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湖南省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探讨了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结论是,没有证实耕地、收入和外出打工行为间的倒“U”关系以及没有证实在耕地和收入居中的家庭里农民更愿意外出打工的假说;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教育对农民外出打工行动具有促进作用;年龄和外出打工行动间具有反向关系;人口多的家庭中人员外出打工的较多;儿童和老人的人数越少、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的农民越发愿意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对安徽霍山县和山东牟平县农户的调查资料 ,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及其对家庭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相对发达地区 ,农户的外出打工和非农业经营相得益彰 ,推动农户家庭总收入提高 ;而在相对落后地区 ,外出打工只是农户非农业经营欠缺的一种替代 ,对提高农户家庭收入优势并不明显。在相对落后地区 ,农民外出打工对提高农户低层次水平内的人均消费水平影响明显 ;农户的基本消费 (吃、穿、行 )随着家庭打工人数增加而比例下降。因此 ,农户外出打工人数的多少对提高农村家庭消费层次影响更大。流动人口外出就业对促进农村消费水平 ,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就业及外出务工意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2009年初对2036名河南省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采用logit模型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约1/3的农民工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失业返乡,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打工的农民工受影响最严重,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纺织及建筑行业农民工受影响最深,大龄、男性或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工受影响较重;在失业返乡农民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因素中,年龄、是否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家庭人口数及对生活担忧程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家庭外出打工人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具有非线性的影响,性别、婚姻及是否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直接决定于林农林业生产投资行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得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的生产、投资和就业行为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辽宁省的调查显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的就业行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林改后,林农涉农劳动力投入人数和时间均有大幅增加;劳动力外出涉林打工下降,本地涉林打工增加;林业对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二元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对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特征中的性别和性格类型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作用显著;所在村特征的地理环境、村打工人数,家庭情况的家庭经济状况、外出务工收入,打工情况的打工意愿、当前工作年数、打工稳定性,家乡社会状况满意度及创业期望利润等均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开展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人力资本与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民族地区的农民培训长期滞后。以广西河池地区民族乡村农民为调查对象,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与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与培训特征各影响因素变量进行拟合与回归。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年收入、培训的时间对民族乡村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本文利用迁移理论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劳动力外出可能性的16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34000户样本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制度层面讲,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变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了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河南省北部强筋麦主产区6个县358个小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参与小麦订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家庭外出打工人数、村庄内是否有专门的组织人员、产品市场条件等因素对农户的小麦订单参与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就普通的一户农民家庭来说,影响和决定其纯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农产品收入、生产资料投入、政府补助、外出务工收入以及CPI。农产品收入主要取决于产品价格,外出务工收入主要取决于外出务工者人数。要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势必要依赖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进行了考察,并对影响其意愿的个体特征和外出务工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8.6%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对其职业农民意愿选择影响整体不明显,只有性别因素影响显著;从外出务工特征看,职业类别、收入、城市社会关系网、流动迁移模式均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做职业农民意愿相关,具体而言,务工职业层次和职业声望低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比例相对较高,务工收入水平越低者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越强,在城市业缘关系和朋友关系广者倾向留城发展,举家外出务工者更倾向留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在四川省1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进行抽样调查的927份有效农户问卷的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影响保护区周边农户收入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健康、教育、劳动力人数、社会关系、人均耕地面积、生态旅游、保护区培训与发展项目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地理位置、市场距离、家庭负担比则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其中社会关系、人均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外出打工人数、家庭地理位置、保护区培训、发展项目等因素对中低收入农户影响明显,而教育、生态旅游等因素对中高收入阶层农户影响较大。基于研究提出加大保护区周边社区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视社区共管工作及开展环境宣教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陕西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据,分析退耕还林对保护区周边农户收入影响,研究发现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人数、外出打工人数及参加退耕还林,对农户家庭收入增加均呈正向影响。提出了增加农户专业培训、丰富非农就业渠道、提高退耕还林补贴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对江苏省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特征老人的劳动供给状况,并分析了影响农村老年劳动力劳动供给的因素.研究发现.江苏省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存在地区性差异,影响老年人参加劳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水平、子女数量和外出打工人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社会养老模式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必须在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村女性劳动力留城意愿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农村已外出女性劳动力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其留城意愿。本项研究分别从个体特征、就业区域、经济因素、家庭特征、资源因素等方面开展解析,运用单因素分析和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索。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外出打工月收入等经济因素是决定农村女性劳动力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与留城意愿呈负相关,这说明,拥有土地面积较大的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留城意愿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同时,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家人态度对其留城意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辽宁省农调队2001-2004年4年农村固定农户跟踪调查数据(每年有1890户农户、6580个劳动力),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农户家庭中,女性是否外出打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但在只考虑有女性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家庭中,女性的外出打工收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说明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打工虽然能提高家庭的收入,但并不是决定农户家庭收入高低的关键.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一是外出打工的农村女性劳动力比重少;二是农村女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情况较差,影响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打工及打工收入:三是由于外出打工女性劳动力大部分没有专业特长,就业渠道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服务业.就业层次低且以体力劳动为主,收入低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张玉洁  唐震  李倩 《农村经济》2006,(10):62-65
在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个人迁移和家庭迁移已经成为两种主要的迁移模式。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外出长工农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对这两种模式转移的农民家庭人口、资源、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两种迁移模式下农民的状态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东省沈官屯村、任庄村、大青太村和南嵬石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实地调查,就改革方式、改革对村民的影响及多种改革的实质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4个案例村均根据村情自主选择了"均林"、"均利"和"均股"的改革方式,村民对本次改革满意度比较高。改革后,村民外出打工的人数及占总人口的比重有所上升,但总体增幅不大;在本村打工的人数及比重显著增加,其中女性打工人数增多,增加幅度在20%以上,打工人员的年龄增大;林地人均总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占人均总收入的比重不高,林地收入形式也呈现出了多元化;资源数量、条件差异和控制水平,村民需求、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收益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改革方式的选择,也是多种改革方式并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江西省11个村连续5年固定跟踪观察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家庭收入的静态和动态影响效应以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农户生产经营特征、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因素后,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农业技术应用能够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增长6.3%;若应用的时间跨度大,农业技术应用可能会对农户家庭总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但若应用的时间跨度小,则农业技术应用会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有效增长。现阶段,农业技术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增长的根源在于它能够节省劳动时间和精力,使农户更好地从事非农就业以提高其外出打工收入,从而促进其家庭总收入增长。实证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这一间接传导机制的存在,农业技术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户外出打工收入平均增长8.6%,且其影响程度随农业技术应用时间跨度的增大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江西省284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的意愿越低,上年打工月收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打工途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有显著影响。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家庭特征变量等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外就业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农业巨灾风险来源及应对、农民对政府参与巨灾风险防范的认知与期望、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巨灾保险的支付意愿约100元/亩,期望得到的赔付约3000-3492元/亩;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曾外出打工、苹果种植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家庭总收入对WTP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种植规模则有负向影响,表明小规模种植户的支付意愿更高;农业巨灾保险具有广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但其开展和推广需要政府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