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江西应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承接产业,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开放经济的结果。在过去的国际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类型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的主体是从相对发达的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逐层推进,产业转移的阶段是从加工贸易到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本地化生产,产业转移的技术通常都是进入标准化产业阶段的技术。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国际产业转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一是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新热点;第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跳跃性;第三是生产外包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第四是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产业供给链整体搬迁趋势;第五是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3.
看点提示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报告》2006,(87):1-15
“十一五”期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面对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我国的转移将呈现出如下一些主要发展趋势: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规模继续扩大,跨国公司将在产业转移中发挥主导作用;国际产业转移仍然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将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产业转移向产业链高端部分延伸;软件等新兴项目外包业务将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对国际产业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将日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6,(88):1-15
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今后需要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为主;各省市、各地方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内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不同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企业对国外技采依赖性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我国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万龙  贵松 《现代乡镇》2004,(1):53-53
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形成新的国际分工体系,随着珠三角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价格的上升,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向珠三角腹地转移的趋势正在加大。山区腹地优势凸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华城镇镇委镇府,迅速敞开山门,有效地抢抓产业转移先机,已取得初步成效,为欠发达地区的乡镇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东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  相似文献   

8.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优化效应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睿 《特区经济》2011,(10):81-8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不可阻挡的新趋势。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不明显。为此,应紧紧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结合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我国产业结构现存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应对策,以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国际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刚 《科技和产业》2006,6(7):17-19,25
国际产业转移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大大促进了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效应。本文分析探讨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国际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大量承接和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成,完成从规模扩张向结构提升的转变.这种转变有力地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业和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1.
从外商直接投资看江苏制造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 《特区经济》2005,(10):65-66
一、国际产业转移与江苏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国际产业转移大多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是从技术领先国家向其他国家扩散。从20世纪70至80年代,国际产业转移大多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技术优势是导致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一国拥有领先的技术是别国产业进入改国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2.
李富 《改革与战略》2012,28(5):170-172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不可阻挡,我国是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国际产业转移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带来了挑战,实证分析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是复杂的,只有加以引导才能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产业竞争力快速发展。综合来看,广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展趋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止步不前,国际竞争力有所滑坡;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较快,是广东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高新技术产业国际比较优势壮大的步伐最为迅速,国际贸易竞争力迅速提高。面临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广东要通过吸引国际产业向广东转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关键是做好六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劳动密集型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中国家的同时,国际产业转移也呈现出高度化的新趋势。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主要接受国和受益者,我国感受到了它的双刃剑效应。一方  相似文献   

15.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则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望“十一五”乃至未来20年,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国际产业转移将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些外部形势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应对战略进行系统调整,才能不断适应国际产业转移提出的新要求,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因区域产品内分工变化而引发的产业转移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也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再配置的体现。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征和特殊条件,使得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形成新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延伸,因处于大国综合特征的环境下而表现出多梯度空间纵深、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和区域政策干预的特征。结合中西部要素结构的动态变化,利用好国际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可以看到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仍在继续,国际服务业方兴未艾。面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必须积极应对,扬长避短,努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一、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主导力量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大都自己开展主要业务,只是转移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环节。90年代后期以来,他们不但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此,他们不断…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产业转移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国际产业转移,作为当代和今后国际经济关系演进的长期趋势,必然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的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几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不考虑是否利用、如何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来完成本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升级,从而不断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本文以东亚为例,主要探讨发展中国家能否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来实现本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一、战后的梯形产业技移和升级模式1、梯形产业转移模式。梯形产业转移和升级模式是指发达国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已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推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用产业集群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作为构造地方产业体系的有效组织形式,在提高地方产业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制造业转移有助于整合各国资源,提升各国产业竞争力。结合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新特点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用产业集群承接国际制造业的转移是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能力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进一步加深。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掌握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主动地有选择地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加快辽宁经济发展,提高辽宁的承接能力,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