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受托环境保护责任"理论从需求和供给的视角分析环境审计动因,以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研究规模为标本诠释环境审计需求,以我国环境审计结果公告数为标本诠释环境审计供给,以我国环境审计案例为标本诠释环境审计需求和环境审计供给之间的契合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环境审计需求强烈,环境审计实践将更加有赖于环境审计服务的供给能力,而环境审计服务的供给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幅度提升环境审计服务供给能力是推进我国环境审计实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环境审计是当今审计研究的热点.从环境审计实务开展的现状来看,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已成为环境审计发展和付诸实践的瓶颈.环境审计环境是指与环境审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环境审计理论和环境审计实践发展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环境审计环境构成因素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审计环境因素的多元性、复杂性.构成环境审计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环境审计环境的正面影响因素和反面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环境审计是审计学科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开拓的一个审计新领域,发达国家开展环境审计的实践经验表明,环境审计是控制和防范污染的有效管理措施之一.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环境审计系统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环境审计系统应该包括政府环境审计、内部环境审计和民间环境审计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贺伟  郝玉贵 《全国商情》2012,(11):47-49
基于环境绩效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近几年来国内对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一直呈上升态势。本文对中国知网CAJD中的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和归纳,认为环境绩效审计的相关要素研究、环境绩效审计模式的选择、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以及我国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问题和推广策略等问题已是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热点,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完整的环境绩效审计尤其是低碳经济相关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将成为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荷兰是较早开展环境审计的国家,其环境审计法律制度具有政府强制环境审计与社会组织自主环境审计并重、注重环境绩效审计、加强欧盟范围内区域合作环境审计等特点。近些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荷兰环境审计法律制度也开始呈现注重依托企业自主环境审计机制,全面开展环境保护政策绩效审计,跨部门多领域协作环境审计,以及积极开展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审计的趋势。荷兰环境审计法律制度对于我国环境审计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环境问题已经逐渐超越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对于与环境相关的财务问题尤其是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越来越重视,而环境绩效审计是环境审计的重要方面和发展趋势。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是审计领域的新课题,本文选择甘肃省作为切入点,研究和探索建立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指标体系设计力求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结合,并以甘肃省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指标框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检验。而且对未来的环境绩效审计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丰富我国的环境绩效审计理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系统论与控制论的基本思想,绩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不断与环境发生着信息传递。绩效审计外环境包括信息化环境、法制化环境、透明化环境、政治环境;绩效审计内环境包括职业道德、绩效审计技术方法。审计风险也应是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一个因素。为提高绩效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防范绩效审计风险,必须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尽可能将各种影响绩效审计质量的因素纳入控制范围,进行全面地规划和安排,把握重点的质量控制环节。  相似文献   

8.
赵琳 《新智慧》2004,(11A):42-43
环境审计准则是指对审计主体进行环境审计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指南。这里的环境审计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情况的财务审计,对有关组织的业务活动是否符合环境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的合规性审计,对有关组织的环境管理责任及其工作成果进行的绩效审计。环境审计准则属于审计准则的范畴,是现有审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应包括国家环境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准则和内部环境审计准则。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审计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存在诸多不足,审计标准和指南缺乏,使工作可操作性不强;事后审计、被动审计,无法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审计机关与资源环境保护机关不能有效整合资源,资源环境审计成效不明显。因此,必须加快资源环境审计的高层级立法工作,形成体系完整、功能配套的制度群;强化资源环境审计的事前监督和预防职能,赋予审计机关相应的问责权;整合与资源环境审计相关的部门的资源,使审计工作不留任何间隙。  相似文献   

10.
论审计环境     
审计环境是指影响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的物质基础和外在的制约条件。它有内在和外在环境两种表现,其中内在环境是指审计文化,外在环境则是指财政、金融、投资、社会保障和经济法律等体制和制度。审计环境研究之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因为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客观反映,直接影响着审计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缘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而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论述了环境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环境审计在我国实施的状况,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环境审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绩效审计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绩效审计的现实环境,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选择我国绩效审计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意见的供给方对审计意见购买是否成功实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影响审计意见购买的会计师事务所因素可分为由域环境和工作环境构成的外部环境因素以及由专用人力资本构成的内部环境因素。因此,应重点关注诸如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执法力度、会计师事务所处环境的竞争程度、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等因素,从审计意见供给方防范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事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战略选择.本文从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系统、现代审计监督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入手,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拓展、组织发展以及职业发展的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是育人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文化将营造出更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环境。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树立把握全局的观念,对班级文化建设所涉及的各方面因素要认真分析,科学把握,由表及里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环境审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立,将为人们从经济角度进行环境管理与保护开辟一条更科学、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际环境法是在保护国际环境方面协调各国行动的法律,只有各国切实履行国际环境法所规定的义务,建立健全本国的环境保护制度,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环境保护领域积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一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影响人,人改造环境。良好的图书馆读者德育环境的构建是影响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厘清德育环境对学校德育的作用机制,了解高职院校读者德育环境的现状,才能构建有高职院校特点的图书馆读者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由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以行政为主导,环境行政执法显得尤为重要.调查研究表明,河北省环保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但环境状况和环境行政执法不容乐观.研究河北省环境与环境行政执法状况,探讨改善和加强环境行政执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