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协整检验对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五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这五个因素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测算了广西现代物流与这五个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发现广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关联度最高,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度最低.  相似文献   

2.
乐小兵 《物流技术》2012,(23):348-350,404
利用协整检验对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五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这五个因素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进一步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测算了广西现代物流与这五个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发现广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关联度最高,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联度最低。  相似文献   

3.
孙良涛 《物流技术》2014,(13):208-211
以云南为例,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云南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农产品物流与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物流业人才和信息化人才的关联度较大,而与其他几个因素的关联度一般甚至较差。最后指出云南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使得物流业真正起到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区位商测算了上海市物流业的集聚度,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了在三次产业划分下,上海市物流业区位商与各个产业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物流产业集聚与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关联度,进而文章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水平因素(TEC)、政府影响因素(GOV)、人力资本因素(HR),以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IND),利用上海市2004~2013年的基础数据,建立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物流业集聚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物流业是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论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江苏省物流业等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工业、物流业、批发零售业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大。最后,对发展江苏物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中通过对中山市物流业与工业的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探讨了中山市物流业与工业是否存在联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通过分析发现中山市物流业与工业关联程度不强,说明工业发展了,物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从多方面去发展中山物流业。  相似文献   

7.
李煜  骆温平  刘华荣 《物流技术》2014,(19):141-143,158
运用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结合数据包络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物流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两者的关联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经济区外,其他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制造业;技术进步是影响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东部、南部和北部沿海经济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水平较高,西南、长江中游和黄河中下游经济区次之,东北和大西北两业联动水平最差。  相似文献   

8.
田振中 《物流技术》2012,(15):32-34
在分析河南省物流业与零售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有关指标的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度,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测度,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物流业与零售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物流业发展是零售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零售业发展对物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河南省物流业与零售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有关指标的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度,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测度,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物流业与零售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物流业发展是零售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而零售业发展对物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用灰色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来分析南宁市货运总量、货物周转量与经济指标的关联度,从而找出影响物流量的优先经济指标,分析了南宁市物流的基础,并对南宁物流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曾承晓  陈光玖 《价值工程》2010,29(29):34-35
采用SWOT综合分析法,在全面分析四川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基础上,制定四川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战略备选方案,利用QSPM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分析方法得到备选方案的战略吸引力总分和排序,筛选出符合四川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需要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理论分析内蒙古现代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物流的灰色特征,对内蒙古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指出,目前农牧业的发展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对内蒙古物流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也是影响内蒙古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内蒙古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万春 《价值工程》2014,(24):14-15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盛促进了快递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欠发达地区的物流快递业提出挑战。本文以内江市地区快递物流业的发展为例,运用解释结构模型,通过对内江快递物流业现状进行分析,理清影响内江快递业发展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因素间的逻辑框架。对内江快递物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使用2001-2018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测算了产业协同度,并考察了产业协同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城市整体及南方和北方的产业协同度呈现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北方的产业协同度低于南方;在南方和北方,产业协同发展可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在南方和北方存在差异;学习机制、互补机制和竞争机制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技术效率共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南方和北方的影响机制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发挥市场机制、完善保障体系和加快北方地区发展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文佳  熊涓 《企业经济》2020,(1):108-118
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多样化水平与制造业集聚呈倒U型关系,同时城市化水平会对服务业发展模式与制造业集聚关系产生影响。分区域模型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层次、要素禀赋等因素有所差异,东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呈线性关系,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中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现阶段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多样化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正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都将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誉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并且将会积极健康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数量因素,也有属性因素(虚拟变量)。文中基于这一思路展开,利用1982~2012年的数据,国内生产总值选取为被解释变量,表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货物周转量、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货物周转量表示,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物流业的相互关系。文中最后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唐碧军 《价值工程》2014,(13):313-314
在我国因SO2排放而形成的酸雨危害日益严重,每年造成数千亿的经济损失,SO2及酸雨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钢铁企业是国家重点的基础产业,产生的SO2约占全国排放量的10%以上,其中烧结工序中排放总量约占钢铁企业排放总量的50~60%,解决好烧结工序SO2的减排,就是抓住了钢铁行业SO2减排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物流是新兴产业,主体是谁、如何发展、需要哪些要素,尚不太明朗;物流是基础产业,并上升为一些区域的主导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区域物流系统的解析有助于理清物流人才、物流科技、物流资金,物流管理机构、物流供需机构、物流科研机构,物流发展环境、物流产业、物流产品诸多要素的相互关系。在引入相关创新行为后,区域物流系统便升级为区域物流创新系统,其良性运行有助于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提升。实证分析南通物流有助于阐明区域物流创新系统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9.
谭志喜 《价值工程》2014,(32):211-213
交通行业属于现代旅游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交通行业已经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性产业,恩施位于湖北省西部位置,这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交通因素的影响下,恩施的旅游业一直未得到良好的发展,就现阶段来看,湖北省的交通资源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就有效提升了恩施地区的旅游可进入性,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以恩施地区为例类分析交通变化对旅游业发展影响以及旅游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伯超 《价值工程》2014,(36):186-187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渊源深厚,互动融合已成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常州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升级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构建常州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保障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