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炎  徐宁 《中国就业》2006,(4):40-41
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中,浙江省长兴县把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推进劳动力转移的关键环节来抓,在全县推行“农民技能培训教育券”制度,对农民技能培训实行政府买单,鼓励乡镇、部门和经济主体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有效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深入开展。自2004年9月实施以来,全县共发放培训券8050份,完成培训6694人,结算培训经费267.76万元。  相似文献   

2.
丁巨峰  张桂凤 《活力》2009,(7):27-27
几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冷静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影响转移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乡村振兴的视角看,人才振兴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起到了稳定农民生活水平、支撑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在实践中,农村劳动力培育面临着以下困难:区域经济差异直接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效,培训目标人群与参与人群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地培训资源有限导致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足。为此提议:将农村劳动力培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开展规划设计,加大资源投入,促成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尽快缩短劳动力资源水平的城乡差异,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战略意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事关转移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在考察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职培训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辉 《中国就业》2008,(9):30-32
当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多。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就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业靠培训,岗位凭技能”的企业用人机制不断成熟,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6.
《北京房地产》2006,(10):I0005-I0006
为了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意见》(京政农发[2006]8号)文件精神,努力开创农村劳动力向建筑业、房地产业转移培训就业工作新局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渠道安置京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特制定此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7.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对做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全面实施"三分战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打造出了一批有专长、有技能、有资质的农村人才队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关键是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因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社会的小康,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本文就通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湘潭市就业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全年就业培训目标任务及要求,以再就业培训工作为中心,创业培训为重点,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管理,促进市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全市全年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2615人,培训合格率96%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75%以上;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557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扶贫培训8232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就业》2007,(6):8-9
广东是全国第一农民工流动就业大省。到2006年底广东流动就业半年以上的人员达2480万人,其中来自外省1800万人;本省尚有未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400多万人,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工作,在全省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3,(22):278-279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根本在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必须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提高转移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2013,(3):45-4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连续三年利用每年冬春农闲季节集中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约45万人(次)。2012年12月下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制定就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自2012年12月中旬以来,全区农村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已达7.5万人,其中80%以上均为"三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沭阳县总面积2298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1个农场,204万亩耕地,176万人口,农村劳动力83万人,是全省陆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份。近年来,沭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将其作为发展战略来实施、作为富民产业来兴办、作为经济项目来推进,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并举,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特别是民营培训机构,以此来推动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决定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是公共财政支持开展的非农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教育培训单位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点是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通过对农民进行15-90天的定点和定向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等用工量大的行业的职业技能,并保证受训农民能够转移就业。农民可以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就业》2007,(1):59-59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工作。2004年至今,这个省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20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其中,85%在省内得到转移,实现了就地有序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但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积极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寒亭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成绩显著。其中几类培训项目更是办得有声有色,如针对农村妇女开展的面点制作技能培训,针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的电脑技能培训,针对有务工经验的农民开展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等多项技能培训以及针对失地农民开展的物业管理培训等。截止6月初,共计在全区各乡镇及村委驻地开展培训班32期,培训人员达到3019人,已超额完成了全年培训任务。全区农村劳动力培训热情高涨,各乡镇、街办各类培训班陆续开展。  相似文献   

19.
胡林生 《中国就业》2006,(10):31-32
浙江省衢江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作为农民素质培工作的职能部门,自2003年以来,围绕“五个立足”,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实现了“五个转变”,有效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2003年-2006年6月,全区共举办各类劳务技能培训班472期,涉及保安、机电、机械、厨师、中式面点、美容美发等20多个技能培训专业,培训农民30077人,其中被征地农民培训54期2564人,下山移民培训22期1126人。培训后转移就业22330人,转移就业率达到74.2%。  相似文献   

20.
王丽静 《中外企业家》2009,(7X):102-103
通过对企业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状况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并且重视对员工进行思想观念教育,部分企业还开展人性化培训;总结企业在提高转移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管理能力和独立创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贡献;指出企业开展的员工培训存在的局限性是:重劳动纪律培训轻技能培训、重具体技术培训轻素质培养、重责任意识强化轻权利意识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