件下,"以房养老"作为自我养老的一种方式,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是一种良好的补充,在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以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因此,对"以房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制度运行中政府的作用,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使养老的压力逐渐加大,客观上进一步要求开拓养老金的来源渠道,放宽养老的思路,使养老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起源于荷兰的"以房养老"模式,现已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相继推出,成为全世界老年人改变传统生活方式、享受高质量生活和实现生活效用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抢辉 《价值工程》2010,29(13):68-69
从物本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与管理理论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发展到"社会人"、"复杂人"和"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密切相关。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本管理兴起的时代背景,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手段人","目的人"和"服务人"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徐德富  吴星 《价值工程》2010,29(8):61-61
家族企业作为我国民营企业最普遍的制度安排,在经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一般将"家族制企业"视为是一种低效、落后的前现代企业组织形态。那么为什么我国众多企业都愿意"锁定"家族企业这样一种"低效、落后"的制度安排?本文试图从影响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因素解释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制度安排的非均衡问题,揭示“小产权房”供地市场的制度成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博弈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宏观环境下,“小产权房”供地市场是现有土地制度安排非均衡的结果;2.土地商品价值的认知给农村集体土地带来了潜在的获利机会,产生了土地制度变迁的强烈需求。研究结论:由于国家对土地市场制度改革的滞后,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容易进行诱致性制度安排,从而形成了“小产权房”供地市场。  相似文献   

18.
张丽艳 《价值工程》2010,29(33):107-108
根据《物权法》制定的《房屋登记办法》,进一步细化了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明确规定了房屋登记的程序。如何正确履行房屋登记程序,怎样规避程序违法,这是房屋登记机构工作人员必须面对和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房屋登记的实际工作经验,本文着重阐述了准确履行房屋登记程序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更好地完成房屋登记职责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钟育浩 《价值工程》2014,(15):315-316
"远离故乡,外出就业"已经成为当今一种社会现象,而远在他乡就业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也开始慢慢得到人们重视,于是就近就业得到人们的关注。远离家乡带来的空巢现象、幸福感降低、家庭价值观缺乏,都会造成家庭的不稳定和家庭的破裂。而就近就业不仅能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还可以促进中国城镇化,减轻财务负担。实现就近就业,既有利于提高家庭幸福感和家庭凝聚力,也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于解决社会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郑州市农业合作社和大型超市的实地调研,分析我国农超对接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总结了“农超对接”实施的3种典型模式,即“超市+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超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和“超市+农户”模式;从流通方式、流通绩效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农超对接与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