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到收获的季节,一方面是各地对农民收成的乐观报道,另一方面是对禁烧规定的宣传和报道,如某某高速路封闭请绕道,等等.秸秆焚烧后冒出的浓烟,污染环境、危害健康、影响交通,而浓烟的源头是田间一堆堆焚烧的秸秆.兹事关系重大,政府自然不能袖手旁观.问题在于如何管?多少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是政府最头疼的事,我们现在就这些问题原因和结果,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每逢夏秋收割季节,总有大量的稻麦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浓烟,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各级地方政府都比较重视秸秆禁烧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抓禁烧,同时因势利导,推动秸秆的综合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焚烧秸秆的现象依然存在,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建立秸秆禁烧与秸秆利用的常态化机制,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当前秸秆禁烧与综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焚烧与综合利用已从过去的纯私人问题逐渐演变成公共问题,政府通过一系列行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焚烧秸秆的势头,但秸秆焚烧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既非政府执行力不强,也非农民不愿配合,而是存在着资金、机械、市场、技术和时间等制约因素。在政府行为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下,将严防死守转变为技术创新和政策扶持,实现秸秆利用方式的现代转变是政府下一步行为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每到收割季节,农民总是习惯地将稻麦秸秆作为废物付之一炬,而这种现象也屡禁不止。焚烧生成的浓烟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焚烧秸秆还会使农田变碱、变硬。然而,江苏省滨海县蔡桥镇大汛港村人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将稻草编织成扫帚进行出售,让人们眼中的废物成了“绿色”用具。这种对秸秆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的方法应该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政府实施禁烧政策但秸秆露天焚烧仍屡禁不止的问题,基于有限理性的假设,建立农户与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求解演化稳定策略并分析不同参数变量情形下农户与政府决策行为的动态调整过程。研究发现,在该博弈中,秸秆露天焚烧的净收益、秸秆综合利用的净收益、秸秆露天焚烧罚款、政府实施禁烧政策成本对动态演化有重要影响,其中秸秆露天焚烧的净收益与综合利用的净收益影响作用最大。进一步的,由于当前单纯以强制禁烧为目的的禁烧政策缺乏政策弹性,且未能有效影响秸秆露天焚烧的净收益与综合利用的净收益变量,故本文建议各级政府在实施禁烧政策的同时,需更加注重引导和落实宣传教育、补贴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服务支持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每年有大量农作物秸秆产生,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作为燃料的农作物秸秆被大量露天焚烧,其对大气环境的负外部性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监管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经过近10年的实践,其结果仍不容乐观。文章在分析总结大量已有相关控制秸秆露天焚烧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造成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对农户的行为模式认识不够准确,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农户的行为模式是典型的经纪人模式,由此导致政府的管理措施出现了偏差。该文根据过往学者的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提出对于农户行为模式的新认识,即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据此采用博弈论中合作博弈模型,提出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的新思路,即应改变过去认为农户与政府在控制秸秆露天焚烧上进行不合作博弈的片面认识,而应从农户、企业、政府三方合作博弈的角度重新认识控制秸秆露天焚烧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的顽疾。  相似文献   

7.
基于秸秆焚烧问题的农民、企业、政府行为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具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但秸秆利用率却较低.近几年,秸秆焚烧问题愈演愈烈,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该文对农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行为进行分析,并从社会收益最大化的角度,对三者形成的"僵化"三角进行优化,对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江汉平原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焚烧秸秆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特别是秋收季节,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调查江汉平原农户焚烧秸秆的行为,旨在了解农户焚烧秸秆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方法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在荆州市荆州区、沙市区、公安县、监利县等县市的13个村随机选取了320名农户作为调查样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且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农户秸秆焚烧行为受到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农户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提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宣传力度与监察力度的大小均对农户焚烧秸秆决策行为有显著影响,是影响秸秆焚烧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P<0.05);(2)年龄、文化程度、政府提供技术指导、禁烧政策宣传力度和政府监察力度均与农户焚烧秸秆决策行为呈负相关关系(B<0)。结论 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不易焚烧秸秆,政府禁烧政策宣传力度越大、监察力度越大、对农户提供的技术指导越多,农户们越不易对秸秆进行焚烧,可为相关部门在制定秸秆禁烧政策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秸秆焚烧的治理困境及其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秸秆焚烧这种负外部性行为,首先对秸秆综合利用和技术创新、政府管理的效果及秸秆焚烧的经济性方面进行了理论综述,然后分析了当前"禁烧"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农民和企业面临的困境,并进一步从成本-收益及经济角度说明秸秆回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变政府宣传角度,科学制定秸秆回收规划、给予秸秆相关产业税收、补贴、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广技术、提高综合利用率,加快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生产,秸秆产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地区农村作物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助推雾霾天气发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农作物秸秆作用和地位的变化是造成焚烧等简单化处理方式的主要原因,加强政府引导、疏堵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济南市郊区609户种粮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农户处理秸秆方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户具有焚烧秸秆的意愿,农户是否具有焚烧秸秆的意愿是由其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结构、种植规模、饲养牲畜数量、对焚烧秸秆给环境和交通运输造成的危害认知程度、对参与政府"禁烧"秸秆活动的预期收益以及当地政府宣传"禁烧"政策和查处农民焚烧秸秆的力度、当地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秸秆加工业发展程度和同伴的行为等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2.
“赤日炎炎六日天,千里麦田起狼烟”,这是人们对过去麦收时节老百姓焚烧秸秆的形象描绘。焚烧麦秸秆是农村环保的一大敌人,不但严重污染空气,而且焚烧后的灰烬污染造成水面污染,残留秸秆四处散落,形成地面垃圾。如何处理麦秸秆向来是各地农村头疼的一件事,而山东省阳信县却把44万亩小麦秸秆“一秆多用”,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3.
10月以来,东北三省部分地区连续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据报道,秋整地期间农民焚烧秸秆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解决秸秆的问题,不仅是避免浪费,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也是解决环境污染的迫切问题。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秸秆的炊事用燃料功能和肥料功能逐渐消失,随之出现了严重的秸秆积存问题,每到秋收时节田间路边焚烧秸秆现象成为一大公害。  相似文献   

14.
每年收获季节,焚烧秸秆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媒体宣传其害处的报道铺天盖地,有关部门采取的"抓罚看管"禁烧措施也不少,但成效却不显著,每年依然是浓烟弥漫,火光冲天.笔者以为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应进行换位思考.多从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因势利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负外部性,近年来政府屡屡出台严禁焚烧的政策,采用疏堵结合的行政手段加强对农户秸秆就地焚烧的管制,但收效却不大.本文以河南省开封县杜良乡为例,详细比较分析了各种秸秆利用方式的成本与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秸秆利用方式的净收益具有较大的差异,但较高净收益的利用方式存在的资金、机械、市场、技术和时间五个约束条件,是制约农户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根本原因.最后,本文在比较各种改进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短期和长期加快秸秆有效利用、降低秸秆焚烧面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焚烧越来越普遍,已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的生活、影响交通安全、甚至影响飞机的安全起降。为此,各级政府把整顿农村环境、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作为一项大事来抓。江苏省人大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禁止焚烧的意见,市、县人民政府把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作为对乡村干部的硬性指标进行督查、考核。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秸秆失去了原有的作为燃料及盖房原料的价值。长期以来,焚烧是农民处理秸秆的一个主要方式。焚烧秸秆存在诸多弊端,要减少焚烧秸秆行为,政府应变禁止为引导,变"挥大棒"为"动脑筋",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秸秆,将秸秆变废为宝,让秸秆充分发挥其生物质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治理焚烧秸杆污染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在我国一些粮食主产区出现了焚烧秸秆污染。焚烧秸秆污染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治理焚烧秸秆污染 ,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焚烧秸秆污染是我国农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出现的新问题 ,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经济的手段来治理。大力开展秸秆的综合利用 ,发展秸秆经济 ,推动秸秆利用产业的发展 ,是治理焚烧秸秆污染的有效途径。而科技创新是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化 ,彻底治理焚烧秸秆污染的根本措施和关键。焚烧秸秆污染的出现 ,实际上就是我们在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相对滞后的反映。焚烧…  相似文献   

19.
一、秸秆焚烧的危害 2012年6月11日,湖北省武汉市全城被罕见的灰黄色霾笼罩,引发当地公众对此次空气污染缘由的关注和猜疑。当天下午,湖北省环保厅发布消息说,此次空气异常排除工业污染事件,初步分析是周边地区秸秆焚烧所诱发。从2012年5月起,全国因秸秆焚烧导致的事故不断。2012年5月20日,二广高速公路湖北沙洋段因秸秆焚烧产生浓雾,致连环追尾碰撞事故,共10余人死伤;6月8日河南省汝南县一村民因焚烧秸秆被烧身亡;  相似文献   

20.
治理焚烧秸秆污染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我国一些粮食主产区出现了焚烧秸秆污染.焚烧秸秆污染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治理焚烧秸秆污染,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焚烧秸秆污染是我国农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经济的手段来治理.大力开展秸秆的综合利用,发展秸秆经济,推动秸秆利用产业的发展,是治理焚烧秸秆污染的有效途径.而科技创新是推动秸秆利用产业化,彻底治理焚烧秸秆污染的根本措施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