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研究机构称:目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所公布的美国燃油经济性新标准提案将给汽车、小货车和卡车带来重大影响。业内专家解释说:燃油经济性是综合一个车企的所有车型进行统计,而不是所有车型都要达标,这就要求车企在挖潜传统燃油发动机效率的同时,必须加大在新能源研发上的力度,以此来平衡整体燃油效率。细读新标准据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提供的资料,白宫所提议的新标准将包括:一、统一平均燃油经济指标为54.5mpg(miles pergallon每加仑行驶的英里数),约为4.35升/百公里,  相似文献   

2.
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由此可见,变速器对整车的作用举足轻重。 作为国内变速器行业的领军企业,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法士特”)是中国齿轮行业惟一一家年产销超百亿元的企业,各项经营指标已连续11年名列中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其坚持创新的精神分不开。  相似文献   

3.
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强调燃油经济性和环保,缸内直喷和增压技术可以带来燃油经济性、清沽性以及效率的技术,是传统动力下最理想的环保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当前燃料电池和电动汽车技术还需很大突破,传统混合的动力汽车节能方面很有限,PHEV具备传统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优势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备受人们重视。动力耦合系统会影响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等性能,为混合动力汽车研发核心技术。就PHEV发动机驱动工况效率耦合关系和优化控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报讯在10月即将举行的第四届亚太天然气汽车协会国际会议与展览上,安凯将有3款燃气车参展。安凯燃气客车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并结合国内城市发展的实际进行自主研发,整车设计和安装体现了其安全特性。在经济性上,安凯客车采用全承载车身技术,比同类车型的车身重量更轻,减少燃料消耗,经济效果显著,并降低  相似文献   

6.
在油价高企以及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下,节油成为客货运用户的关注重点;汽车生产企业也顺应市场需求着力提高产品燃油经济性。作为一家零部件生产企业,米其林在1992年推出了第一款省油轮胎,比行业更早地认识到了节油在用户使用及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机电工业》2006,(7):72-73
近两年来,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原材料大幅度涨价,而产品因汽车整车不断降价并转嫁降价压力的双重重压下,其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都在“降成本,增效益”上各显其能,使出各自的“杀手锏”和“看家本领”。大连创新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选择了CAXAV5,欲通过引入国际领先的PLM技术以提升产品研发设计、工艺设计的管理水平,降低制造成本、追求质量零缺陷,形成快速响应客户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本刊特将这个案例发表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汽车业的竞争愈加激烈,汽车工业面临的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能否占领汽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已成为关系汽车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为此,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投入巨资,努力研究新技术,推出新车型。从目前各大汽车公司的举动可以看出,今后汽车技术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安全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21世纪汽车技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减少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变暖、汽车排放及报废车辆的处置等)。极佳的燃油经济性和超低排放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所必需的。目前,在全球汽车市…  相似文献   

9.
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成为全世界共识的今天,各国政府都很重视重型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尝试通过各种手段使卡车制造商降低产品的油耗。由于二氧化碳排放与油耗呈正比关系,国外大多通过规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间接达到提升燃油经济性的效果。近期,美国、欧盟针对重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标准呼之欲出。对于卡车制造商来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燃油消耗已成为  相似文献   

10.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汽车生产商通过完善制造技术和开发新的制造材料,改善汽车性能,减轻车身重量,降低汽车燃油消耗,从而缓解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近些年,汽车制造材料,如铝、镁合金材料,高强度钢板以及复合材料等优质材料不断的被研究和开发出来,并在汽车制造上得到了很广的应用,在提高汽车性能、降低汽车耗能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此外,汽车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会影响材料的性能。文章从汽车制造材料、以及其化学成分检测与分析方面,对汽车制造材料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清洁汽车燃料—LPG的应用可能性及投资回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环境与发展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以及燃烧油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成为许多国家调整能源政策的出发点,不少国家将液化石油气作为未来汽车的代用燃料。以清洁汽车燃料-LPG为背景,系统分析了其应用可能性,并对其进行了建设加气站和汽车改造的投资回收分析,建议加大LPG开发力度,加快LPG应用推广进程。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能源和环境的约束,如何从财税政策方面进行引导,成为各国普遍的关注的问题。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制定了有效地财税政策。文章在借鉴国外降低能源消耗、新兴能源开发、碳污染降低等方面财税措施的基础上,针对国内的具体情况,提出制定降低碳排放的相应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虚拟经济理论对整个经济系统的理解是价值系统出发,将虚拟经济的理论推广到国际经济领域.说明传统国际经济理论的缺陷,指出需要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构国际经济理论。其内涵即从价值系统和资金流系统来重构国际经济关系理论。这对中国今后的改革有两点重要启示:一是中国今后的发展要保持制造业与虚拟经济同步发展;二是要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必然会引起国际货币格局的相应变化,然而历史也同样表明,二者的演变与调整并非协调一致。文章以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为线索来分析国际货币格局调整的轨迹。在此基础上,对货币格局的调整趋势做出预测,概括出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中的国际货币格局调整的特征,针对国际货币格局调整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虚拟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虚拟经济的研究视角,提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虚拟经济的全球化。研究虚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指出在当今虚拟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国内与国际间竞争的重点已从实体经济领域转向虚拟经济领域。因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心也应转向防范虚拟经济系统风险上来。论文最后提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虚拟经济系统风险的相应政策措施:一是消除和降低国内虚拟经济部门的风险,包括提高驾驭虚拟资本的能力、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的虚拟经济平台.以及建立国家安全预警系统:二是加强国内与国际的协调监管。  相似文献   

16.
势力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势力经济”是企业生产要素增加对市场控制能力放大的过程效应,“势力经济”的“临界点”体现在企业达到对某一区域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规模大小是由市场规模大小决定的,并不是自己拥有人、财、物等内部资源多少决定的,企业之间竞争客观存在,“势力经济”规律必然客观存在,认定并追求“势力经济”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竞争、垄断与合作是工业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具有的三维行为特征,其中,企业的垄断与竞争是这一时期产业组织的基本范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普遍,并日益成为企业的一种基本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由此导致产业组织的垄断、竞争范式转变为竞争、合作范式。产业组织合作范式的确立,对于现阶段中国产业组织调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香港回归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分析认为,香港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体,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化大都市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已经形成了国际商贸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航空物流中心、国际科技资讯中心的地位。香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与作用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为内地提供优质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内地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支持内地企业走出去,支持内地金融国际化,带动殊三角、泛殊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客观评价香港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新时期发挥香港的优势,促进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我国提出2020年减排目标,将积极开展具有中国特色又兼具全球意义的节能减排行动。从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方式、国际贸易分工、能源资源禀赋等方面,归纳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外部挑战,提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应立足国情国力,在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并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概念.从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入手,论述了低碳经济同生态文明、绿色经济、无碳经济等概念的关系,认为低碳不等于无碳、不等于绿色,结合中国能源资源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2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