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久没有听到白酒圈谈文化了,更多的是听到“盘中盘”、“直分销”、“消费者盘中盘”等—个个很形象的概念。这些工具可能也给一些白酒企业带来过生意,但是的确从中看不到白酒行业的真正源动力;简单地说,茅台、五粮液、金六福、汾酒等众多重量级企业在快速地增长,但好像没有听说他们采用这些炫耀的工具。那么,行业领先者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有个说法是,湖南和河南被称为白酒市场的“两难(南)”,别有意味。两南是白酒的消费大省.但地产酒相对来讲不够强势,外来酒纷至沓来,也许正因为如此,两地消费者对白酒品牌多是一种不断尝新的消费心态。而这则使得白酒市场的竞争中没有绝对的强者,品牌竞争激烈且多变。湖南的状况大致如此,所以白酒市场很容易发生很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端白酒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突围而出,必须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借鉴国外品牌的成功经验,品牌奢侈化是高端白酒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条基本路径。强大的消费需求能力和白酒行业高速发展趋势将为白酒企业进军奢侈酒品牌提供保障,未来,白酒奢侈品牌或将成为白酒企业发展方向。目前,中国急需拥有自己的世界级奢侈品品牌,而白酒奢侈品牌将提升整个行业的价值和发展空间。本文对白酒打造奢侈品牌的条件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长龙 《糖烟酒周刊》2005,(43):22-23
苏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江苏白酒消费的重点区域。隶属于泰州的兴化市更是白酒消费重镇。据经销商反映,当地白酒的年消费额决不低于15个亿,而且这个市场比较开放,消费者很容易接受来自不同地区的白酒品牌。巨大的市场容量和相对较好的市场氛围吸引着众多品牌纷纷进入,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5.
短信杂坛     
《糖烟酒周刊》2005,(41):6-6
白酒以后的发展将主要走两条路线,一是品牌路线,二是健康路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行业做大难,但是消亡也不可能。白酒行业竞争激烈,有来自内部的冲击,也有来自外部的冲击。白酒不是朝阳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它正向着品牌、名酒企业和原产地集中三个方向上走。——泸州老窖集团董事长 谢明  相似文献   

6.
白酒产业新一轮的整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在整合中寻求发展和崛起的二线白酒品牌来说,如果不能清醒地预测、认识白酒大环境下的未来趋势,可以肯定的说:经过这一轮产业“淘沙式”的整合,一些白酒品牌将会被淘汰出局。因为,此番整合中的竞争决不是机会的竞争,而是企业综合能力的竞争。所以,二线白酒品牌在发展和扩张的道路上,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经营道路该如伺走,要明白在新一轮的产业整合中,企业基于什么样的路径来规划未来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倾听     
《糖烟酒周刊》2005,(8):A015-A015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国内白酒消费的绝对值会逐步下降,但是白酒不会消亡,而且白酒消费量的下降也不是等比例下降,而是有升有降,高档白酒会升,中低档产品则会降。——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茅台董事长指出了未来白酒的市场变化,指出了白酒未来是高档酒竞争时代,高档酒的竞争将更激烈,各白酒企业应加大对高档酒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特殊的品牌背景和企业背景。以及历史赋予的机遇,正使得老牌文君酒充满了新鲜的活力,市场潜力和优势日益明显。2005年白酒行业的竞争日益残酷激烈,不同品牌在终端的拉锯战使得整个白酒行业硝烟弥漫,老牌名优酒的复苏使得市场格局暗含着新的变化。随着以强控渠道为特征的酒类终端的竞争逐渐走到顶峰,以品牌为竞争主题的下一轮的竞争逐渐走到前台,一批具备悠久的历史积淀和藏在深闺具备品牌价值的老品牌白酒开始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四川的文君酒正是这样一个产品。  相似文献   

9.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6,(15):37-38
随着竞争更加深入,白酒市场操作费用的提高,这几年渠道扁平化逐渐成为行业的一个主流趋势。许多白酒企业开始倾向于直销,或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减少渠道层级,许多企业直接控制的经销商细化到了地级市,很多成熟白酒品牌的厂家更是直接发展县级经销商。  相似文献   

10.
一个成功的高档白酒品牌可以看作是白酒企业在市场上的“VIP”标志。如果想看一个白酒企业的实力,那么可以看看这个企业的高档品牌在市场上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1.
阿文 《糖烟酒周刊》2005,(18):B024-B025
有“中国最大的白酒原酒基地”之称的四川邛崃,有多家颇具实力和规模的白酒原酒企业。多年来,这些企业一直以向其他市场表现良好的品牌酒供给原酒为主营业务,其自身的发展依附于其他企业的成功。随着市场的变化和行业的竞争性调整,原酒企业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在于拥有自己的品牌。于是,原酒企业也毅然走上了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2.
《广告大观》2010,(11):61-62
从品牌的角度看,中国白酒毫无疑问在向着奢侈品方向裸奔。正如名牌不是品牌,奢侈不等于奢侈品,中国白酒市场很符合国内消费市场的“从规模市场向价值市场转移”的大规律,正是这几年白酒行业要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糖烟酒周刊》2005,(31):B038-B038
横空出世的盛世天香,就犹如一道清新犀利的曙光,推动中国中高档白酒市场的竞争,也为身处杂乱白酒品牌面前的消费者指明了方向——喝酒到底喝什么?回归品质的浓香本色,与纷繁复杂的市场手段,到底谁才会是获取市场最终胜利的不二法宝?  相似文献   

14.
贾晋 《中国电子商务》2014,(18):267-26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文化成为白酒竞争的内涵诉求,质量与文化的结合成为当今白酒的卖点.推销酒文化已成为酒类产品市场的先导,中国白酒文化历史悠久,塑造白酒文化成为白酒市场面临的问题.结合酒文化与历史、市场、情感、营销、品牌等方面,对酒文化进行了剖析,酒文化的塑造要结合企业品牌特点,才能以文化支撑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铁莲 《糖烟酒周刊》2005,(12):28-30
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山东的临沂、潍坊、聊城、日照四个地级城市的白酒市场。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城市的白酒消费水平都不是太高,并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产品牌,地产品牌凭借地利、人和都在当地市场都有着不错的销量,外来品牌虽然受到了地产酒影响,但市场并不是坚不可破,只要营销策略得当,注重对渠道精耕细作,同时广告宣传和促销力度能够跟上,在当地开拓自己的一块市场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5,(39):47-49
随着终端竞争走向巅峰,以及各名酒企业减少买断品牌净化市场,并开始加大对区域市场的占领和终端操作力度,白酒行业整体呈现出了千军万马比拼生死时速的局面。对于川皖鲁豫鄂等不同省份的白酒板块看,原来的一些区域化的强势品牌逐渐走出区域走向省外,一个多元化的局面逐渐形成,谁都不愿意在这轮竞争中成为被洗掉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季克良 《糖烟酒周刊》2005,(33):A0002-A0002
中食协和酿酒工业协会关于纯粮固态发酵标志的方案才刚刚开始实施。我们通过这样的办法,目的是加强对白酒企业的生产和对白酒市场的管理,对刚才提到的纯粮发酵酒和非纯粮发酵酒要有明确的区分,这除了对纯粮发酵企业有益和对消费者有利之外,我认为对一般的非纯粮发酵酒企业,从长远来看也是有益处的。因为你不是搞纯粮的,就按不是纯粮的价格来生产和经营,也有利于本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从大的方向来说,这是为了使中国白酒业能更好的诚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南总人口约800万,其中省会海口人口约117万,与我国其他内陆及沿海省份相比,海口白酒的总体市场容量很小。海南岛偏安我国最南端,但在白酒消费上却不是一个封闭型的市场,除地产白酒海CI大曲之外,安徽的皖酒王、老明光一直以来在中高端市场你争我夺,最近高炉家的成功切入又为安徽白酒品牌之间的争夺添了一把柴。安徽白酒成为海口中高端白酒市场的主角。  相似文献   

19.
耿永芝 《华糖商情》2001,(20):12-14
中国白酒产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到了逆势而上的时代,一方面白酒总销量逐年下滑,相关的替代产业迅猛发展,而产业外的资金仍在不断伺机进入。据调查,目前国内白酒生产厂家有38000余家,几乎每个企业就有一系列的白酒品牌,在白酒市场上,不仅包括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包括同一企业的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因此,竞争环境之恶劣和竞争程度之激烈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20.
白酒行业素有“东不入皖”之说法。不仅源于安徽的白酒企业多,更是因为徽酒依靠强大的终端拦截术和区域化运作模式把本地牢牢封锁,给外地酒的进入设置了相当高的门槛。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东不入皖”的看法实际上并不准确。一方面,安徽市场无论价格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存在很多机会;另一方面,如今的安徽市场已经不是高不可攀,江苏酒、湖北酒、东北酒等很多品牌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安徽,使得安徽市场的品牌架构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